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因沙坡頭攔水壩的建設,引水堤已被淹沒在庫區(qū)水面以下,人們在沙坡頭旅游區(qū)看見的白馬雕塑,只是一個形象化的代表。 白馬拉韁有其真實藍本
不過,白馬拉韁確有其真實藍本。
秦漢時期,中衛(wèi)平原就得以開發(fā),渠道縱橫,時有“蜘蛛渠”之說?!肚≈行l(wèi)縣志》載:中衛(wèi)“古有蜘蛛渠”,“衛(wèi)人以此渠引黃河水灌田而世享其利”。其后,歷代對渠口都有所治理,明嘉靖年間,河流背北趨南,渠口高淤,水莫能進。嘉靖壬戌(1562年)夏,中丞毛鵬、按察司僉事謝莆等,調集軍工3000余改浚。渠口向西上延7里余,渠闊6丈,深2丈,復入故渠。此功告成,毛公欣喜,遂將“蜘蛛渠”易名為“美利渠”,取“乾始美利之義”。
清以后,美利渠又進行過多次疏浚和改建。有載者:康熙三十年,渠岸漸高,不能引水。于舊口上流準備開石渠,但勞工費料好幾年都未修成,至四十年,寧夏鎮(zhèn)副將袁鈐開石壩迭坂,水才流通??墒乔谏哉?,北岸石根雄勁,南岸口埂較低,渠口受水不多。四十五年,西路廳高士鐸下決心開鑿,比舊渠加深三尺,寬劈一丈,南岸砌成石坂,又在渠口前沿河延長引水壩1里多(俗名叫跳水或導水堤),渠口進水少的問題得以解決。還增設閉水閘、減水閘各一道,堵水閘多處。自此,灌溉面積大增。
高士鐸治理時“在渠口前沿河延長引水壩1里多”,這在當時應是一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或者是在前代基礎上有所發(fā)展。這個引水壩,則成為傳說中的“白馬拉韁”的藍本。
沙坡頭景區(qū)的白馬雕塑。 |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