宋代文人夏日如何歡飲? 士大夫用蓮瓣作酒杯

時間:2013-07-16 09:50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孟暉 點擊: 載入中...

宋朝

 

  宋人很會玩,這從他們宴會上的娛樂方式中就可看出


  小雨微涼的夏日,紅蓮盛開的荷池,于此良辰美景中"筵開玳瑁",已是惹人神往的賞心樂事。與宴的士大夫們居然還想到用荷葉與蓮瓣作為酒杯,這就更是意外的清新了。


  南宋詞人葛立方當年就親身參與了這樣一場雅聚,且在現(xiàn)場即興吟就兩首《卜算子》,詞之一題《賞蓮以荷葉勸酒作》為:


  明鏡蓋紅蕖,軒戶臨煙渚。窣窣珠簾淡淡風,香里開尊俎。


  莫把碧筒彎,恐帶荷心苦。喚我溪邊太乙舟,瀲滟盛芳醑。


  其中"莫把碧筒彎,恐帶荷心苦"顯然化自蘇軾的名句"碧筒時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泛舟城南》),這就說明"以荷葉勸酒"乃是采用了"碧筒杯"的傳統(tǒng)。


  碧筒杯的典故出于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依書中之說,早在三國時代,名士鄭愨在宴客的時候將大荷葉連帶著長長的莖梗一同采下,架放在原本用于盛硯臺的硯匣里,在荷葉上倒入足足三升的米酒,然后,用簪子刺破荷葉的蒂心,形成一個與荷葉的長梗相通的孔洞。由于荷梗內部天然為貫通的空腔,所以,將長梗向上拉起,如舉起的象鼻一樣彎成"S"形,就成了天然的吸管!飲用者以嘴含住荷梗的端頭,用力吸吮,荷葉內的酒液就會順著荷梗內部的通道流動,涌入吸酒者的口中。這種帶梗鮮葉制成的一次性酒杯被命名為"碧筒杯",其妙處在于能令酒水染上荷葉的香氣,予人勝冰賽雪的清涼感。


  從文獻與文物遺留的線索來看,在聚會現(xiàn)場臨時折斷鮮翠荷葉制作"碧筒杯",其實是唐代士大夫的發(fā)明。到了宋代,這一妙法依然為文人喜愛,如李綱曾做《西軒小池荷花盛開,與賓客酌酒其上,以荷為杯,引滿徑醉》一詩,林希逸也有詩題為《六月十日晩飲,呼行祖共吸荷杯》。因此,葛立方與友人們于宴聚時利用碧筒杯勸酒,在當時并不算稀奇的做法。


  更有趣的是,葛立方隨即"席間再作"了一首《卜算子》,把滿池裊裊的紅蓮花比喻為"盈盈女",然后詠云:"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所謂酒船乃是一種船形的酒杯,為宋人敬酒時專用。由之可知,筵席上還曾把一瓣又一瓣的紅蓮花瓣當作酒杯,注酒其中,敬奉于賓主之前。


  宋人"勸酒"有一套獨特的形式。筵席主人需準備成套的酒杯,往往為九或十只,這一套酒杯不僅材質不同、造型不同、寓意不同,而且容量也由大到小依次遞減,最大者甚至能容一升,最小者僅供啜飲一口。往往是由藝伎捧著酒杯向客人勸酒,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規(guī)律次第更換酒杯。重要的是,藝伎勸酒時必須唱歌助興,歌詞最好是席上才子現(xiàn)場即興之作,如葛立方的兩首《卜算子》便是典型的勸酒詞。


  因此,當時的過程大致如此:葛立方援筆成詞之后,熟練的歌伎稍加吟哦便能將其完整演唱。以池內新摘大翠荷葉制成的碧筒杯被安置在大盤或小盆內,滿注佳釀,送到某位來客席前,然后,玉人麗聲宛謳:"明鏡蓋紅蕖,軒戶臨煙渚……"


  碧筒杯容量大,正好作為酒席上的"巨觥".然后,次第減小的酒杯輪流上場,到最后,從池內折來盛開的紅蓮花,將其片片輕瓣作為最小的酒杯,置于臺盞之上,傾一點酒液在其中。歌伎一手將團扇掩在唇前,一手捧著臺盞,這次則是囀唱葛立方剛剛作就的第二首《卜算子》:"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浦……"


  無論大荷葉杯還是小蓮瓣杯,均材質柔軟,稍不小心就會將酒傾灑出來,依酒律這是必須受罰的。所以快樂就在于如何設法將這兩種清芬之杯中的美酒悉數入口,不出事故,也在于一旦杯子歪側導致汁水淋漓之后的歡笑哄鬧。


  宋人很會玩,這從他們宴會上的娛樂方式中就可看出。正因為如此,也就不難理解,何以宋詞中一旦寫到不得不獨自喝悶酒時,情緒便會是那樣難捱的寥落。


  孟暉/文


  孟暉 女,達斡爾族,作家。曾留學法國,著有《畫堂香事》、《花間十六聲》等,譯有《西洋古董鑒賞》等書。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宋人調侃皇帝“語錄”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