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熏奴貝是歷史學家、翻譯家、藏傳佛教噶舉派著名高僧。
明洪武二十五年(藏歷第七饒迥陽水猴年,公元1392年),桂·熏奴貝誕生在烏斯藏窮結(jié)地方,其父名叫桂·敦迥乃多吉,母名叫斯塔基。他9歲時,便在當?shù)孛=Y(jié)貝哇座前出家,拜嘉饒達吉為師,學習藏文及佛學。 桂·熏奴貝勤奮好學,遍訪名師,差不多當時的名流學者他都請教過。從24歲開始鉆研顯密典籍。他雖是一個噶舉派僧人卻不拘泥于一家之說,先后拜藏傳佛教其它教派如薩迦、寧瑪、格魯?shù)冉膛缮蠋?,學習教義教法,曾先后拜60余位僧人為師,使自己在顯密宗方面得到系統(tǒng)學習。
桂·熏奴貝著作宏富,傳世的有文集十函,其中有《時論續(xù)大疏》、《時論釋難》、《寶性論大注釋》和《青史》等著作,最為著名的是《青史》,成書于公元1476至1478年間。于1481年經(jīng)過矯正,刻板梓行(原版藏于羊八井紅帽派主寺,乾隆年間轉(zhuǎn)歸功德林)。全 15章,內(nèi)容包括教法源流、中原王朝及烏斯藏王朝世系,前、后弘期佛教史,尤其是對后弘期佛教的傳播、教派形成、傳承系統(tǒng)、各派名僧、寺院、經(jīng)典的記敘尤為詳實。由于他本人是噶舉派僧人,因此該派教法史在其筆下占有較大篇幅進行詳述。他精通教法,了解各教派,因此史書真實可信,為后來者所重視。
《青史》對后世藏文文獻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如《印度佛教史》、《宗教源流鏡史》、《教法史》等作者都曾取材于《青史》。它是研究藏傳佛教史和藏族歷史的珍貴資料。難怪有人將它和《西藏王臣《布敦佛教史》統(tǒng)稱為“藏文三大典籍”。
明成化十七年(藏歷第八饒迥陰金牛年,公元1481年)桂·熏奴貝因病圓寂,終年89歲。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