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報話大樓曾是西安最高的建筑,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高高聳起的塔樓,那時,這座報時大鐘曾是大多數(shù)西安人生活起居的唯一時間依據(jù),那段《東方紅》的旋律也早已刻入老西安人的心里。著名作家鶴坪說,他童年的第一次“遠征”,就是和小伙伴一起到北大街去“看大鐘表”,“那聲音我許多年都不敢忘掉,每一響都烙在我的心底。因為,那時候我們家窮,全家七口人沒有一塊表,也沒有掛鐘;全家人的作息都指望著大鐘表。”
探秘大鐘表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5月24日,記者來到位于西新街的西安報話大樓。在報話大樓西側(cè),一塊石碑靜靜地立著,上面刻著:西安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西安報話大樓。2007年,大塔鐘和報話大樓一起,已經(jīng)成為了文物。如今,報話大樓是中國電信西安分公司所在地(曾是西安電信局所在地)。
西安報話大樓總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西安市文物局提供的材料顯示,大樓的建筑師為沈元愷先生,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jié)構(gòu)形式,建筑呈L形布置,由中間塔樓及東、南兩側(cè)各5層的輔樓共三部分組成。這棟總高約62.5米、外墻為米白色的蘇式建筑,是西安市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西安報話大樓仿照北京報話大樓而建,被稱為北京報話大樓的“姊妹樓”,是解放后繼北京報話大樓之后新建的報話大樓中最成功的一例。
中國電信西安分公司工程師,負責(zé)維護報時鐘的邵省平先生說,西安報話大樓始建于1959年,由蘇聯(lián)專家設(shè)計。然而就在大樓開工前,蘇聯(lián)專家突然撤走,致使工期拖延。施工期間,又遇上了三年困難時期,當(dāng)時的水泥、鋼筋等建材極為短缺,所以中途停工了一段時間。直到1965年,報話大樓才投入使用。
報時大鐘那四面白色的表盤和黑色的指針早已為我們所熟知,那么報時大鐘塔樓里面又有什么玄機呢?在邵省平帶領(lǐng)下,我們滿懷好奇地向神秘的塔樓上進發(fā)。大樓的電梯只通到6層,再上一層樓梯便似乎沒有“路了”,這里已是大樓主體部分的最高層,再往上走,就是塔樓了。拐過一個彎兒,登上兩級鐵樓梯,再爬一個幾乎與地面垂直的鐵梯子,轉(zhuǎn)過去,貼著塔樓的北墻,再上兩級鐵梯,便到了大鐘的中心部位,這里控制著大鐘的運行。邵省平說:“報話大樓中間塔樓的主體部分為8層,上面的方形塔樓還有5層,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大概是大樓的10層。”
這個控制大鐘的中心區(qū)域,正位于塔鐘四面表盤的內(nèi)部。邵省平指著放在正中間的兩個方盒子說,這是今年4月新?lián)Q的GPS時鐘控制系統(tǒng),通過這個系統(tǒng),接收衛(wèi)星信號自動調(diào)整時間,同時控制時鐘夜間的照明。這間控制室四面墻壁的中心,也就是四個表中心的背面,還有四臺小型電機,負責(zé)轉(zhuǎn)動表軸,控制分針和時針。在四面表盤上,各有4個高音喇叭,每到整點聽到的《東方紅》樂曲,就是從這16個喇叭傳輸出來的。巨大的報時鐘內(nèi)部竟然如此簡單,要不是親眼看到,還真是難以相信。
邵省平說,大鐘從誕生至今,經(jīng)歷了許多次的改造。報時大鐘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隨大樓建成投運后,是純機械式,當(dāng)時的照明用的是白熾燈泡,到了七十年代改為機電一體式,照明改為日光燈照明。1989年由鐘研所對機械系統(tǒng)和電器控制系統(tǒng)進行了更換。1998年,對時鐘的電器控制系統(tǒng)進行了一次大修更新,照明改為發(fā)光二極管。2011年4月,世園會前夕,又對控制系統(tǒng)進行了更新,采用GPS時間接收系統(tǒng),保證了全天候時間獲取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邵省平介紹,時鐘的工作環(huán)境隨外界天氣、環(huán)境的影響非常大,夏季時,在太陽直射的情況下,塔鐘鐘體的溫度可以達到80攝氏度左右,到了冬季則會下降到零下十幾度。這都會影響時鐘的準確性,過去,這些都需要人工校準,而安裝了GPS衛(wèi)星接收自動調(diào)整控制系統(tǒng)后,時鐘每隔12小時會通過接收衛(wèi)星時間信號,自動進行校準。此外,此次改造還更新了每個表盤的驅(qū)動電機,以及指針上的照明燈。
