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時間:2011-12-28 05:54來源:西藏商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熱巴舞。記者 吳勇 攝
  弦子舞。
 
 

  鍋莊

  圓的舞蹈,圓的文化,圓的歷史

  之前采訪過很多在西藏插隊的知青,當聊起他們對西藏人的印象時,除了熱情好客、淳樸善良之外,提到最多的還是西藏人載歌載舞的個性。在外地人眼中,西藏人沒有不會唱歌的,也沒有不會跳舞的,似乎他們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種浪漫的氣質(zhì),放牧的時候,洗衣服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挖蟲草的時候,到哪里都能聽到他們天籟般的歌聲,看到他們歡快的舞蹈。西藏高原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活條件差,但這并不能阻止歌聲和舞步,你看,他們依然放聲高歌,擺動臂膀盡情地舞蹈,為了這壯美的高原,為了這純潔的愛情,為了這幸福的生活,歌吧,舞吧……

  ■記者 許娟

  天上有多少顆星

  鍋莊就有多少個調(diào)

  山上有多少棵樹

  鍋莊就有多少個詞

  牦牛身上有多少毛

  鍋莊就有多少舞姿

  鍋莊舞,又稱為“果卓”、“歌莊”、“卓”等,藏語意為圓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這恐怕是西藏舞蹈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種了。我在讀大學時,大一體育課的其中一個教學內(nèi)容就是鍋莊舞。另外,學校的鍋莊舞協(xié)會也是學生會最大的協(xié)會之一,每周五、周六的晚上,小廣場就會響起美妙的藏族音樂,鍋莊舞協(xié)會的成員們先帶頭跳舞,路過的學生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加入,和著音樂跳著歡快的舞蹈,這曾是母校最生動的風景,為大學時期的每個周末晚上增加了許多樂趣。到了學校運動會,每個學院都會挑出幾十個人組成規(guī)模龐大的鍋莊舞團隊,表演壯觀的百人鍋莊舞,場面令人贊嘆不已!

  根據(jù)昌都鍋莊的歌詞和民間傳說,鍋莊這種舞蹈早在吐蕃時期就出現(xiàn)了。而關于鍋莊的形成,則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當年松贊干布為了慶祝拉薩大昭寺的建成,命令在場所有的老百姓手牽手圍著寺廟歡歌載舞,于是這個傳統(tǒng)被延續(xù)下來,就有了如今的鍋莊舞。

  雖然如今已無從確切考證鍋莊舞的起源,但無可否認,鍋莊舞是一種藏族原生態(tài)的舞蹈形式。鍋莊舞的舞者幾乎都要彼此接觸,他們跨一樣的步伐,做一樣的動作,或是手拉著手,或是雙手按在旁人的肩上或臀部。

  鍋莊舞的形式多樣,分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動的“大鍋莊”、用于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中鍋莊”和用于親朋聚會的“小鍋莊”等;也有將之區(qū)分成“群眾鍋莊”和“喇嘛鍋莊”、城鎮(zhèn)鍋莊和農(nóng)牧區(qū)鍋莊的;甚至還分為,反映勞動生活的叫“羊毛鍋莊”,反映婚慶的叫“吉慶鍋莊”,表現(xiàn)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鍋莊”,舞蹈動作中雜以模擬兔子跳的動作,以及模仿醉漢神態(tài)的“醉酒鍋莊”,舞蹈動作多為顯示身體靈巧的嬉戲動作。

  鍋莊舞姿矯健,動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緒表現(xiàn),舞姿順達自然,優(yōu)美飄逸,不但體現(xiàn)了西藏藏族人民純樸善良、勤勞勇敢、熱情奔放、剽悍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躍變化動作,動作幅度大,具有明顯的體育舞蹈訓練價值和鍛煉價值。

  在西藏,鍋莊以昌都鍋莊最為有名昌都鍋莊通常分為“曲朝”(寺廟鍋莊)、“仲朝”,(牧區(qū)鍋莊)、“王朝”(農(nóng)區(qū)鍋莊)3種。曲朝普遍是在寺院宗教節(jié)日的時候跳,是一種莊嚴、隆重、充滿宗教氣息的舞蹈。清朝乾隆年間,這種舞蹈被引進當時的京都——北京,成為宮廷朝廟樂舞的組成部分。

