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二年,黑溝有居民五六家,多川籍人。至宣統(tǒng)初年,此處居民只有三四家。民國初年,僅剩1家荒店,3家居民。這就是說,黑溝作為清代驛站,歷經(jīng)百年,該地在北道交通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據(jù)當?shù)厝酥v,民國初,黑溝一帶常有土匪出沒,讓來往客商苦不堪言。為躲避這些土匪的侵襲,民國32年(1943年)7月,因黑溝連年發(fā)生搶劫命案,由阜康經(jīng)過黑溝至迪化的大路,改經(jīng)三道壩、古牧地至迪化。
孤驛雞一鳴,月在萬山頂。試想曾經(jīng)堅守這個驛站的馬夫們,在酣睡正香之時,卻要起身給馬兒添草加料。漫天的星斗,銀盤似的明月,靜穆的群山,還有那微弱的燈火,陪伴他們在一個又一個無聲的夜里,迎來送往。
滄海桑田
“看,過高速路不遠就是開發(fā)區(qū)了。”我順著友人手指的方向看,那依稀可見的公路,高聳云霄的電路鐵塔,讓人感到這里不再是寧靜的鄉(xiāng)野。
那一頭,有汽車的鳴笛聲,有機器的轟隆聲,有清脆的電話聲,還有新進廠區(qū)工人的笑語聲……
我們依然沿著那條泥濘的田間小道往回返,不遠處平行的高速公路上依舊飛馳著大小車輛,而跨越我們頭頂?shù)母邏弘娐?,似乎正默默地在注視著我們?/p>
從三千多年前古老的塞種人在此放牧,到公元前60年,漢朝正式納西域入版圖,再到二百多年前收復新疆的第一場勝利,這條路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與滄桑。
在一百多年來,人們沿著這條路,或騎馬、或騎驢、或步行,從巴蜀,從兩湖,從陜甘等來到這里,黑溝就成了他們生命中的驛站。
歷史在前行,昔日驛站消失在塵埃中。在黑溝西側1993年開始日益紅火的三道壩私營工業(yè)區(qū)如今也沒有了往日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有技術含量,環(huán)保節(jié)能,有規(guī)模、上檔次的大中型企業(yè),而不再是家庭式的小作坊。
回頭再看那凌空而起的高速路,再看腳下這伸向前方的柏油路,心里一下沉重起來。
十年前為修高速路,曾將黑溝驛的石碑從原址上往后挪了幾十米,也許我們的后代要了解這黑溝驛站的歷史時,只能從書本中找到這個地名了。
又有誰敢保證,現(xiàn)在石碑矗立的山坡不會變成平地呢?昔日驛站的的燈火消失了,我們的車影也漸漸消失在夕陽西下的暮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