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禁煙令再嚴酷為何仍然屢次失敗?

時間:2017-11-13 10:13來源:光明網 作者:卜松竹 點擊: 載入中...

    按照農史學者吳建新的說法,最早的煙草傳入廣東的記載見于明末張介賓的《景岳全書》,稱煙草是萬歷年間“出于閩廣之間,自后吳、楚地土皆種植之”.廣東最早記載煙草栽培的地方志為崇禎九年《恩平縣志》,當中說煙草“今所在有之”,也就是說當時廣東很多地方都有煙草栽培。


    崇禎元年至崇禎三年,時任廣州府推官的顏俊彥在他審判案件的案牘中提到一個叫黃正壁的人,“稱在香山往電白買煙,貨與番鬼”.如果黃正壁賣給澳門葡萄牙人的貨物為煙草,這就是廣東最早關于煙草買賣的記載。


    吳建新指出:“康熙以前是煙草傳入的第一階段,大規(guī)模發(fā)展在雍正、乾隆以后”.具體來說,雍正年間開始出現(xiàn)名煙,“雍正《長寧縣志》卷之9《物產》記載:’煙,圃多種之,出沙田者為美。‘是廣東最早關于名煙產地的記載”.


    南雄名煙的形成大致在乾隆年間。主要因為南雄盆地的紫色砂頁巖富含煙草生長需要的鉀磷,加上土性疏松,土質干爽,最適宜栽培煙草?;洷焙突洊|北客家山區(qū)、潮汕平原、廣州府的新會、鶴山的煙草種植在乾隆、嘉慶之間也多了起來。清中葉,比較著名煙草產地還有鶴山,肇慶府新興縣的天堂鎮(zhèn)及陽春縣、西寧的連灘等。晚清還興起一些雖有名,但產量不大的煙草產地,如清代的花縣梯面,咸豐年間開始種植,同治、光緒年間大盛,西坑村每年出產煙葉80噸,種植煙葉之多,有“見煙不見禾”的說法。


    學者司徒尚紀也援引資料指出:道光時,新會河村田地“種煙者十之七八,種稻者十之二三”.他認為,“經作文化景觀壓倒稻作文化景觀,是明中葉以后珠江三角洲新出現(xiàn)的農業(yè)文化現(xiàn)象。不僅是資本主義萌芽出土的一種表現(xiàn),而且是海洋文化占用農業(yè)土地的結果。”


    “老煙槍”抗瘴氣的傳說


    成了最好的香煙廣告


    吳建新指出,煙草加工之后的下腳料具有肥田和殺蟲作用,是煙草栽培發(fā)展的動力之一。普遍的做法是在稻苗移栽時,將煙草莖梗杵成末,或截成一節(jié)節(jié),置于移栽的稻秧底下。乾隆《重修鎮(zhèn)平縣志》當中對此就有記載。嘉慶、道光之后,這一技術迅速傳播,粵東北的客家山區(qū)應用尤多,伴隨著省內外的人際往來,移民們開始將這一技術向平原地區(qū)傳播。


    清末大學者羅振玉記載:在珠三角的基塘區(qū),農民發(fā)現(xiàn)魚塘“水色紅濁,魚必生蛆”時,“用茶麩、熟煙梗(即黑絲煙)浸在塘內以防之”,這是清代珠三角淡水養(yǎng)殖中的魚病防治技術的創(chuàng)舉。


    學者指出,煙草傳入廣東,是在明代萬歷年間。傳播途徑是陸路從越南傳入;另一途徑是明萬歷以后煙草從呂宋傳到福建,再由福建傳到廣東。煙草初入中國的時候,人們用外來譯音稱其為淡巴菰,不久又冠以美麗的名稱:金絲、相思草、八角草等等,富有詩意。


    清人汪師韓還輯錄一部煙草專著,書名就為《金絲錄》。煙草這個稱謂始于明代,但這個稱謂的普遍使用則是清代。清人陳琮輯錄一部《煙草譜》。其影響力不亞于陸羽的《茶經》。后來,為了區(qū)別煙草與鴉片,人們通常把煙寫為“菸”.


    煙草傳入中國不久,就有了自己的煙草制品,“馬氏造之曰淡肉果,皆銜長管而火點吞吐之,有醉仆者。”也就是說抽煙太多抽暈了。


    學者指出,煙草推廣很快,萬歷年間,福建煙草的產量不僅高于菲律賓,而且作為商品還返銷于菲律賓。煙草有一定藥物價值,明末“師旅深入瘴地,無不染病。獨一營皆安然無恙,問起所以,則眾皆服煙,由是遍傳。今則西南一方,無分老幼,朝夕不能間矣。”就是說因為水土不服士兵大量病倒,只有一營兵因人人都是“老煙槍”而安然無恙。這真是給香煙產業(yè)做了最好的廣告。


    煙草和番薯、花生等外來作物作為重要的輪種作物,豐富了廣東多熟制的類型。煙草莖梗兼有肥料和殺蟲藥的作用,則幫助構成了清代本地農業(yè)技術體系的新內容,對當時農業(yè)生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屢次失敗的禁煙令


    煙草作為一種嗜好品,其傳播過程貫穿吸煙與反吸煙的對立與斗爭。學者指出,明代崇禎皇帝反對吸煙,下令禁止種植、私售煙草,違者斬首示眾。然而,這種嚴厲的規(guī)定并沒有阻止人們對煙草的嗜好。到了崇禎末年,薊遼總督洪承疇以煙草可以驅寒祛病,是軍中不可缺少之物,向朝廷提出“弛禁”的請求。當時正值明朝軍隊與清軍作戰(zhàn),崇禎皇帝迫于形勢,取消了禁煙令。


    1639年6月26日,戶部下了一道正式的禁煙告示,不許栽種,不許吃賣煙草。然而這時在許多人中,吸煙已成為難以克服的嗜好。所以禁煙也只是流于形式。1641年,撤銷禁煙令,但是仍然不準煙葉進口,只允許私人自由種植。清朝皇帝對煙草的先禁后開及至嗜好吸煙,客觀上抬高了煙草的身價,助長了煙草的傳播。


    除了普通煙,鼻煙、雪茄、水煙等也陸續(xù)出現(xiàn)。研究者曲振明指出,鼻煙相傳在明末傳入中國。明末清初,廣州專營進口商品的十三行中的“天寶行”和“怡和行”,開始從歐洲進口鼻煙,然后再銷往全國各地。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十分喜歡鼻煙,當時廣東香山縣知縣每年都從澳門為皇帝進口鼻煙??滴鯐r期的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還發(fā)明了花熏鼻煙,后來盛行于中國。雪茄于清前期傳入中國,最初吸食人群多為旅居中國的外國人和從事洋務的買辦、留學生等,后傳至政界和商界人士。最初傳入中國的雪茄多為菲律賓馬尼拉雪茄,通稱呂宋煙。早期的呂宋煙皆為進口,后來廣東、四川的一些產煙區(qū)開始仿效呂宋煙,將煙葉卷成筆管狀,俗稱“葉卷煙”.水煙起源于古代的波斯(今伊朗)和阿拉伯地區(qū)。16世紀后期,先傳到東歐、俄國,后傳到中國,在清康熙、乾隆年間較為普及。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明清曾發(fā)文要求民眾戒煙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