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地基:選擇地勢高而明顯的地方,是為能采得充足的光線,故有“高屋低墳”與“明莊子、暗墳垣”之說。
坐落方向:為了向陽,喜取東南方向,俗有“東來紫氣”、“南接祥瑞”之詞。但都不取正方向,在羅盤上要偏出一個方位,所謂“廟正住房斜”,還要注意門前有出路,屋后有靠守。
打莊子:農(nóng)民使用農(nóng)具、耕畜、車輛等生產(chǎn)資料,莊院需要寬敞。這種寬敞大院,俗稱“莊子”。建造時先打一個圈墻叫“打莊子”,是用豎立的架桿夾上墻板,放上濕土,一層一層筑成。這種墻叫“打墻”,用土坯砌成的叫“扎墻”,莊子的大小有24丈至64丈不等,是指莊墻的周長。過去,民間不用平方計算房基。過路行人碰到誰家打莊墻,不管認識不認識,都要添幾鐵鍬土。這是一種體現(xiàn)互助的好風尚,所以民間有“一家修房,千家?guī)兔?rdquo;的諺語。
莊子由車門、車院、里院(家院)與夾道四部分組成。
車門:莊子墻正中或邊角處修建大門,以便行駛車輛,所以叫“車門”。門前都要挖一個蓄水池,俗稱“澇壩”,儲備牲畜飲水。
車院:車門內(nèi)左右各修一處簡陋的“門房子”,供長工住宿或擱置日常急用的零星農(nóng)具,并起看守門戶的作用。靠前墻搭一排“涼棚”,供停放車輛之用,還可用于暑夏把耕畜拴在棚下歇涼。兩側修造牲畜圈、飼料房、碾坊以及柴草場子、人廁等。并選適當?shù)攸c打井汲水。這里統(tǒng)稱車院。
里院:在莊子的后半部,才修莊主住宿的家院,俗稱“里院”。里院除住房外,留有“夾道”,夾道內(nèi)修伙房、倉房、庫房等。里院與車院之間,修一道街門相隔。
堡子與屯莊:堡子是一種大莊院,墻高而厚,墻頭上不但可以行人,還扎稍墻,留垛口,像城墻一樣。四角筑有墩臺,修起崗樓。較小而無垛口、墩臺、哨樓的叫“屯莊”。敦煌農(nóng)村的肅州堡、秦州堡、靈臺堡、習家堡、張家堡、朱家堡及吳家屯莊、張家屯莊等都很出名。(王韓繼先生有專文記述)
四合院:過去人家的家院(里院)多為四合院(沒倒座的三合院很少),四合院由街門、上房、倒座、書房、耳房幾部分組成。
街門:街門有正門與跨角(或掛角門)之分。街門必須修門樓。門樓有三彩或五彩起脊韻(彩是連接柱子橫木上鑲的木刻彩花)。修五彩街門的人家,必須有一定的功名(官職或?qū)W位),否則鄉(xiāng)紳會提出異議或阻止,甚至責令拆毀。城市街道住房的街門,避免與鄰舍的街門、墻角、碼頭、煙囪對直。并有“門前不栽柳,屋后不種槐”之說。大概是因為柳枝輕狂,“槐”字諧音“壞”、字形又有“鬼”的緣故吧。
正街門:修在房院前墻的正中,與上房門相對,街門兩旁的房屋叫左右倒座。
正街門之內(nèi),在左右倒座的前檐下,要修一道屏風,俗稱“平府門”。門扇上畫福祿壽神,或山水畫不一。平常緊閉,人從兩側行走,年節(jié)喜慶、婚喪大典或迎接貴賓時才敞開。平府門的作用是為了掩護上房,不讓與街門直通。沒有屏風的人家,街門與上房門的中線必須錯過一指,不能對準。
掛(跨)角街門:修在房院前墻的邊角處。房院寬敞的人家,掛角門道較大而深,可修“外客房”,接待一般來客;或“柜房子”,以備經(jīng)營交往之需。迎街門的墻上修個小照壁,俗稱“插屏”。屏上寫個大福字,上角畫只蝙蝠或畫個扶鹿的壽星老兒,象征福、祿、壽全,家業(yè)興旺的祝愿。掛角門道拐向院子處,還修道小門叫“二門子”。
上房:又稱“堂屋”是家院的主房。供神祗、祖先及聚會族人與接待主要客人之用,有三間、五間或明三暗五等不同,要求要比其他房屋的地基及建房都要高些,突出主位。
倒座:是街門旁倒對上房而修的房屋,也含有倒座街門的意思而命名。它根據(jù)街門的位置而不同。正街門的兩側,各修一處兩間的倒座,而掛角街門的旁邊,就只能修一處三間大倒座,與上房相對,也叫“對頭上房”。倒座一般都做客房。
書房:是上房與倒座之間的左、右兩排房屋。院落大的,左、右各修兩處(一處三間,一處兩間),院落小的,左、右各修一處三間房。除書香人家名副其實的用一處做書房外,一般人家都做住人的宿舍或擱東西的庫房。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