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嫂孽戀:孝莊皇太后是否真的下嫁過多爾袞?

時間:2013-12-12 08:47來源:《清宮疑案正解》 作者:閻崇年 點擊: 載入中...

孝莊

 

孝莊太后與多爾袞(影視資料圖)

 

  “太后下嫁”說,自民國以來,沸沸揚揚。小橫香室主人的《清朝野史大觀》,民國五年(1916年)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書中有《太后下嫁攝政王》、《太后下嫁賀詔》、《太后下嫁后之禮制》三條專記太后下嫁之事,并說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所未有也”!民國六年(1917年)五月,上海會文堂書局出版蔡東帆(藩)的《清史通俗演義》,其第十八回目《創(chuàng)新儀太后聯(lián)婚,報宿怨中宮易位》的上半回,說的就是“太后下嫁”.民國八年(1919年),一位作者署名“古稀老人”寫了《多爾袞軼事》,書中的《太后下嫁》條,談到順治皇帝在多爾袞攝政下“危如累卵”,太后認為“非有羈縻而挾持之,不足以奠宗社于泰山之安,故寧犧牲一人,以成大業(yè)”.而多爾袞“涎太后之色”,常入宮禁。太后為了“衛(wèi)我母子”,“兩人對天立誓,各刺臂作血書,互執(zhí)一書”,以為憑證。特別是書中安排太后詐崩,在舉行隆重喪禮后,再以皇帝乳母身份嫁給多爾袞,故事曲折,引人入勝。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九月,王浩沅的《清宮十三朝》(又名《清宮秘史》)由文業(yè)書局出版,書中描述多爾袞與皇太后相戀事,如《種情根巧救小玉,償夙愿親王大婚》、《槐樹蔭中窺嫂浴,荷花池上捺叔腮》、《香衾臥嬌艷經(jīng)略降清,宮內(nèi)候兄安親王戲嫂》、《建新儀攝政娶太后,名打獵姊妹嫁親王》等,而布木布泰名“大玉兒”、其妹名“小玉兒”,則是王浩沅的亂編之一。此外,還有許嘯天的《清宮十三朝演義》等??傊笙录拗?,野史流布,遍及民間。那么,皇太后是否下嫁多爾袞?


  關(guān)于皇太后下嫁多爾袞的說法及其討論,下面列出十二條:


  第一,關(guān)于“建夷宮詞”.張煌言《建夷宮詞》曰:


  上壽觴為合巹樽,慈寧宮里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張蒼水全集》)


  張煌言(蒼水)(1620~1664年)是浙江寧波人,這時他在江南抗清。他的這首詞寫在當(dāng)時,明確寫了住在慈寧宮的皇太后又結(jié)婚了,所以成為太后下嫁說的一條證據(jù)。我們分析一下:


  其一,張煌言雖然是當(dāng)時之人,但是他并沒有在北京,而是遠在江南。他對清朝的態(tài)度是對抗、敵視,那么“遠道之傳聞,鄰敵之口語,未敢據(jù)此孤證為論定也”(孟森《明清史論著集刊》)!出在敵人之口,記在異鄉(xiāng)之文,不能成為歷史的直接證據(jù)。


  其二,《建夷宮詞》是詩詞,而不是宮廷檔案。詩詞可以夸張,也可以比附,所以也不能不加考據(jù),簡單地、直接地作為歷史的證據(jù)。


  其三,或謂張冠李戴。順治六年(1649年)十二月,多爾袞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病故,次年(順治七年)正月,多爾袞納娶寡居的肅親王豪格王妃。這件事牽扯到多爾袞與豪格的爭斗,又是叔娶侄媳,有悖倫理,朝野內(nèi)外,議論紛紛。有人認為,張煌言遠在江南,也許是聽到了誤傳,把多爾袞娶王妃當(dāng)作娶孝莊皇太后了。但是他的《建夷宮詞》是寫于順治六年,當(dāng)時還沒有發(fā)生多爾袞娶豪格王妃之事。


  其四,“慈寧宮里爛盈門”一句,是說喜事在慈寧宮里辦的,因為皇太后住在慈寧宮。當(dāng)時有兩位皇太后,一位是中宮孝端太后哲哲,寫《建夷宮詞》時孝端太后已病死;另一位是孝莊太后。但是,根據(jù)歷史檔案記載,慈寧宮在李自成臨撤出皇宮時被焚毀,順治十年(1653年)修葺,皇太后才搬居慈寧宮,多爾袞則死于順治七年(1650年),他與皇太后怎能在此舉行結(jié)婚典禮呢!


  所以“建夷宮詞”說只能是一說,而不能成為歷史的依據(jù)。


  第二,關(guān)于“親到皇宮內(nèi)院”.多爾袞死后追其罪時,有一條罪狀是:“又親到皇宮內(nèi)院。”(蔣良騏《東華錄》)朝鮮《李朝大王實錄》也作了相同的記載。在后來修的《清世祖實錄》里卻刪掉了這句話。這說明多爾袞到“皇宮內(nèi)院”確有其事。而刪掉這句話,恰表明事有隱衷。那么,多爾袞到皇宮內(nèi)院,能說明太后下嫁了嗎?


