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西和“女兒節(jié)”

時間:2011-12-26 17:50來源:鑫報綜合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古老民居4

古老民居4

歌舞祭祀1

歌舞祭祀1

歌舞祭祀2

歌舞祭祀2

古老民居2

古老民居2

小巧手

小巧手

古老民居1

古老民居1

老街道1

老街道1

古老民居3

古老民居3

老街道2

老街道2

歌舞祭祀3

歌舞祭祀3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每年農(nóng)歷六月三十日晚至七月初七,仇池兒女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動,這就是仇池山川歡騰的女兒節(jié)——乞巧節(jié)。

    經(jīng)久不衰的風(fēng)俗

    甘肅西和,乞巧活動的發(fā)源地,中國乞巧文化之鄉(xiāng)。這里的霞光山色,峽谷叢嶺,原始森林為其構(gòu)成了獨特的靈妙地利;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觀世音菩薩駐世妙莊國,妙善公主修成正果的故事,更為這片美麗的土地抹上了極為神秘的色彩。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女人們,以心靈手巧的“巧娘娘”為崇拜偶像,懷著強烈的反封建意識和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心理,經(jīng)過不斷的口耳相傳和豐富錘煉,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唱不完的“乞巧歌”。同時,在“乞巧”游樂活動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成為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nèi)容的情趣動人的民俗節(jié)日。

    西和地區(qū)的乞巧風(fēng)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顯著的地域特點。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內(nèi),這一風(fēng)俗曾一度中斷,20世紀(jì)80年代得以恢復(fù)。新中國成立前,由于傳統(tǒng)意識的影響,當(dāng)?shù)匾恍└辉H思?,對自家的姑娘管束較嚴,一般到十二三歲后,不再允許隨便出門在人前走動。但到乞巧節(jié)前后的一二十天中,不管白天黑夜,出門進門,家人一般不多過問。貧窮人家的姑娘,在這一二十天中,不管家里人手多少,農(nóng)活再忙,一般也不再安排活。姑娘們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環(huán)境中,不分晝夜地載歌載舞、祭祀乞巧。七夕之夜,姑娘們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可以說乞巧節(jié)是她們一年一度中難得的歡樂時光。

    在西和人的傳統(tǒng)習(xí)俗中,通常把心目中最尊敬的女性神靈稱作“娘娘”,如王母娘娘、送子娘娘等。據(jù)載,天上織女“年年機杼”,善織“云錦天衣”,所以人們尊稱她為“巧娘娘”。姑娘們懷著對巧娘娘虔誠的心情和美好的企盼,屆時請她下凡來,從每年農(nóng)歷六月三十日晚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七月初七晚,時間長達七天八夜,是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民俗活動之一。祈求巧娘娘賜以聰慧、靈巧,故當(dāng)?shù)胤Q其為“乞巧節(jié)”。因參加乞巧的多為未出嫁的姑娘,歷代文人又稱“女兒節(jié)”、“女節(jié)”。

    乞巧活動準(zhǔn)備工作非常隆重,首先是選址、聯(lián)絡(luò)、籌資,接著要練歌、備裝、生巧芽、請巧、造巧等。乞巧活動由手革半搭巧、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祈神迎水、針線卜巧、巧飯會餐、照瓣十巧、送巧等活動組成。其間,年輕女子們通過一系列歌舞表演和祈禱方式訴說自己的美好愿望。

    西和有乞巧風(fēng)俗流行的城鎮(zhèn)、村莊,根據(jù)人口分布多少、聯(lián)系是否方便等情況,會約定俗成地形成許多固定不變的乞巧聯(lián)絡(luò)地域。如城鎮(zhèn)有上街、下街、東關(guān)、西關(guān)等,村莊有前莊、后莊、上壩、下壩等。每一聯(lián)絡(luò)地域,就是少女分群聚集的一個乞巧點。按乞巧習(xí)俗,一個乞巧點的姑娘,不能參加另一個乞巧點的乞巧活動。否則,既丟本人的面子,也有損于本乞巧點的尊嚴。每個城鎮(zhèn)一般有4到8個乞巧點,每個村莊一般有1到4個乞巧點。其乞巧規(guī)??梢娨话?。