邵省平還告訴我們,報時鐘的四個表盤,每個表盤(黑色部分),都是長寬高6米的正方形,“遠看不大,可要是近看,就會覺得巨大無比,”邵省平說,“改造前,報時鐘每一面的分針長2.6米,重40多公斤;每一面的時針長2.1米,重30多公斤,今年4月改造后,由于夜間照明系統(tǒng)的更換,每個指針的重量各減輕10公斤。1989年,指針改成鋁合金結(jié)構(gòu),而之前是銅板材質(zhì)的,重量更重。”
離開報時大鐘的核心控制室,我們來到了報話大樓五層的另一間控制室,邵省平說:“這是大鐘控制系統(tǒng)的一部分,主管報時的音樂播放,以及時鐘調(diào)整準確度的校準。”
演奏《東方紅》的方式變了多次
在許多老西安的心中,曾經(jīng)的報時大鐘伴隨著他們的成長、工作。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曾經(jīng)有一個“母鐘班”專門負責(zé)報時大鐘的日常維護。
5月26日,記者在鳳城一路見到了已退休多年的原“母鐘班”班長付新華先生。付新華從1971年參加工作直到2000年退休,一直在“母鐘班”,并且從1972年起一直都擔(dān)任母鐘班的班長。
付新華說:“我初到電信局時,大鐘表劃歸后勤部門管理。那時,有一個獨立的班組專門管理電信局內(nèi)部的時間和鐘表,稱為‘母鐘室’,我剛?cè)r班里一共6個人。”當(dāng)時,位于報話大樓一樓的母鐘室,是電信局管理時間的總控制室。母鐘是電信局的“原始時間”,它通過向外發(fā)送脈沖,從而控制塔樓上的報時鐘、各個辦公室里的掛鐘,以及電報、電話的時間,“也就是說,管理塔樓的報時鐘,僅是母鐘班負責(zé)的諸多工作中的一項。”付新華說。
母鐘是電信局所有時間的來源,是塔鐘和其它計時的“心臟”。母鐘是機械鐘表,而校準則完全靠人工。付新華回憶說:“每天晚上12點時,都要對母鐘進行校準。那時校準時間全靠‘聽’,機房里專門配備有一臺收音機,通過廣播里的報時來調(diào)整母鐘的時間??炝送R幌?,慢了趕上去。”當(dāng)時的母鐘全靠機械帶動計時,動力則來自最下端的重錘。通過重錘拉動尼龍線,從而拽動齒輪。重錘每半分鐘運動一下,與此同時,母鐘將信號傳輸?shù)剿娨约捌渌胤?。塔鐘只是母鐘的一個子鐘。所以,那時的塔鐘是每半分鐘走一下,而現(xiàn)在的鐘表分針則是一分鐘走一下。此外,母鐘還有擺錘,擺錘擺一下就是一秒鐘。這種機械式的計時方法直到1985年才改變。
塔鐘的結(jié)構(gòu)跟母鐘則完全不同。每隔半分鐘,母鐘都會給塔鐘一個脈沖信號,塔鐘中心的電機得到這個信號后,便運動一下,并通過電機四周的四個軸將動力傳給四面的表盤,從而帶動每一面的指針。后來改為四面各有一個電機帶動表盤。
付新華告訴記者,盡管大鐘表報時的音樂始終都是《東發(fā)紅》,不過,演奏《東方紅》的方式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了許多次。最初,是由小錘擊打鋼絲,發(fā)出旋律,再通過塔樓上的20個喇叭播放出去。當(dāng)時一共有八根長短不同的鋼絲,有4只小錘,演奏出來的聲音清脆明亮。那時報話大樓是西安市最高的大樓,城市里車輛也少,所以聲音能傳很遠。“早上六七點在北梢門都能聽到。”付新華說。到了1970年時,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了《東方紅》協(xié)奏曲的錄音帶,這盤錄音帶一直用到了2000年以后?,F(xiàn)在,用的則是電子音樂,通過pc機來播放?,F(xiàn)在塔樓上總共只有16個喇叭,比以前少了4個,這是因為,每一面都少了一個低音喇叭。沒有了低音喇叭,音樂聲會少點渾厚,而顯得更清脆。
每天早晨6點到晚上10點,每到整點時刻,西安人熟悉的報時鐘聲《東方紅》樂曲就會在古城上空響起。一位西安的老人說,每當(dāng)聽到《東方紅》的曲子,一種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充滿一種激情。
據(jù)付新華說,西安報話大樓的報時鐘比北京、上海的都大。他說:“我記得那時候全國總共制作了三個,一個在北京火車站,一個在上海外灘,還有一個就是西安報話大樓大鐘。它們都是出自同一廠家——上海倍高鐘表廠。當(dāng)時,全國制作大鐘表的廠家只有這一家。”早在1958年,西安就已經(jīng)向廠家定做了報時鐘。到了1965年,大樓使用的同時,大鐘也完成了安裝調(diào)試,開始使用了。
如今,西安報話大樓報時鐘已經(jīng)運行了46年,雖然許多現(xiàn)代建筑在古城林立而起,不過古城人對報話大樓的鐘表仍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幾十年來它就是西安的“北京時間”,對古城人來說不可缺少。
(責(zé)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