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冬天女性如何健身“消寒”

時間:2017-03-23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北京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在中國古代,滑雪、溜冰、坐冰槎,拉雪橇,打冰球等被古人稱為“冰嬉”的各種健身活動已相當普及。此外,賞雪賦詩、畫消寒圖等更是古代女性每年冬天必不可少的“越冬”內(nèi)容……


    賞雪,古代女性最浪漫的冬日活動


    《晉書》記載:“詠絮之才”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


    從大自然中找樂,是古代女性休閑的最普通方式,這在古代叫“時令活動”.春夏秋冬,各有景致,各有玩法。


    大雪紛飛的冬天,賞雪往往被古代女性視為最浪漫的事。在古人留下的賞雪佳篇中,最著名的當屬張岱在《陶庵夢憶》中所記的《湖心亭看雪》:“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段描寫“明時雪”的文字,還上了現(xiàn)代語文教科書。提到賞雪佳句,與張岱筆下的“明時雪”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他描寫的“唐時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同樣膾炙人口。


    除了張岱和柳宗元這些男性,同樣在杭州(時稱“臨安”)的南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的“賞雪”是這樣寫的:“禁中賞雪,多御明遠樓(禁中稱楠木樓)。后苑進大小雪獅兒,并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并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禁中”是皇帝的后宮,這些賞雪的人,自然是后宮那些美貌的嬪妃。


    古代最懂賞雪的女性是東晉才女、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她是東晉權臣謝安的侄女。據(jù)《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條記載,有一次家庭聚會,剛好下大雪,謝安說大雪紛紛像什么?其侄子謝郎回答,“撒鹽空中差可擬”.但在謝道韞眼里,卻是“未若柳絮因風起”,從此誕生了一個形容才女的新詞匯:“詠絮之才”.


    然而,對缺衣少食的窮人家女性來說,冬天并沒那么多“風花雪月”,但堆雪人、打雪仗等冬趣并不鮮見。窮人家的女孩不會說“未若柳絮因風起”,但都知道“瑞雪兆豐年”.


    冰嬉,古代女性最刺激的健身活動


    《燕京歲時記》記載:冬至后“水澤腹堅”冰床“如行玉壺中”


    賞雪固然是一件浪漫的事,但不可能天天下雪。在無雪的日子里,古代女性冬天最流行的室外活動,還有滑雪、溜冰、坐冰槎,拉雪橇,打冰球……這些冰上活動,古人稱為“冰嬉”.


    早在宋代,冰嬉已成皇家冬天娛樂項目,清代皇家還設有專門的冰嬉檢閱儀式。道光皇帝旻寧在今北海公園和中南海一帶看冰嬉活動時曾寫下過《觀嬉冰》詩:“太液開冬景,風光入望清……”


    “坐冰槎”,是明清時期京城女性最喜歡的活動之一?!饵c石齋畫報》第五集的《冰上行槎》,內(nèi)容便是當年京城女性坐冰槎的故事。那時北京特別冷,護城河結冰尺把厚,不少女性坐著冰槎在冰上“疾如飛梭,風雪中望之儼然圖畫”.那年正月初三,在阜成門外北河,有三個女孩子雇冰槎去西直門,因太快,行至半途,槎陷冰里了,幸好被及時救起。


    比冰槎更舒適一點的是“冰床”.“冰床”,又叫“凌床”、“冰車”、“拖床”,就是俗話說的“冰排子”、“冰爬犁”.清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拖床”條記載:“冬至以后,水澤腹堅,則什剎海、護城河、二閘等處皆有冰床。一人拖之,其行甚速。長約五尺,寬約三尺,以木為之,腳有鐵條,可坐三四人。雪晴日暖之際,如行玉壺中,亦快事也。”


    如上這些冰上活動其實明代已經(jīng)流行,明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nèi)規(guī)制紀略》中記載:“冬至冰凍,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藁薦,一人在前引繩,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飛,積雪殘云,點綴如畫。”


    溜冰、溜滑梯,也是清代流行的冬季運動,且都有女性參與。類似于現(xiàn)代旅游手冊、辦事指南一類的清《都門匯纂》里,有“冰鞋”條曾描寫當時北京溜冰的情況:“木屐下施以鐵條,以皮條束足下,拼身摔足,冰上行之如飛,瞬息十余里,旗人多習此技,以供上閱。”


    畫《消寒圖》,古代女性最普及的室內(nèi)活動


    《帝京景物略》記載:“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


    漫漫冬季,古代女性的室內(nèi)“越冬”活動同樣豐富多彩。從立冬那天起畫《九九消寒圖》,就是極受古代女性喜歡的“小游戲”之一。


    《九九消寒圖》有文字版、畫圈版和繪畫版三種。“消寒圖”很像是一個越冬日歷。比如文字版,就是描紅練字:紙上印出9個剛好是9畫的漢字,九九八十一畫,正好是數(shù)九天的整個日子。每天描一筆,剛好81天,“數(shù)九天”正好數(shù)盡。