  弦子 唱不完跳不完的舞蹈

  弦子是藏族特有的一種胡琴,一般由男子演奏。而在弦子這種樂器的伴奏下,集歌、舞、樂為一體的綜合性藏族歌舞,就是“弦子舞”。“三步一撩、一步一靠”就是用來形容這種藏族舞蹈的特點。

  弦子舞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自娛性歌舞。一般情況下,男子拉馬尾為弦的胡琴,女子們則舞動長袖,翩翩起舞。弦子舞的內(nèi)容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相互歡迎與感謝的迎賓舞和相會舞;二是以尊敬長輩、熱愛家鄉(xiāng)為內(nèi)容的贊頌歌舞;三是表達青年男女間充滿愛慕之情和純潔真摯友誼的歌舞。

  2006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弦子舞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弦子每首歌舞都有自己的樂曲、歌詞和跳法,跳一天一夜也跳不完。因此,在芒康有這樣一個說法:“有結束的不是弦子舞。”

  藏戲。

  鍋莊舞。

  熱巴 西藏高原的“吉普賽舞”

  熱巴是一種由流浪藝人班子表演的舞蹈形式,這種藝人班子一般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組成。

  熱巴舞是由歌舞、說唱、雜技、戲劇等組成的一種綜合民間文藝。第一部熱巴為序幕,演唱祝詞。第二部熱巴為鈴鼓舞蹈,邊擊鼓邊舞蹈。第三部熱巴是短小精悍的啞劇性表演。第四部熱巴是熱巴弦子舞,在熱烈、激情、奔放的歌舞中,接受人們的謝禮和捐贈。

  據(jù)史料記載,熱巴舞的產(chǎn)生約在公元十一世紀,由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創(chuàng)建。

  鈴鼓是熱巴的重要組成部分,分九種鼓點,根據(jù)鼓點節(jié)奏的不同來表演舞蹈。在表演中,男持銅鈴,女執(zhí)手鼓,繞圈走動,翩翩起舞,因而熱巴舞又名“鈴鼓舞”。

  朗瑪 上流社會的“宮廷舞”

  朗瑪舞,最初流行于拉薩,后來漸漸在日喀則、江孜等地傳開,是一種西藏古典民族舞蹈。

  據(jù)考證,18世紀末,西藏地方主事大臣竺仁·顛曾班久在內(nèi)地各地名勝游歷,廣泛接觸內(nèi)地漢、回等民族特別是漢民族的歌舞音樂之后,帶上揚琴返回拉薩,將內(nèi)地音樂的某些音調(diào)融合于原上層人士兵喜愛的“朗瑪”之中,由此發(fā)展成今天的朗瑪舞,當時的西藏“內(nèi)大臣”們尤其喜愛這種華貴典雅的歌舞音樂。朗瑪?shù)囊魳繁任璧父鼮樨S富,運用與流傳比舞蹈也更廣,這種自彈自唱抒情典雅的歌曲是藏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形式。

  朗瑪原為宮廷樂舞,后來漸漸發(fā)展成為一門藏民族獨立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今天在拉薩的朗瑪廳可謂遍地開花,都以藏族歌舞表演為主,配合流行歌曲,更像一個大型歌舞演藝廳,并提供藏式餐飲服務。

  藏戲 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這源于湯東杰布為了修橋、組織山南七姐妹表演藏戲從而將藏戲壯大起來的故事。藏戲大約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17世紀時,藏戲已經(jīng)逐漸形成了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戲演出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頓”,主要是開場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為“雄”,主要表演正戲傳奇;第三部分稱為“扎西”,意為祝福迎祥。

  藏戲的服裝從頭到尾只有一套,演員不化妝,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戲有白面具戲、藍面具戲之分。每年到了雪頓節(jié),西藏各地區(qū)的藏戲團就涌向拉薩市,在羅布林卡、宗角祿康等公園搭臺表演藏戲,表演劇目多為有名的傳統(tǒng)劇目。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以花會友 第三屆高原梨花旅游節(jié)在臨夏和政開幕
  • 道教圣地崆峒山
  • 位于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的化隆縣
  • 青藏高原上的大型淡水湖——冬格措納
  • 高原生命之?!】死撕?/a>
  • “西藏江南”——魯朗林海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