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高考前,總有家長帶考生到廟里去祭拜,以期金榜題名。又到一年高考時,據(jù)媒體報道,在今天的數(shù)字時代,拜神方式也有了變化。在某高考家長論壇,首頁最火的兩個帖子就是“網(wǎng)上拜菩薩” ,在網(wǎng)上膜拜的家長絡(luò)繹不絕。而在曾被媒體冠以“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之名的安徽六安某中學,這里的拜神香火之旺更是受到了媒體的強烈關(guān)注。
有專家認為,“拜神”其實是學生自己的一種心理暗示,以此給自己增添信心,應(yīng)排除道德、迷信等說法,試試也無妨。不可否認,“拜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間接幫助緩解緊張情緒。然而,迷信總是與封建、落后相連的,依靠這種自欺欺人的迷信行為來獲得心理安慰,即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也背離了教育的科學理念;它的背面,恰恰是某種文化的隱患。
人類社會的現(xiàn)代文明進程,是與科學理念、人本思想密不可分的??茖W理性并不簡單地關(guān)乎冰冷的數(shù)學模型、物理公式,在曠渺宇宙探尋未知的科學之旅中,人類必將會面臨諸多的迷茫、疑惑,唯有對科學的虔誠與篤定,才能跨越天塹、迎來曙光。就像布魯諾不懼火刑柱、伽利略堅持地動學說,文化信念支撐著他們的科學理性,這也是如今我們在教育體系中要倡導和培植的可貴精神。
說到教育目的是什么,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在他的《教育論》中提出了“為完滿生活做準備”的教育目的。高考即興“拜神” ,折射出一些人面對現(xiàn)實時的無所適從,恰說明他們在獨立的人格上還沒做好準備。與其說是借心理暗示謀獲信心,毋寧說是一種信念缺失。正如魯迅曾猛烈抨擊過的那樣,不相信科學的力量,使社會彌漫著“鬼氣”和“妖氣” .設(shè)若“拜神”者們紛紛進入科研、文化等知識精英階層,當他們面對創(chuàng)新瓶頸、科研迷惑之處,“拜神”依賴癥可能就會再度顯現(xiàn)。一群尚未為生活做好準備的人,又如何為社會文明進步而有所作為呢?“拜神”之風,當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