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當紅偶像明星李敏鎬登上馬年春晚,讓不少韓國流行文化的擁躉揚眉吐氣。其實,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歐巴”(粉絲對韓國偶像的稱呼)參與中國電視節(jié)目、影視劇制作的消息就層出不窮。如正在拍攝的《小時代3》由韓國Eden樂隊成員李賢宰出演新角色,李少紅新開機的兩部電視劇《繭鎮(zhèn)奇緣》《繼承人》由韓國歌手宋茜、Super Junior成員崔始源擔任主角。
隨著以“90后”為主的群體消費能力和娛樂需求的日益增長,更多“歐巴”進入中國影視劇尤其是偶像劇制作者的視野。然而,在前不久播出的《天龍八部》中,Super Junior成員金起范飾演的段譽,卻被觀眾吐槽“賣萌、浮夸,毫無美感”.語言障礙,文化隔膜,韓國偶像在中國影視劇中水土不服的例子不少。對韓國流行文化稍有關(guān)注的人都會有所感知,韓國偶像明星的職業(yè)界限比較模糊,常見歌手、模特、主持人出演偶像劇,角色、故事多為“量身打造”,演技是次要的,好看的形象是主要的。比如,李敏鎬就是通過出演《花樣男子》《城市獵人》《繼承者們》中角色定位幾乎完全一樣的人物,不斷強化其“陽光大男孩”、“深情富家子”的形象。中國影視劇按照這種模式,越來越多地對韓國偶像“委以重任”,不僅影響作品質(zhì)量,而且對本土演員有所誤導,容易造成演員的集體平庸,一個無演技、無風格的時代或許會加速到來。
這并非聳人聽聞,筆者發(fā)現(xiàn),本土打造的高人氣偶像已出現(xiàn)上述傾向。最近,由網(wǎng)友和獨立影評人參評的最令人失望影片和演員“金掃帚獎”正在進行第五屆投票,去年獲得“最令人失望女演員”的楊冪,今年得票又名列前茅。近兩年來,楊冪出演的影視作品可以用目不暇接來形容,但筆者注意到,無論是清宮穿越劇,還是都市情感劇,她都被塑造成“人見人愛”的“小家碧玉”,不同作品中的表演風格幾乎沒有變化。演員形象被符號化,成為僅供年輕觀眾代入自我、參與劇情的媒介,更像一個不斷被想象填充的容器。這樣的角色與其說是演員塑造的,不如說是觀眾“腦補”的。這樣的演員除了長得好看,不能太有個性,不能太有表演風格,越是平庸,就越能最大限度地包容各種受眾的審美取向,這就是此類偶像人氣高居不下的最大奧秘。
很多人都還記得87版《紅樓夢》中的寶玉、黛玉、寶釵等形象,演員用自然、有個性的演技賦予了人物靈魂,讓人物走進觀眾心里,讓年輕人渴望走向他們、成為他們,像他們那樣追尋理想、承擔命運。而在韓式偶像打造模式下,演員成為影視劇中一件行走的道具,外觀精美,內(nèi)涵空洞。有的作品,讓各種名牌服飾代為表述他們的個性、遮蔽他們表演的捉襟見肘。偶像被“物化”,就難怪喜愛偶像劇的年輕人“戀物”,因為他們崇拜的對象就是以“物”層層包裹堆積而成,只有欲望的張揚,沒有理想的抵達。筆者以為,影視劇中塑造的偶像,應該回歸“偶像”本意。“偶像”首先是令人向往的理想人格,美好的形象只是其中一端,更重要的是對年輕觀眾的成長在精神層面有所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