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王妃,名徐儀華,是明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之長女。洪武九年,冊為燕王妃;朱棣即帝位,冊為皇后。永樂五年七月,疾終。永樂五年十月甲午,謚曰仁孝皇后。永樂七年營壽陵于昌平之天壽山,即長陵,朱棣不再立后。明仁宗即位,上尊謚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圣文皇后,祔太廟。
據(jù)《鳳陽縣志》載其名為儀華,其妹名妙錦。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太祖聞后賢淑,召達謂曰:"朕與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達頓首謝。洪武九年,冊為燕王妃。高皇后深愛之。從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喪三年,蔬食如禮。高皇后遺言可誦者,后一一舉之不遺。靖難兵起,王襲大寧,李景隆乘間進圍北平。時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備御,多稟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勸將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王即帝位,冊為皇后。
透過此番介紹,尤其是"幼貞靜,好讀書",雖寥寥數(shù)字,卻也把徐王妃的性格好、品行優(yōu)、文采佳的優(yōu)良素質(zhì)躍然紙上,使我們對其有了大概了解。
近日,筆者讀到一文,說是《徐王妃琴聲退千軍》,頗有興致,找來資料,果有其事,很是欣賞。
洪武十三年,年輕的徐王妃離開南京,追隨燕王來到北京。在北京燕王府,他們相親相愛。徐王妃幫助燕王安撫百姓,謀劃軍務(wù),安排災(zāi)民,興修水利;支持燕王四處征戰(zhàn),屢戰(zhàn)屢勝。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留有遺詔,告誡子孫及群臣"同心輔政,以安吾民……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根據(jù)遺詔,朱允炆登基,改年號為建文,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很像父親朱標,忠厚老實。被封的26個藩王,都是他的叔叔。他們?yōu)槊鞒綄伊?zhàn)功,擁兵自重,獨霸一方。北方邊防越來越穩(wěn)定,百姓安居樂業(yè),燕王威名遠揚。樹大招風(fēng),燕王招來了建文帝朝中群臣的猜忌。他們在建文帝前多次進讒言,說燕王招兵買馬,到處征戰(zhàn),擴充地盤,想奪天下。開始時,建文帝不相信,由于他年紀尚幼,又毫無主見。后來,隨著燕王的威望日隆,他真的起了疑心,決定削藩。
此時的徐王妃,已給燕王生了三個王子,不僅要照料丈夫,而且要教養(yǎng)兒子,雖辛苦卻也快樂生活著。一日清晨,見燕王正在閉目沉思,面色暗青,有說不出的憔悴,肩上的長衫滑落一半。徐王妃心下暗痛,忙把長衫為他披好,愛惜地說:"幾天來,燕王竟如此憔悴,真是妾身的罪過呀。"燕王笑道:"怎能怪愛妃呀?"接著又無限憂煩,嘆道:"愛妃不知道,國事已經(jīng)有變了。"徐王妃說:"妾聽說諸王在北方御敵,頗有戰(zhàn)功,國家太平,會有什么變故呢?"燕王說:"只恨那小皇帝動了削藩之念。周王、湘王已被害死,齊王、代王、琨王也被貶為庶人。"徐王妃接過公文,不禁怒由心生。"愛妃認為該怎么辦?"徐王妃想了很久,才抬起頭來,說:"諸王中,以夫君最為智勇過人,所建的功勛也最大。圣上若要鏟除諸王,夫君難逃一死。"
