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拔高,不煽情,互相包容,不預設絕對正確,論事不論人,這是現(xiàn)代人在論辯中應有的基本素質,像這樣理未明、怨已結的局面,確實不應再繼續(xù)下去了。
因在微博上爭論,并有過激措辭,“名嘴”崔永元再成輿論焦點,一篇名為《為什么崔永元是一種惡》的網(wǎng)文迅速躥紅,短短一天,閱讀量已超100萬,作者稱:“愚昧無知是一種惡,崔永元就是惡勢力的代表,他整合了全中國封閉落后的民眾,與現(xiàn)代文明做最后的對決。”
崔永元觀點對錯暫不討論,出口不遜肯定也是修養(yǎng)不夠的表現(xiàn),但說“愚昧無知是一種惡”,說崔永元是“惡勢力的代表”,卻偏執(zhí)得有些可怕。
人有無知的權利,我們說捍衛(wèi)一個人說話的權利,并不只捍衛(wèi)他說正確話的權利,也包括他說錯話的權利。人非生而知之,不大膽說出錯誤觀點,如何才能變成有知?如果只能聽,不能駁,則很難相信一個人能學會什么。
說一個人無知,前提是這方面知識已無質疑空間,可世上真有這樣的知識嗎?這很值得懷疑。
人類知識的進步,往往源于對所謂“常識”的否定,1990年,人類基因組破譯計劃推出時,不少科學家就認為它違背“常識”,當時一年才破譯其中萬分之一,照此速度,人類至少需奮斗一百年,可結果是,這項工作2003年便已完成。
常識并非禁臠,在突破常識過程中,人們會不斷犯錯誤,布魯諾就認為太陽是宇宙中心,哥倫布也堅信自己到了亞洲,但不能因為他們犯了錯,就說他們是“惡勢力的代表”.
科學原本開放,既歡迎專家,也歡迎外行,既允許爭論,也寬容不信者。因為科學從不認為自己是唯一的、絕對的標準,它本身也在發(fā)展中,誰也沒權力揮舞起科學的大棒,逼迫質疑者信服自己??梢哉f,只要有了這種態(tài)度,就已經(jīng)走向了反科學,表面看,他們是科學的衛(wèi)道士,但實際上,他們弘揚的是戴著科學假面的邪教。
可以不贊同崔永元的說法,可以駁斥他的錯誤,但應尊重他的權利,不能用政治斗爭式的方式來壓服,更不能妄設罪名、無限上綱。
崔永元是個名人,但說他能“整合了全中國封閉落后的民眾”,那能量未免大得有點離奇,難道就沒有一兩個漏網(wǎng)之魚?或者不小心混入幾個開放先進的民眾?至于“最后的對決”,更是毫無來由的想象,無非是神圣自己、妖魔化對手,將私人意氣涂抹上一層悲情的光輝而已,而這種虛妄的激情將為暴力提供合法性。
有一分證據(jù)說一分話,不拔高,不煽情,互相包容,不預設絕對正確,論事不論人……這是現(xiàn)代人在論辯中應有的基本素質,可遺憾的是,這樣的辯手在現(xiàn)實中很難遇到,即使崔永元本人,也時有情緒化,這讓人痛切地感到,我們的社會亟須普及《羅伯特議事規(guī)則》,至少應將它放入中學教材中。像這樣理未明、怨已結的局面,確實不應再繼續(xù)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