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老底子筧橋人不僅是養(yǎng)蠶能手,種菜也是出了名的。 “筧橋是杭州菜籃子”的說法,早在南宋時期就有了,那時杭州就有“東菜西漁,南柴北米”之說,而且“艮山門外彌望皆菜圃”.筧橋還是名氣響當當的藥材之鄉(xiāng),宋朝筆記《夢粱錄》中記載,“地黃繭橋種,白芷繭橋生”.筧橋盛產的十八味中藥,號稱“筧十八”,是歲貢之品。
地處杭州城東,筧橋是不折不扣的兵家要地,在這個抗戰(zhàn)名鎮(zhèn)的歷史上,筧橋機場更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書寫了中國空戰(zhàn)史上的首次輝煌。
受聘到中非總統(tǒng)府種菜 筧橋菜農王森林獲騎士勛章
62歲的顧國泰是土生土長的筧橋人,對城東這片土地有著濃濃的情感,這些年也一直致力于城東文史的搜集和研究。
顧國泰說,筧橋老街在改革開放前期還沒有農貿市場,菜市就直接擺在老街上,往往半夜就有人來搶占攤位。
每年4月,是菜秧上市的旺季,筧橋的農家就挑著圓形的夾擔蔀籃或者三角形能挑的長畚箕,里面裝著各式各樣的菜秧、瓜種,在街頭一字擺開。那時候的菜秧、瓜種不僅供應本地,連余杭、西溪那邊的農民都會聞聲趕來。
老底子筧橋還有專門的蔬菜良種場,筧橋人栽培蔬菜的技術頂呱呱。
“從上世紀60年代起的20多年間,幾乎每個村都派蔬菜技術人員到廣西、貴州等省傳授種菜技術,更厲害的是,還有筧橋農民作為蔬菜專家,被派到幾內亞、烏干達等非洲國家去傳授先進的種植培育蔬材經驗。”顧國泰記得,當年筧橋弄口花園村的王森林,被聘請到中非總統(tǒng)府去種菜,因為表現(xiàn)突出,還被該國總統(tǒng)科林巴授予了三級騎士勛章。
老底子筧橋有很多極有地域特色的蔬菜,比如筧橋大纓洋紅蘿卜。為什么叫大纓洋紅?因為這個蘿卜的表皮顏色和清朝官員冠上的紅纓子很相似,后來就這么叫出了名。
這蘿卜巴掌大,小小圓圓,皮色鮮紅很好剝,肉雪白脆爽,吃起來就像甘蔗、荸薺一樣,又脆又甜。不過現(xiàn)在已經吃不大到了。
顧國泰說,南宋時,筧橋這一帶其實是南宋的官園,這里種植的蔬菜、養(yǎng)殖的家禽大都是特供給南宋宮廷的,蔬菜家禽沿后沙河到艮山水門,再經東河運送到南宋皇宮。“喏,你看我們這兒到現(xiàn)在還留著很多有趣的地名,豬坊橋、鴨舍橋,很可能以前就是養(yǎng)豬場、養(yǎng)鴨場呢。”
早年的“筧十八”質量杠杠的,蓋筧橋藥材商會公章的藥材出口免檢
老底子筧橋不僅是杭州的菜籃子,這里的中藥材同樣很出名。宋朝《咸淳臨安志》里就有記載:“繭橋藥品之專著者牛膝、千金草、蛇床子……”筧橋的地道藥材確實不少,不過最出名的當屬“筧十八”.
