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和素以“金山銀水”著稱的阿勒泰其他地方不同,與哈薩克斯坦國有141公里邊境接壤的吉木乃縣,是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吉木乃口岸。有著一百多年通商歷史的吉木乃口岸,屬國家一類陸路口岸。早在清朝時期,就是中俄貿(mào)易比較繁華的地方。2009年9月,吉木乃口岸被評定為國家3A級景區(qū)。這里,擁有新疆最古老的國門、原中蘇冷戰(zhàn)時期遺留下來的老會晤橋;現(xiàn)今中哈雙方新的會晤橋和兩國界碑、中哈友誼貿(mào)易橋等富有特色的邊境歷史文化景點?!跷?圖 王建屏
界碑
吉木乃口岸位于吉木乃鎮(zhèn)農(nóng)十師186團團部所在地,烏勒昆烏拉斯圖河(中哈界河,“烏勒昆”是哈薩克語“大”的意思;烏勒昆烏拉斯圖河意為大白楊河)的東岸,距離吉木乃縣城23公里,離阿勒泰市約200公里。距離哈薩克斯坦國的齋桑縣僅68公里。
這里曾是原吉木乃縣城,1962年縣人民政府東遷至托普鐵熱克鎮(zhèn),這里也隨之被人稱為老吉木乃。
1997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在上海舉行五國會談后,確定了邊界的走向。自阿爾泰山麓西側(cè)中、哈、俄、蒙四國交界處起為0號界碑,由北向南依次排列,順延至吉木乃口岸為67號界碑。
67號界碑立于吉木乃口岸中哈貿(mào)易橋中方橋頭一側(cè),人稱“中哈邊界第一碑”。界碑底座采用酒紅色的大理石砌成三級,底座上面是一塊正立的白色仿花崗巖,上刻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下面“中國”兩個紅色的醒目大字和同樣紅色的“67”等字樣刻于碑上,整個界碑莊嚴肅穆,立于碑旁,神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國門
據(jù)記載,吉木乃口岸的國門最早建于1916年。當時,俄國的一位軍官來到吉木乃,同商人阿希木阿吉簽訂了修建中俄吉木乃口岸國門的合同,由阿希木阿吉負責修建。
1940年,沙德克和阿衣提江對國門進行了進一步的修繕。1950年7月,吉木乃國門改建,采用質(zhì)地上乘的紅松木建成高5米,寬7米的新國門。1955年,國門再次改建,成為現(xiàn)在磚混結(jié)構(gòu)的建筑。
國門由四根黃色華表造型的柱子組成框架,在國門的中心門上,是天安門城樓的造型;中心門兩側(cè)開有側(cè)門,上嵌菱形透刻花紋。國門面向哈薩克斯坦國方向的上方刻有“哈薩克斯坦”五個大字;在另一面,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中哈會晤橋的對面,就是哈薩克斯坦的國門和哨樓。與我方相比,對方的國門、哨樓都要簡陋許多。
走出國門,旁邊有棟黃色的“人”字頂小木屋,這是當時的臨時會晤室;警示線那邊靠近哈薩克斯坦國國門的藍色小木屋,就是對方的臨時會晤室。在臨時會晤室里,主要是處理一些如牛羊過界的邊境小事。
沿著186團場的“國境路”行走,不時地在柏油路邊見到一片一片正在晾曬的打瓜子。路邊的房子后面遍拉著鐵絲網(wǎng),鐵絲網(wǎng)上掛有“嚴禁人畜越界/吉木乃邊防連宣”的警示牌,提醒人們這里是邊境所在地。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