    隆重的乞巧儀式

    從六月三十日晚開始至七月初七晚結(jié)束,乞巧的全過程歷時7天8夜。內(nèi)容豐富、儀式隆重。當(dāng)巧娘娘像安放在神桌上以后,乞巧前的所有準(zhǔn)備工作全部結(jié)束。一年一度的乞巧活動,就熱烈、虔誠、按部就班地開始了。

    每年端午節(jié),西和地區(qū)的少男、少女和兒童都有綁手革半的風(fēng)俗。即把紅頭繩編成各種花樣系在腕上,謂之手革半,以此求得吉祥、平安。待到七月初七時再解去。而姑娘們的手革半還另有一種作用,那就是系到乞巧時,專為巧娘娘下凡過天河時搭橋用。據(jù)傳說,王母娘娘一說為玉皇用金釵在天上劃了一下,即刻出現(xiàn)了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將牛郎織女阻隔在兩岸。從此,巧娘娘下凡上天,必須先要搭一座天橋。搭橋需要好多繩子,與牛郎一起勞動的老黃牛,便跑到各村鎮(zhèn)告訴乞巧的姑娘:手革半是最好的搭橋繩子。

    為了盡快搭好天橋,使巧娘娘能夠順利地渡過天河,走下凡間,乞巧時就有了手革半搭橋的儀式。在六月三十日下午迎巧儀式前,每個姑娘就將自己的手革半解下,一條接一條地連成一根長頭繩。如果這樣接起來的繩子嫌短的話,還可以用新頭繩以續(xù)不足。到時,手捧香盤

    的姑娘走在前面,其他人列隊跟隨。香盤內(nèi)放有香、蠟、黃表等祭品和頭繩。來到村鎮(zhèn)外的大河邊,先由兩人分別站在兩岸,把頭繩橫拉在河面上。接著點蠟、炷香、焚表、祭祀跪拜。然后,大家成排列隊、牽手擺臂齊唱《搭橋歌》。唱罷,站在河兩岸拉頭繩的姑娘同時松手,繩子即刻落入河中被水沖走。乞巧的第一個儀式至此完成。

    從六月三十日晚9時左右,舉行乞巧的第二個儀式——迎巧。按乞巧習(xí)俗,各乞巧點迎巧的地點一般歷年固定不變。如城鎮(zhèn)多在離坐巧處較近的十字街口。村莊多在村外大路口或河邊。屆時,姑娘們著意打扮,穿戴一新,按每排四至五人列隊,人人手合胸前,各執(zhí)燃香一支,手捧香盤的姑娘走在前面,其他人在虔誠、肅穆的氣氛中緩步跟隨。到達迎巧地點,照例祭祀跪拜。然后,大家成排列隊,牽手擺臂,齊唱《迎巧歌》。唱罷,乞巧的第二個儀式至此完成。巧娘娘被虔誠、隆重地迎進了坐巧人家。

    祭巧活動,一般分集體祭巧和個人祭巧兩種。從迎巧儀式開始至送巧儀式結(jié)束,整個乞巧過程中,由專人負責(zé),在早晨、中午、晚間三個時候,都要點蠟、炷香、焚表、跪拜。白天香煙裊裊,晚上明燭高照。所用香、蠟、黃表都是從集體籌資款項中支出購買的。這是通常的集體祭巧。西和縣長道、禮縣鹽關(guān)等地乞巧時,都要舉行一次隆重的集體供饌祭巧儀式,俗稱“轉(zhuǎn)飯”。

    在7天8夜的乞巧過程中,最基本的活動就是“唱巧”。唱巧,即姑娘們齊集坐巧處,從白天直至深夜,按一定的程式,用不同的歌曲在巧娘娘像前盡情地載歌載舞。以此表達夙愿、抒發(fā)情感、展示才藝。

