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經(jīng)典古詩詞“嵌在學生腦子里”

時間:2014-09-12 08:30來源:大西北網(wǎng)-南方日報 作者:潮白 點擊: 載入中...

    前些天中小學開學時,上海的家長發(fā)現(xiàn):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有記者旋即比對了新舊版本,原來新版的刪除了不少課文,其中包括舊版中的全部8首古詩。對語文課本的這一“瘦身”,當時便引發(fā)了社會輿論的關(guān)注,以余之所見及感覺,似乎對刪除古詩詞不認同的居多。9月9日,教師節(jié)前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北京師范大學師生時也有個明確表態(tài):很不贊成??倳浺曔@種做法為“去中國化”,指出這“是很悲哀的”.


    習總書記的話無疑將一錘定音。北京就立即行動了起來,昨天,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從明年9月起,由她負責主編的北京市義務(wù)教育語文教材中,小學一年級《語文》的古典詩詞,將由現(xiàn)在的6-8篇增加到22篇,整個小學階段不少于100篇;不僅如此,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新版的語文教材里也都增加了古代經(jīng)典詩詞和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容,“如《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和《百家姓》等”.當然我并不知道,任所長這番表態(tài)能否代表官方,且無論是否,旁觀人等都該不容置喙。只是講到民族傳統(tǒng)文化嘛,不免想到子曰“過猶不及”的教誨,于是覺得小學教材中到底多少篇古詩詞合適,不該“啪”地只是拍一下胸脯,總該經(jīng)過一個叫做論證的程序。


    習總書記顯然非常重視古代經(jīng)典詩詞,那句“去中國化”所上升的高度,表達得最清楚不過。的確,古代經(jīng)典詩詞早已烙上了鮮明的“中國化”印記。唐詩、宋詞、元曲,所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能引以為自豪的輝煌成就。上海刪除的那8首古詩都是什么?從已知的看,有李白的《夜宿山寺》、白居易的《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還有高鼎的《畫》。前幾首均出自清朝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是從數(shù)萬首唐詩中爬梳而成,以其膾炙人口、超越時空,而令其他唐詩選本黯然失色?;蛘呖梢苑催^來說,惟其膾炙人口、超越時空,才能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誰不知?上海為什么要刪掉那8首古詩?其市教委教研室相關(guān)負責人解釋,雖然教材里刪了,聽力材料中卻依然保留了,“讓學生體驗古詩的美妙,但無需背誦識字”.不難看出,他們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減負”.但上海一些家長認為:“古詩是很好的文學形式,如果能保留一兩首,讓孩子適當學習,并不會增加多少負擔。”其實,蘅塘退士在自序中開宗明義,他編選的目的就是覺得原本的蒙學教材《千家詩》不夠嚴謹,“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因?qū)>吞圃娭心捴巳丝谥鳎瑩衿溆纫?hellip;…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而莫能廢”,主要是選給小學生的,成人當然也能受用。小學生也許不能理解古詩,但背誦那些“其尤要者”,未必就有多大難度。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等等,不是我們過來人站著說話不腰疼,難在哪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古代經(jīng)典詩詞瑯瑯上口的韻律,加上字詞搭配的形式結(jié)合,誦讀之,每每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所以會產(chǎn)生這種魅力,正在于漢語這種單音節(jié)的聲調(diào)語,最適宜運用聲音的相似、相異、相錯與相間,來構(gòu)建出這種和諧。這該是“中國化”的最鮮明烙印所在,這種烙印必須得到珍視,像習總書記說的,“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有句話講得很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去中國化”就不會有文化自信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