    這9個字常用:亭(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也有的地方選用: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用字各地不一,但這9個字不是隨便選的,頗有詩味,如后9字斷句:“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這比“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更寫實,也更富有詩情畫意。


    畫圈版“消寒圖”則突出氣象記錄功能,上印九九八十一個圈。同樣從立冬那天畫起,將81個圈畫完,就盡九了,春天就來了。具體是這樣用的:陰天涂上半圓,晴天涂下半圓;刮風涂左半圓,下雨涂右半邊;下雪則在圓圈當中畫一個小圓點,此即古代女孩們?nèi)巳藭车目谠E:“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


    根據(jù)所記氣象情況,結合農(nóng)諺,就可預測未來天氣的好壞。如,“第一莫貪頭九暖,連綿雨雪到冬殘。”這樣的“消寒圖”上還會附印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繪畫版《消寒圖》更有文化氣息。在紙上印上一枝梅花,有81個花瓣。圖掛墻上,每天用紅筆涂抹一個花瓣,到盡九那天,就是一幅完整、漂亮的《梅花圖》。


    繪《消寒圖》,是古代待字閨閣女性的最愛,明清時期北京女性冬天必畫“消寒圖”.《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條,專門記錄了舊時北京的畫圖風俗:“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博戲,古代女性最熱衷的休閑活動


    《舊唐書》記載:“與后雙陸,帝為點籌,以為歡笑”


    《九九消寒圖》既能記時記事,又能陶冶女孩子的性情,是一種很有文化的冬日小游戲。不過,更為大眾化的娛樂活動則是“博戲”.所謂“博戲”,說白了就是打牌擲骰賭輸贏,角勝負。但與男性重“博”不同,女性更青睞“戲”,看重其趣味性。


    博戲的內(nèi)容和玩法各代有所不同,秦漢及之前流行玩“陸博”,以投骰子所得數(shù)行棋。1973年發(fā)掘的長沙馬王堆漢代辛追夫人的墓中曾出土一套完整的陸博。


    魏晉流行“樗莆”,之后流行“雙陸”.隋唐時期玩雙陸成風,從皇后到青樓女子都樂此不疲?!短齐p陸仕女圖》描繪就是唐代女性玩雙陸的情形:兩個貴婦人正在聚精會神地對局,另一貴婦人由侍女攙扶著站在旁邊觀看。


    唐中宗的皇后韋氏喜歡玩雙陸,一次,唐中宗召武三思與皇后一博,他則在一旁點籌,此即《舊唐書·后妃列傳上》所記:“引武三思入宮中,升御床,與后雙陸,帝為點籌,以為歡笑。”據(jù)洪遵《譜雙》記載,雙陸是這樣玩的:“凡置局,二人白黑各以十五馬為數(shù),用骰子二,據(jù)彩數(shù)下馬。白馬自右歸左,黑馬自左歸右。”以籌碼計算勝負,“凡賞罰之籌唯所約,無有定數(shù)。”


    一直到明代,雙陸博戲仍受不少女性青睞。如《警世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難逢夫”故事,玉姐郁悶時,便叫丫頭陪她打雙陸,結果丫頭不會,氣得玉姐將棋盤棋子全扔到了地板上。明代開始,紙牌、麻將等興起,雙陸遂遭冷落。


    紙牌俗稱“葉子戲”,明長谷真逸《農(nóng)田馀話》記載:“葉子戲消夜圖,相傳始于宋太祖,今后宮人習之以消夜。”玩葉子戲為明朝宮妃所歡迎,民間女子則更偏愛另一種博戲“牙牌”(牌九)。


    麻將起源于紙牌博戲。紙牌兼用骰子擲玩,唐代已出現(xiàn),時稱“葉子”.上面提到的韋皇后,也是葉子迷。據(jù)宋錢易《南部新書》記載,其得名說法之一便與女性有關,時妓女葉茂連會玩紙牌,賀州刺史李合常與她對博,撰《骰子選》,因愛妓姓葉,書中稱牌為“葉子”,遂傳開。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61年前珍貴視頻!揭秘新中國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
  • 我國古代有哪些“時尚”運動?
  • 漢代女性的什么裝扮到今天仍受“文藝女青年”追捧
  • 中國古代十大忽悠高手
  • 宋代女性夏季如何穿衣:背心抹胸 輕盈若羽
  • 中國珠寶七大傳世手工藝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