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云斷成飛雨,不道云從底處來。
南宋 朱熹 《偶題三首》其一
朱熹是儒家的圣賢。圣賢看天地,總要看出個究竟來。這個究竟,不是說用自然科學的眼光去剖析,而是要找出自然現(xiàn)象和人事的瓜葛來,可謂“究人天之際”.
朱熹的住所前面青山綿延,山勢高大,林木蔥翠,錦繡成堆,因為海拔高,植被好,濕度高,因此山間云霧氤氳,水蒸氣上下循環(huán),從水變成氣,變成云,云又變成雨。詩中描繪:“只看云斷成飛雨,不道云從底處來。”只看見云海中斷的地方,形成降雨,世人只見云成雨,卻不知云是從哪里來的。底處者,即何處。
圣賢高明之處,就在這里,不僅看到大家都知道的現(xiàn)象,又能探究大家都不知道的領域??丛撇皇窃?,看雨不是雨,總是尋覓其來源和根底。
雨從云來,云從水來,那么依次推論,平天下從治國來,治國從齊家來,齊家從修身來,人生和事業(yè)的每一個當下的境界,都有一個前階段的境界作為緣由。
史上和當下有不少人物如高天降雨云,他們春風化雨,滋潤人間,我們只仰望他們的所然,卻不知探究他們的所以然。他們滋潤世間的能量是怎么來的,探究這個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