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義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第二號人物,祖籍大名府。《水滸傳》是小說,盧俊義是虛構(gòu)的藝術(shù)形象,還是真有其人或原型人物,始終是我們關(guān)注的問題。經(jīng)考證,盧俊義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名“盧進義”,《水滸傳》中名“盧俊義”,進、俊在大名縣方言中同音?!洞笏涡瓦z事》成書于南宋,類似于史話,盧俊義有其歷史的影子。而在大名縣境內(nèi)也確有兩處盧俊義莊園:一為大街鄉(xiāng)菅莊村南,北宋大名府城墻東北角,該莊園遺址并非盧俊義在大名府城的宅院,很可能是明初水毀大名府城后,盧俊義后人搬遷到這里的,目前盧姓絕戶;一為埝頭鄉(xiāng)東劉莊村西北,在北宋大名府城東南三十里,劉莊村中的盧姓人家是從盧家莊搬遷過來的,世代相傳是盧俊義后人。
2011年12月31日,河南衛(wèi)視《知根知底》欄目組致電大名縣地方志辦公室,稱欲制作一期盧姓節(jié)目,希望協(xié)助找到盧俊義的后人及其相關(guān)遺址、遺物或家譜等。藉此,1月3日下午,我驅(qū)車到埝頭鄉(xiāng)東劉莊村采訪調(diào)查。限于時間關(guān)系,很多問題未能作深入調(diào)查,但仍感收獲頗豐。
一、考察情況
東劉莊村在大名縣城東南,在村“兩委”辦公室,我們與村黨支部書記盧海旺、村民盧新社、盧河寬及其他村民進行了座談。東劉莊村980口人,只有盧、劉兩姓,盧姓近500人。劉姓是明朝初年山西遷民,劉姓遷來之前,盧姓就在盧家莊居住,盧姓是土著老戶,清末全莊僅剩八戶人家,為防盜匪,才從盧家莊搬遷到東劉莊村。
明初山西遷民一個最明顯的遺傳特征,就是小腳趾甲分大小兩塊,這個體征大名原土著人沒有。而盧海旺等人的小腳趾甲是完整不分塊,他們是原住民無疑。盧姓世代習練拳術(shù),盧姓男子多體格健壯,絕少瘦弱單薄之人,盧河寬的爺爺武功超人,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棄武??h內(nèi)燕青拳據(jù)傳原來就是盧家拳,后經(jīng)過燕青發(fā)展,演變而成燕青拳。
盧家莊遺址在劉莊村西北一華里處,不但劉莊村人世代口耳相傳本村盧姓是盧俊義后人,盧家莊遺址為盧俊義故里,周圍村莊也是這樣說法。盧家現(xiàn)存家譜僅可上溯到清中期,之前的世系因戰(zhàn)亂、災(zāi)荒等丟失,不得其詳,但自盧俊義以來的世系輩分不亂,盧新社是盧俊義27代孫。胡文華《盧俊義及其莊宅之傳說》中提到盧改芝是盧俊義的“17代孫”,明顯于事實不符。盧新社稱盧改芝是他的堂姐,17代孫是27代孫之誤。目前盧俊義在劉莊村已經(jīng)傳至30世。
關(guān)于盧俊義的事跡,盧家世代的傳說與《水滸傳》的記載出入很大。
據(jù)盧姓人講,盧俊義武功高強,習練“長拳”,豪俠仗義,但他不是富豪大商,而是家境貧寒,以農(nóng)業(yè)為生,房屋為泥土壘筑,院墻為籬笆墻,墻外常種些絲瓜、豆角之類,攀爬墻上,倒也把院子圍得嚴嚴實實。當年的盧家莊位于北京大名府通過東南朝城縣的官道之上,宋江等人在大名府活動時,得知盧俊義武藝高強,有意賺取盧俊義入伙。碰巧當年大名府饑荒,時值隆冬季節(jié),盧俊義帶領(lǐng)眾鄉(xiāng)親抗捐稅,被官府捉拿,投入大名府大牢,并放火點燃了盧俊義的房屋。宋江等人白日劫牢,救出盧俊義,無奈之下,盧俊義才到宋江的隊伍落草。后隨宋江等人招安,作了軍官,屢建戰(zhàn)功,又在大名府經(jīng)商,生活逐漸富裕后,修建了這處莊園。后來押送生辰綱赴東京開封府途中被劫,罪責當死,無奈之下,被迫再次落草,其子孫為免遭滅門之禍,一支返歸故里,繁衍至今,其他支系不詳去處。
實地調(diào)查盧家莊遺址時候,由盧新社、盧河寬陪同介紹。