顧國泰介紹,這十八味中藥藥材包括:玄參、荊芥、牛蒡子、麥門冬、地黃、薄荷、草決明、千金子、冬瓜皮、冬瓜子、白芷、白芥子、蘿卜子、澤蘭、地枯婁、黃麻子、地鱉蟲、僵蠶。民國《杭州玉皇山志》就有記載,“吾杭藥物,素推筧橋十八樣,所謂道地藥材,他方無以尚也”,可見筧十八在當時的地位。
據說,當地的藥農有祖?zhèn)鞯囊惶追?、種、管、挖、曬、藏等種植藥材的經驗和習俗。著名的“筧橋地黃”就是筧橋農民經過長期選育培育的農家品種。不過現(xiàn)在因為無人傳代接種,已經失傳了。
藥材豐盛,南來北往來這兒采購的藥商也越來越多。在筧橋,還有一條以藥材“枸桔”命名的枸桔弄。在當年,這里可是出了名的藥材集市,清朝時杭州城東藥材市場很多,像白石廟市、沙河沿市、新塘市等,但就枸桔弄市經銷藥材規(guī)模最大,名聲在外。這般熱鬧興旺的場面,據說在解放初期都還能看到。
60歲的吳關榮早年在江干區(qū)文化館工作,他走訪過很多江干的老人,搜集各種各樣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吳關榮說,筧橋老底子還有兩個“藥王廟”,據說當年藥王孫思邈就來到過筧橋,這藥王廟就是為了紀念他而修建的。“老人們告訴我,早年筧橋出產的中藥材以高品質出名,當年蓋了筧橋藥材商會公章的藥材送到香港一家叫匯豐的藥材行都是免檢的。后來這些藥材由香港又出口到了東南亞很多國家。”
顧國泰在筧橋住了一輩子,在他小時候,筧橋老街上各種藥店、藥材行那是鱗次櫛比。
“有沈廣元開的頤和堂、馮應照開的恒壽堂、鄭金木開的公一堂、馮耀坤開的春生堂、陳良卿開的壽生堂,還有葉通和藥店、保生堂、徐家藥材收購處,還有專用中草藥治療跌打損傷的易國祥骨傷鋪等。馮應照開的恒壽堂和我父親開的乾昌醬園那時候還是共用一幢房子的呢。”
顧國泰說,那時候老街上還有許多有名氣的中醫(yī)師坐堂,比如張碩甫、衛(wèi)竹淇、魏康伯、陳良卿等。尤其是張碩甫名氣最大,很多下沙、喬司、塘棲等地的病人慕名來看病。
“不過可惜的是,現(xiàn)在筧十八已經見不到啦。”顧國泰一直很惋惜。
尼克松訪華時路過機場路,我爬到樹上偷偷看了一眼
筧橋是杭州的東大門,筧橋機場從1931年開始修建,成為了中國空軍的誕生地之一。
1937年,中國空軍羽翼未豐,抗戰(zhàn)就全面爆發(fā)了,筧橋機場也成為抗戰(zhàn)初期空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1937年8月14日,筧橋機場上空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中國戰(zhàn)機與日本戰(zhàn)機在此對戰(zhàn),結果中國空軍擊落擊傷日機6架,取得了輝煌戰(zhàn)果。只是好景不長,1937年底,杭州淪陷,筧橋機場也被日軍占領。
易志根老人對當年日軍在筧橋的罪行依然記憶猶新。“日軍占領筧橋期間,鐵路兩旁的桑樹都被砍光了,沿線還拉起了電網,很多老百姓觸電身亡。最慘的是喬司大屠殺第二天下午(1938年2月19日),日軍火燒筧橋。整條老街除了三五家有日軍馬隊駐扎的沒有燒,其他的全部都燒光了。”老人家到現(xiàn)在都痛心不已。
在筧橋機場的歷史上,尼克松訪華同樣是不得不說的一件事兒。1971年,因為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順便要來杭州,考慮到大飛機無法起降,黨中央決定擴建筧橋機場以及機場路。當時的筧橋機場已經服務于民航。
“我記得當時筧橋機場擴建僅僅只用了3個月時間,那會兒經常半夜被吵醒,干脆爬起來到外面看看,機場里一片燈火輝煌,大家都在加班加點。”顧國泰回憶,早時的機場路很狹窄,只能容納兩輛車交匯,路邊都是金元寶樹,道路也是七彎八彎,結果這一次修路,機場路不僅變寬到了25米,還基本給拉直了。
1972年2月26日,周恩來與尼克松一行200多人乘坐的飛機在筧橋機場降落。“那時候可嚴了,我們全部被通知要呆在家里,不得外出,二樓的一律要下樓。”顧國泰說,不過農村里就管得沒那么嚴了。“我一個朋友黃毛銀,他當時爬到樹上去看的,馬路里層全是警察和解放軍戰(zhàn)士,尼克松到底坐第幾輛車誰也不知道,最前面是邊三輪摩托車開道,還有紅旗牌、上海牌以及叫不出名堂的小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