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孤兒院 曾為上萬困境中的兒童打開希望之

時間:2011-12-27 17:17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西安孤兒院成立于1922年,當時全稱是西安孤兒教養(yǎng)院,它是現(xiàn)在西安市第二社會福利院的前身,至今已有近90年歷史。建院之初,孤兒院位于現(xiàn)在的解放路民生百貨大樓處,抗戰(zhàn)中遷至太乙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解放前,孤兒院先后收容過上萬名孩子。

  來到翠華山腳下的西安市第二社會福利院,立刻被這里的安寧清凈所感染,院中佇立的一棵棵粗壯的老樹,向來到這里的人表明了它的滄桑。福利院坐落在終南山下的太乙宮鎮(zhèn),位于太乙宮正街的東側(cè),它的前身是“西安私立子宜育幼院”,這所慈善機構(gòu)在太乙宮已有72年的時間,而如果追溯到1922年“西安孤兒教養(yǎng)院”在解放路成立之時,那它的歷史則已有近90年了。

  一張張老照片,為我們揭開塵封往事

  福利院行政副院長屈宏毅告訴我們,院里至今仍保存著大量民國時期的老賬本、老照片。在院檔案室,我們見到了一本本泛黃的賬簿,這些薄薄的紙張上,密密麻麻地書寫著孤兒院的開銷和收入,有的則帖滿了各種收據(jù):某月某日購買了多少茶葉,買糧多少斤,租借了誰家的桌椅,購買了幾斤棉花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這些照片大多拍攝于解放前、建國初,那時,這里還是一所專門收養(yǎng)兒童的孤兒院。照片上,孩子們快樂地笑著,他們有的站在剛剛收獲的大南瓜旁,有的正在表演節(jié)目,有的在讀書,有的正在學習紡織……這些生動的老照片,為我們揭開了福利院曾為孤兒院時的往事。

  翻看老照片時,屈宏毅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福利院的歷史:解放前,這里曾名為“西安孤兒教養(yǎng)院”,是慈善家張子宜先生私人創(chuàng)辦的,孤兒院籌建于1922年,至今已有90年歷史了。

  一所民國時私人開辦的孤兒院,收養(yǎng)過成千上萬名兒童,這在陜西乃至全國的慈善史上都曾有過很大的影響,而今天,這段發(fā)生在古城西安、充滿著愛心和善意的歷史,卻似乎被我們遺忘了。

  這段慈善史里,始終貫穿著一個人的名字:張子宜(1881~1964),他本名張典堯,字子宜,生于清光緒七年,興平縣南韓村人,家中世代務農(nóng)。張子宜的前半生,以一位革命者而著稱。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他經(jīng)張淵介紹加入同盟會,并擔任興平周邊各縣的聯(lián)絡人。1911年,武昌起義后,同盟會聯(lián)合新軍、哥老會發(fā)動西安起義,他在興平組織響應,驅(qū)逐清朝官吏,任民團團長,保境安民。張子宜的后半生,以一位慈善家而著名。1922年,西安孤兒教養(yǎng)院成立之后,張子宜一直擔任院長,直到1950年辭去職務。1956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再次任命他為市兒童福利院院長,且連續(xù)當選為政協(xié)西安市新城區(qū)第一、二、三屆委員會副主席。1964年12月13日,這位慈善家辭世。即將到來的2011年12月13日,正是張子宜逝世47年的日子。

  于右任先生曾說,陜西有三位備受社會稱贊的人,一位是水利專家李儀祉,一位是組建《大公報》的報人、學者張季鸞,第三個就是陜西慈善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老同盟會員張子宜。他還被于右任稱作是陜西籍的慈善第一人。

  從塵封的歷史資料,以及一些老者的敘述中,張子宜創(chuàng)辦孤兒院的艱辛故事逐漸清晰了起來。從老人們的口中,總是能聽到馮玉祥、于右任、楊虎城、張季鸞、邵力子、李儀祉、郭希仁、朱子橋等著名人物的名字,孤兒院正是在這些社會賢達以及眾多的慈善人士的幫助下,逐漸發(fā)展起來的。

