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6歲的方蘭英蹲守在溝口,回想著那些古老的故事。
隨著賀蘭山巖畫的開發(fā)和保護,2000年自治區(qū)政府下發(fā)文件要求搬遷賀蘭口附近居民,到2002年底,賀蘭口附近的居民都搬到了山下。今年76歲的方蘭英(音),已經在賀蘭口住了60多年,她的小兒子是景區(qū)的一名工作人員,她便跟著留在了賀蘭口。
方蘭英對賀蘭口遺留下來的祭祀風俗有深刻的記憶,尤其是每年農歷的三月十三給龍王獻牲的儀式。
方蘭英17歲嫁到賀蘭口,當時溝口住著20多戶人家,人們既種田也放羊,羊多的人家有600多只。賀蘭口山谷是人畜用水的重要水源地,而且每到雨季,大量雨水沿谷底涌出,滿足居民們種田灌溉之用。在老百姓的眼里,賀蘭山庇佑著他們的一切。于是,每年的三月十三,給龍王獻牲成了村里非常嚴肅的事情。
方蘭英回憶,三月十三當天上午,村長領著大家進山,每家每戶都要去人,多的時候有八九十人。他們抬著一只小羊羔,帶著鍋灶等,來到山里泉水多的地方,開始祭祀儀式:先用泉水將羊羔洗干凈,再用白酒洗洗羊的耳朵、嘴巴和四蹄,用水灑在羊的身上,如果小羊渾身抖一抖,則代表龍王同意了他們的請求,然后開始殺羊。獻給龍王爺?shù)氖茄虻男?、肝、肺、全身肉各取一點,單獨煮熟,煮熟后分四方潑散,潑散時向龍王爺祈求風調雨順。剩下的羊肉煮熟后,大家分食。祭祀活動要持續(xù)到下午。也有人家自己進山去獻牲。
除了進山祭祀龍王,老百姓也會到溝口處的龍王廟、山神廟去拜祭,每到過年過節(jié)時,廟里香火不斷。
這種祭祀活動在“文革”破四舊時被制止,但是仍有人在偷偷地進行。方蘭英就偷偷地祭祀過幾次,不過現(xiàn)在她已經七八年沒有進山了,只是有時間到賀蘭口溝口看一看。至今她都很相信賀蘭山中有山神,她說祭祀那些年賀蘭山里水很大,現(xiàn)在沒人獻牲了,水變小了,莊稼也變得干旱。
山民們最后一次祭祀是2003年,延續(xù)著古老的儀式進山給龍王獻牲,盡管此時他們的生活將不再依賴賀蘭山……明年景區(qū)打算恢復祭祀儀式,有意請回賀蘭口的老住戶進山祭祀,再現(xiàn)這種古老的祭祀文化。
這種祭祀儀式也被叫做“領羊”,不過在甘肅慶陽一帶,“領養(yǎng)”更多的是一種喪葬習俗。按習俗,亡者的子女或外甥等晚輩,在葬禮時奉獻出一只活羊(當?shù)厝苏J為羊乃潔凈之物),拉到靈柩前,給羊耳、鼻、尾、蹄等部位灑酒祭奠。在這種場合下,這只羊就成為亡者靈魂的附著體,它的舉動就代表了亡者的意愿。據(jù)說老人對獻羊的人滿意或走得安詳放心,羊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渾身抖動,毛發(fā)蓬松,表示亡者已認可通過了。最終,羊也會被家人分食。這和賀蘭口的獻牲儀式很相似。
據(jù)《宋史》等史書記載,早在幾百年前西夏時期,黨項人也視羊為潔凈神圣之物,有用活羊占卜的習俗,如今雖西夏已逝,黨項不存,但甘寧兩處類似的“領羊”風俗,大概不無淵源。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