    “乞巧歌”主要是以“娛神”指娘娘神為目的。歌詞有傳統(tǒng)和新編之分;曲調(diào)有正歌和副歌之別。演唱上除節(jié)前排練外,僅限于“乞巧節(jié)”這段日子,其余時間誰也不再亂演唱。“乞巧節(jié)”是姑娘們的節(jié)日,“乞巧歌”是姑娘們唱的歌,屬于民間歌謠的范疇。就民歌的形式來說,它不是“山野之曲”,而是“里巷之曲”,是一代代姑娘們集體不斷創(chuàng)作的結(jié)晶。它的歌詞和曲調(diào)如此之豐富,給異彩紛呈的節(jié)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乞巧的過程中,除舉行個人“針線卜巧”外,還要在七月初七晚9時左右,舉行集體“照瓣卜巧”。即用巧芽在水中的投影圖案問自己的巧拙、禍福,俗稱“照花瓣”。西和地區(qū)乞巧時,在晚上的燈光下看巧芽水中投影圖案而“照瓣卜巧”。

    照瓣卜巧開始時,所有姑娘手端巧芽碗分站神桌兩旁,先由乞巧組織者在神桌前照例祭祀跪拜,并默默祈禱:“請巧娘娘給黑眼的陽人賜個好花瓣,指一條手巧路。”禮畢,大家齊唱《照花瓣歌》。姑娘自己碗底的投影圖案,被大家確認為心靈、手巧、吉利、祥瑞時,心中十分高興,一定要將碗中的水猛喝一口,其意是使虔誠乞巧得來的這一切,真正為自己所有,長期在身上顯靈。然后把水倒掉,再盛半碗神水,重新開始下一輪的照瓣卜巧。照瓣卜巧活動在期待、興奮、歡樂的氣氛中進行著,歷時兩三個小時方告結(jié)束。

    照瓣卜巧舉行后,說明7天8夜的乞巧活動即將結(jié)束。此時,姑娘們懷著惜別的心情,抓緊送巧前僅剩的一段時間盡情唱巧。在神桌前,你約四五人往來穿插唱一曲,她約四五人極足跳躍唱一曲,有時集體牽手擺臂唱一曲,此起彼伏,歌聲不斷。直至把所有乞巧歌曲反復(fù)唱到盡興為止。深夜12時左右,乞巧組織者很不情愿地宣布送巧儀式開始,姑娘們無奈地分站神桌兩旁,齊唱《送巧歌》。

    送巧儀式后,7天8夜、無拘無束、歌聲不斷的自由、狂歡活動全部結(jié)束,姑娘們將各奔東西,一年內(nèi)再難相聚。有的姑娘來年可能出嫁,再也不能參加陪伴自己成長,帶來無數(shù)企盼、歡樂的乞巧活動。想到這些,她們對巧娘娘和乞巧活動充滿了惜別之情,多數(shù)人唱著唱著便失聲痛哭,有的哭腫了眼,不敢回家。又哭又唱,哭聲、歌聲匯成一片,在夜深人靜時顯得格外凄涼。

    在送巧歌聲即將結(jié)束時,姑娘們?nèi)w跪倒在地,乞巧組織者手執(zhí)蠟燭,將巧娘娘像點燃。烈火熊熊燃燒,火星點點飛耀,裊裊青煙,直升夜空。此時,姑娘們一起放聲啼哭,悲痛之聲,撕心裂肺。送巧儀式結(jié)束,姑娘們手牽著手,在不斷的唏噓聲中,穿越茫茫夜色,沿年年迎巧、送巧的老路返回。西和地區(qū)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乞巧活動,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責(zé)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可愛的中國”之苗族:小小竹編編織脫貧致富夢
  • “可愛的中國”之柯爾克孜族:這里的人們和獵鷹有個約定
  • 甘肅山丹馬場駿馬奔騰
  • 甘肅山丹軍馬場現(xiàn)“萬馬奔騰”壯觀場景
  • 走進三江源丨“飛閱”三江源:壯美通天河
  • 甘肅敦煌秋游“人氣爆棚”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