  張子宜決心建一所孤兒院,選址在解放路民生百貨大樓處

  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張子宜投身于反袁護國斗爭。他與南南軒等創(chuàng)辦的西安精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聯(lián)絡反袁斗爭的秘密聯(lián)絡點。他們秘密聯(lián)絡胡景翼、于右任、景梅九等,密謀討袁,張子宜任行動組長。然而,他們的起義被當時的陜西督軍陸建章所知,張子宜與多位反袁人士先后被捕。

  之后,張子宜獲焦子靜解救,得以脫獄,而其他二十幾位被捕的反袁志士均被殺害。出獄后,張子宜目睹了人民生活的困苦。張子宜的長子張克顯在《先父張子宜生平記略》中回憶:“先父出獄后,回憶生平許多朋友,為反對袁氏帝制,慘遭陸建章屠殺,所遺孤兒寡婦,生活困難,無人過問,悲痛之至。”張子宜曾多次向后來督陜的陳樹藩提議,撫恤反袁烈士的遺孤,均遭拒絕。于是,張子宜與一些朋友們探討救助的辦法,萌生了創(chuàng)辦孤兒院的念頭。

  1920年,張子宜游歷北京、天津,參觀了北京龍泉寺的孤兒院,從而深受感動。自此,張子宜發(fā)愿要在西安辦一座孤兒院,收容無依無靠的兒童。

  1921年,張子宜與高增爵、郭希仁等一批仁人志士,共同籌辦孤兒院。然而,創(chuàng)辦孤兒院需要一大筆資金,從哪兒去籌這么大一筆錢呢?張克顯的遺稿《先父張子宜生平記略》記載,1921年,馮玉祥任陜西督軍,聘請張子宜為陜西第一平民工廠經(jīng)理,1922年,馮玉祥離開陜西后,工廠停辦,經(jīng)過馮玉祥的同意,張子宜將工廠所余物資,造具清冊,作為創(chuàng)建孤兒院的費用,由于馮玉祥的幫助,孤兒院的建設經(jīng)費得到了解決。

  解決了資金問題,又面臨著孤兒院選址的難題。張子宜在《創(chuàng)辦西安孤兒教養(yǎng)院之動機與經(jīng)過》的遺稿中說,1921年冬季,一位友人捐出在西安滿城所購的地皮二十畝作為院址。在各方人士的幫助和支援下,1922年重陽節(jié)(農(nóng)歷九月初九)這天,孤兒院正式成立,命名為“西安孤兒教養(yǎng)院”(1946年改名為“西安私立子宜育幼院”)。由郭希仁任董事長,張子宜任院長。建立之初,孤兒院陸續(xù)收容孤兒二十余名。

  市第二社會福利院提供的資料顯示,孤兒院院址在今解放路民生百貨大樓處。從一張民國時期的老地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孤兒院占地面積很大,西至解放路,南抵東三路,北至東五路。

  孤兒院剛剛創(chuàng)立,恰逢軍閥混戰(zhàn),水災旱災連年不斷,不斷有來自西安以及周邊地區(qū)的流浪兒童被送到孤兒院,其中不乏兩三歲的幼童。盡管剛起步的孤兒院資金十分匱乏,然而,張子宜卻給院里定下了“克服困難,盡可能多收孤兒”的宗旨。同時,為讓社會各界和捐贈人了解孤兒院的財務收支情況,院方經(jīng)常將經(jīng)濟收支情況在《陜西慈善月刊》上公布,大到百元千元,小到毫厘分文,所有開銷都要公布。