  其一,這個皇宮內(nèi)院是沈陽的皇宮內(nèi)院,還是北京紫禁城的皇宮內(nèi)院?沒有指明。


  其二,多爾袞是“到”皇宮內(nèi)院,而不是“住”皇宮內(nèi)院,那么“到”皇宮內(nèi)院,就一定是太后下嫁給多爾袞了嗎?


  其三,史家對此做出推測:皇太后與多爾袞也許有曖昧關(guān)系。高陽先生說,《東華錄》所謂多爾袞“親到皇宮內(nèi)院”云云,極有可能是指孝莊與多爾袞相戀的事實。孝莊太后與睿王多爾袞關(guān)系曖昧,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即使是關(guān)系曖昧,也不等于太后下嫁了。


  其四,也有人認為,如果太后真的下嫁了,多爾袞到皇宮內(nèi)院也就名正言順了,而把這一條列為多爾袞的罪狀,恰好反證太后并沒有下嫁。


  所以,“親到皇宮內(nèi)院說”不能提供太后下嫁的確鑿依據(jù),卻道出了疑點。


  第三,關(guān)于“下嫁詔書”.民國時出版了一部書叫《多爾袞攝政日記》,這部書原名叫《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起居注》,是一個叫劉文興的人家里收藏的。在出版之前,他寫了一篇《清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起居注跋》,發(fā)表在民國三十六年(1937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央日報·文史周刊》上。文中說:“清季,宣統(tǒng)改元,內(nèi)閣庫垣圮(pǐ)。時家君方任閣讀,奉朝命檢庫藏。既得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攝政王致史可法、唐通、馬科書稿等,遂以聞于朝,迄今猶藏諸故宮博物院。”多爾袞致唐通、馬科書稿,發(fā)表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致史可法書的內(nèi)容今亦可知。惟有這位劉先生父親見過的《太后下嫁詔》未見發(fā)表,別人也沒見過。清宮檔案收藏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獻處,有許多學(xué)者專門整理和研究清宮檔案,從劉文興說他父親見過太后下嫁的詔書,直到現(xiàn)在整整70年了,還沒有一個人說自己見過這份檔案。


  既然至今沒有見到這份太后下嫁詔,所以這個證據(jù)目前還不能成立。如果真的有這份檔案,將來隨著清宮檔案的進一步整理,是一定會被發(fā)現(xiàn)的。但是有人寫書說,劉文興是個喜歡開玩笑的人,當(dāng)年為了讓自己的書好賣,才故意制造了這么一個噱頭。


  第四,關(guān)于“未葬昭陵”.清朝的皇帝陵分三處:一處是關(guān)外三陵--永陵、福陵(沈陽東陵)、昭陵(沈陽北陵),一處是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另一處是河北易縣的清西陵?;侍珮O葬在關(guān)外三陵之一的沈陽北的昭陵。他的一后四妃,孝端皇后于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病逝,次年二月骨灰奉移沈陽,入葬昭陵;關(guān)雎宮宸妃于崇德六年(1641年)先于皇太極病逝,但后來將宸妃遺骨遷葬到昭陵的妃園寢;衍慶宮淑妃于康熙六年(1667年)病逝,葬入昭陵的妃園寢;麟趾宮貴妃病逝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也葬入昭陵的妃園寢。按照清朝陵寢制度,孝莊太后死后應(yīng)葬在昭陵,就是同皇太極合葬。但是,她不僅沒有葬在昭陵,而且葬在清東陵的風(fēng)水墻外。于是就引出了許多說法。有人說因為孝莊太后下嫁了,死后無顏回昭陵見夫君,所以把她葬清東陵大門旁,給子孫看門。


  事實上,孝莊在31歲時喪夫,32歲來到北京,49歲時喪子,75歲即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至此她已經(jīng)在關(guān)內(nèi)生活了近半個世紀,接受了漢族棺葬的習(xí)俗,而她的丈夫皇太極已經(jīng)逝世44年,是按照滿洲的習(xí)俗火葬,早已在關(guān)外沈陽的昭陵入土為安。所以對于自己的后事,孝莊太皇太后向皇孫康熙帝有過交代:“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wù)于孝陵近地安厝,則我心無憾矣。”就是說,她不愿意驚動太宗皇太極的亡靈,而愿意陪伴英年早逝的兒子順治。太皇太后死后葬在清東陵的遺命,給皇孫康熙帝出了一道難題:既不能違背祖宗之制,又不能違抗祖母之命,怎么辦?康熙帝最后采取了一個臨時舉措,把太皇太后生前在紫禁城里最喜歡住的寢宮拆了,搬到東陵風(fēng)水墻外,修起一座“暫安奉殿”,將孝莊太皇太后的梓宮(棺材)暫時安置在那里。直到康熙帝逝世,他一直沒有解決祖母陵寢的難題。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