盧家莊在一處高崗上,現(xiàn)存面積仍有百余畝,遺址西北是黃河的支流--老柴河故道,河道上有一座橋通往小龍村。自古以來,這里就是北宋大名府通往東南的交通要道,隨著埝頭至曹仁村柏油公路的開通,這條路方漸漸失去作用。
盧家莊遺址殘高四五米,未破壞之前高出地面十余米,雖經(jīng)平整土地、取土建房,但村莊遺址的痕跡仍較為明顯,古磚瓦物件俯身即是。在遺址的西南,有數(shù)百塊大約金元時期的磚。經(jīng)詢問,他們稱在村莊中還出土有數(shù)量眾多的“王莽大磚”,因其堅硬,打井建橋時砸碎充作石子不少,現(xiàn)在村中還有不少人留作他用,“王莽大磚”是唐宋時期燒制磚的俗稱。在村民建房取土過程中,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有房屋基址、灶臺等,并有古物出土,被古玩愛好者收購。
盧俊義招安后,重修過宅院,盧家莊環(huán)莊一周建有圍墻,房屋坐向全部為東南向,與目前的正南正北不同,究竟何意不詳。因地勢高,盧家人又習練武功,盜賊土匪一般不來滋擾。盧家莊遺址中有一眼琉璃井相傳是盧俊義當年所鑿,以青石覆蓋,內(nèi)藏何物僅有族長知曉,后琉璃井的方位、藏物失傳,成謎。據(jù)稱,兩年前有“文保部門工作人員”用探鏟來找尋該琉璃井未得,為文物販子探寶無疑。
盧家莊在清同治《元城縣志》中有載,最早是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廢棄的。從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大量“王莽大磚”、瓦、器具等分析,盧家莊遺址應(yīng)該在唐朝就存在,延續(xù)至清后期。
二、史實考證和初步認識
劉莊村傳說盧俊義抗捐說被抓,宋江等人白天劫牢營救,后隨宋江接受招安成為軍官,有其歷史真實的影子,并非空穴來風,隨意捏造。
宋江等三十六人山東起義后,曾一度在大名府境內(nèi)活動?!端螘嫺濉罚盒腿晔率湃?,宋徽宗御筆詔書,河北群賊自呼“呼保義”等昨于大名府界往來作過,良民為之驚擾,久之未獲。為剿滅“河北群賊”,宣和四年正月十一日,宋徽宗下詔令大名府路安撫使鄧洵仁擇精兵強將,河北漕臣呂頤浩、黃叔敖備齊隨軍糧草,提點刑獄高公純不限遠近跟蹤捉殺“呼保義”,廉訪使者錢懌監(jiān)督,限月內(nèi)剿除。[(清)徐松,《宋會要輯稿》第177冊,兵十二,中華書局1957年影印本,第6964,6965頁。]“呼保義”即宋江。
北宋名臣李若水在元城縣尉任上作有《捕盜偶成》,記述了宋江在大名府活動的情形。詩曰: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今年楊江起河北,戰(zhàn)陣規(guī)繩視前作。嗷嗷赤子陰又言,又愿官家早招卻。我聞官職要與賢,輒啖此曹無乃錯。招降況亦非上策,政誘潛兇嗣為虐。不如下詔省科徭,彼自歸來守條約。小臣無路捫高天,安得狂詞裨廟略。[(宋)李若水《忠愍集》卷一。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版。]
宋江等“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這是宋江在大名府境內(nèi)活動情況的真實寫照。因宋江三十六人戰(zhàn)斗力極強,“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宋史·侯蒙傳》),“白晝橫戈犯城郭”的目的在于解救盧俊義也在情理之中。宋廷實行招安政策,“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在《大宋宣和遺事》中盧俊義的身份是一名軍官,可能是在“三十六人同拜爵”之后,盧俊義擔任軍職,后來建功立業(yè),家資漸豐,盧俊義莊園方得以建成。后來,因押送的生辰綱被竊,再次落草。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