  在這里不僅能讀書,還能學習謀生的手藝

  張子宜的曾孫張和平告訴記者,孤兒教養(yǎng)院建立初期,規(guī)模小,條件簡陋,卻開辦有初級小學,孩子們每天上午學文化,下午學手工。今年75歲的張德蓉老人,是張子宜先生的孫女,她兒時曾在孤兒院度過9年的時光,她告訴記者:“孤兒們不僅要學習文化課程,還要學習手工藝。我也曾學過制作棉衣。”手工的內(nèi)容,都是簡單的可以謀生的勞動技能,如紡織、縫紉、織花邊、制鞋、制藥棉等。

  張子宜在《創(chuàng)辦西安孤兒教養(yǎng)院之動機與經(jīng)過》的遺稿中,記錄了孤兒院當時的情況:“孤兒教養(yǎng)院初成立時,……聘請教師給兒童教課,課程與一般初小相同。以后為培養(yǎng)兒童謀生技能,陸續(xù)購置簡易生產(chǎn)工具,教導兒童學習手工業(yè),例如紡織、納鞋底子、縫紉、做裁縫。時間長了,慢慢得到社會人士的同情與援助,有的捐款,有的捐衣服和食糧。”可以說,那時候孤兒院的維持,全部依靠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和幫助。

  到了1925年,孤兒院的人數(shù)已達到150余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學業(yè)不斷提高,手工技藝日益嫻熟。“工讀并進”成為孤兒院貫徹始終的教育方針。

  孩子們學習的手藝分為不同的科目,其中有裁縫科,由老工人魏師傅傳授技藝,參加學習的孤兒有五六十人,產(chǎn)品的圖案設計和各種染色的毛線都十分精美。產(chǎn)品有單雙人床墊、地毯、馬褥子、椅墊子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的。還有織布科,男孩女孩都參加,但人數(shù)不固定。男孩子使用織布機、織毛巾機,女孩子則做稍微輕松的導經(jīng)、導緯、穿扣等勞動,這些布料由孩子們自織、自染,產(chǎn)品有條子布,格子布等。制革科,由孤兒院的聾啞人王子德負責,他在西安的皮革業(yè)頗有名氣,所生產(chǎn)的皮鞋在市場上信譽很高。據(jù)說,有一年宋美齡到西安孤兒院參觀,孤兒們還將他們制做的皮鞋贈送她做紀念??p紉科,由陶、曹兩位師傅負責。這個科是專門為女孩子設置的,她們學習縫制服裝、布鞋等,有時也接做外活,當時,孩子們還為馮玉祥的軍隊制做過服裝,以增加孤兒院的收入。除了以上各科以外,還有販賣(銷售科)、建筑、運輸隊等學工項目。孩子們制作出的東西,都用到了自己身上,衣服是自己縫的,布是自己織的,鞋是自己做的。孤兒院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還遠銷歐美,其收入用于補貼孤兒院的開支。兒時曾住在孤兒院的黨子祥老人說:“現(xiàn)在回想起在孤兒院里勞動的日子,不僅學會了生活技能,還培養(yǎng)了我們勇敢、吃苦耐勞的精神。孤兒院出來的孩子,都很勇敢、很堅強。”

  除此之外,孤兒院的孩子們還能學習音樂,一些有天賦的孩子還組建了一支樂隊,這支音樂隊很活躍,他們經(jīng)常利用節(jié)假日在院內(nèi)演出。有時還應外界的邀請,或為商店開業(yè),或為宣傳廣告,或為各種慶典作收費演出,以補充院內(nèi)經(jīng)費之不足。他們的演出節(jié)目很受歡迎。

  孩子們在西安孤兒教養(yǎng)院里,衣食不愁,還能學習文化、技術知識,在當時已很不容易。不過,孤兒院的外部環(huán)境并不樂觀,尤其是在1926年劉振華圍攻西安期間,孩子們甚至一度面臨斷糧的危險,孤兒院要怎樣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呢?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西安樓觀臺景區(qū)風光
  • 天然山水畫卷——朱雀峪森林公園
  • 景教寺院——大秦寺
  • 童年
  • 華清池風光無限
  • 西安交大校園風光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