燕王聽了,哭道:"我還怕他不成?父皇當(dāng)年的囑咐我未有一刻敢忘。可當(dāng)日父皇駕崩,建文帝竟不念叔侄之情,阻我入京。今天又要害我,真是欺人太甚。"徐王妃知道祖宗禮法,不能逾越,所以曾勸丈夫不爭太子位,而北上就藩,在苦寒之地為國興邦??扇缃窠ㄎ牡劬股鷼⑿模跄懿涣钊藲鈶?!她望著憔悴的燕王,正當(dāng)壯年,威風(fēng)凜凜,腰懸寶劍,實為一代明君之相,不禁怦然心動,說:"當(dāng)年在南京時,感馬皇后之德,妾蒙恩寵。馬皇后曾告訴妾,妾出世時,家父正好用棋子下成一個'君'字,莫非這'君'字真有所指?"燕王挽住她的手說:"我又怎會沒有此心,然而先帝一再囑咐我……""可現(xiàn)在并不是夫君先起兵,他逼人太甚,難道生死關(guān)頭,夫君一世英才真的要坐以待斃嗎?"燕王說:"大丈夫不必拘泥于禮法,然而,我成了叛逆,必落下罵名。北京的力量不如南京,若失人心,絕無希望。"徐王妃想了一會兒說:"夫君原本受先帝遺托,'攘外安內(nèi)'乃先帝的囑言,如今幼主受奸臣迷惑,燕王應(yīng)該打著 '清君側(cè)、除奸臣'的旗號,以保大明江山世代永固。燕王以此名義發(fā)兵,沒有不妥!"燕王笑道:"愛妃太聰明了,解了我的心頭之結(jié)呀!"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檄傳天下,平朝中之亂,揮師南下。燕軍盡管在人數(shù)上處于劣勢,然而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士,又對燕王忠心耿耿。燕王驍勇善戰(zhàn),精通兵法,此次發(fā)兵,所向披靡。
建文帝盡管率一國之兵,然滿朝良將都被太祖誅殺,戰(zhàn)爭一起,立即處于劣勢。兩軍交戰(zhàn),長達三年,幾經(jīng)反復(fù),形勢對建文帝越來越不利。燕王和徐王妃商議如何加強自己的力量。徐王妃說,寧王朱權(quán),占據(jù)大寧(內(nèi)蒙古寧城),擁有突厥精騎,按燕王現(xiàn)有的力量,應(yīng)先攻大寧,收編寧王的精騎,再對付明軍更有把握。燕王命徐王妃及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親率主力攻打大寧。燕王臨走前,再三囑咐他們母子說:"李景隆來,惟有堅守,千萬別出城。"他還故意撤去盧溝橋的守兵,以誘使明軍長驅(qū)直入。看來燕王要冒險了。燕軍攻打大寧,所向披靡。建文帝施圍魏救趙之計,命大將李景隆率兵50萬,攻打北京。李景隆寡謀驕橫,當(dāng)他率50萬明軍到達北京地區(qū)時,發(fā)現(xiàn)盧溝橋上沒有守軍,認為北京城不用攻打就可以奪下了。他把明軍分成三路:一路攻打通州,防止通州燕軍支援北京;一路主力布防在鄭村壩,準備阻擊燕王的回援之師;一路攻打北京。
當(dāng)天,營寨城墻,一兵一卒,徐王妃均已布置妥當(dāng),早晚換班,十分周詳。當(dāng)晚,朱高熾謹遵母命,召集將士,誓死保城,士氣大振。幾天來,北京城在敵軍的猛攻下,仍然屹立如山。一天清晨,城外鼓角相逐,喊殺聲震天,明軍大舉攻城。敵兵眾多,城內(nèi)守兵少,雖然弩箭不停地射,然而明軍已靠近城墻。一會兒,明軍架起許多云梯,奮勇攀城。幸虧守軍將士頑強抵抗,敵人才沒有攻入。城頭上刀光劍影,守軍將士仍在拼死抵抗,一時間,明軍越來越多,漫山遍野,攻勢一浪超過一浪。己方將士寡不敵眾,如此下去不免力竭而死,城破人亡。朱高熾渾身冷汗卻又沒有良策,只有奮力殺敵,率領(lǐng)將士們拒敵。喊殺聲不斷,號角不停,正值城破之際,忽然清脆的琴聲響起,聲沁心脾。兩軍將士均感詫異。喊殺聲逐漸減弱,琴聲漸大,琴音也變化多端。
琴聲似南國小橋流水,蝶舞花艷;似妙齡少女,笑語輕歌;似閨中怨婦的低聲哀訴,嗚咽幽怨……明軍將士聽了,不禁浮想聯(lián)翩,回想起南方的妻兒老小。城頭一隊車輛緩緩馳來,車上各有一婦人低首撫琴,為首一人容顏似畫中人,正是徐王妃。琴聲剛歇,城頭沖上一隊女將,個個英姿勃發(fā),大喊:"誓死保城!"城中守軍將士,見妻子姐妹全來助陣,不禁信心大增,軍威大振。明軍將士見對方婦人參戰(zhàn),不禁心頭慚愧,人皆有妻兒,怎忍如此相逼。他們想念家中的嬌妻,動了撤退之心,竟停止進攻了。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