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一次聽到照壁山這個名字,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有一天家里來了客人,和父親聊天說到照壁山時,突然話鋒一轉,扯起家喻戶曉的《西游記》神話故事:“唐僧師徒上西天取經(jīng),就路過南山照壁山呢。”客人神秘兮兮地說。“當時遇上七蛇妖攔路,指名道姓要跟孫悟空一比高低,孫悟空根本不把這些妖精放在眼里,順手拔一撮仙毛,放在嘴前一吹,仙毛就變成一顆顆仙果,孫悟空隨手朝照壁山一撂,七蛇妖饞得直流哈喇子,跟頭絆子就撲向仙果,哪知被大圣念了咒語,再也動彈不成,從此就變成了照壁山”。 □文/ 艾貝保·熱合曼 圖/ 李宗山
一見鐘情
雖說東山、南山均屬烏魯木齊地域,近在咫尺,卻因多方面因素限制,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我才有幸身臨其境,一睹為快。
當時我剛剛大學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一天單位領導說過兩天團委搞活動去南山,讓我們提早做好相應準備。這里所說的“相應準備”,其實也很簡單,除去車輛和炊具,就是大米和胡蘿卜了,至于羊肉,到山上可以“就地取材”,去一個牧民氈房討價還價一番,買一只大羯羊宰了便完事大吉。
當時道路不像現(xiàn)在這樣四通八達,一律柏油路面,好一些的是沙石路,最常見的則是“搓板路”,坑坑洼洼、坎坷不平,尤其是到了甘河子一帶,遇上洪水期要么繞道幾十公里,要么車陷進泥沙之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見得能行,大煞風景。
不過南山畢竟是烏魯木齊的避暑勝地,到了夏季自然有不少單位組織員工消閑度假,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是西白楊溝,另一個就是照壁山了。記得照壁山當時基本處于一片原生態(tài),除去零零散散一些牧民氈房,最顯眼的就是一座灰色二層樓房,也就是工人療養(yǎng)院避暑場所。
我這才恍然大悟,所謂照壁山,原來得名于中國舊時獨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照壁”,也就是大門內(nèi)的屏蔽物,古人稱之為“蕭墻”的那堵“墻”。的確像一堵墻,一下子擋住了人們的視線,而門則是一條腳下河水清澈、蜿蜒,兩岸蔥郁、巍峨大山的綠色峽谷。
置身于照壁山下,我被眼前一片密不透風的松林所迷醉,那種湖水一樣深不可測的濃墨重彩,那種鐘聲一樣由遠及近的跌宕起伏,那種王冠一樣熠熠生輝的高山仰止,一時難以找到恰當?shù)脑~語來形容,直到今年去了雪域高原西藏,面對一座座神往已久的雪峰和那些動人心魄的湖泊,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肅然起敬和心靈的震撼。
挖一個坑、支三塊石頭、架一口鍋,空曠翠綠的山坳里,一縷縷白色炊煙裊裊升起,和山上的云霧纏繞在一起,仿佛一束紗巾,輕輕縈繞在照壁山上,而此時的照壁山搖身一變成了少女,猶抱琵琶半遮面,若隱若現(xiàn)賽天仙。
吃著大盤盛的羊肉抓飯,喝著幾塊錢一瓶的地產(chǎn)白酒,說著說著唱了起來,唱著唱著又跳了起來,歌是傳統(tǒng)民歌,舞是民族舞蹈,一個出色的手風琴手在伴奏,曲子越來越歡快,氣氛越來越熱烈,到后來甚至于感染了四周的游客,情不自禁加入到跳舞的圈子,于是讓麥西來普掀起了高潮。
高峽平湖
后來我到烏魯木齊縣工作,去照壁山的機會就多了。隨著時間推移,對整個南山有了大致了解。
實際上南山只是一個籠統(tǒng)概念,泛指南郊沿天山一帶,如果按鄉(xiāng)鎮(zhèn)場劃分,東起托里,西至小渠子,中間還有水西溝、板房溝、薩爾喬克、薩爾達坂、甘溝和永豐鄉(xiāng),有的半農(nóng)半牧,有的側重農(nóng)業(yè),有的以牧為主,因為有天山這個天然生態(tài)園,各鄉(xiāng)都有傳統(tǒng)的自然景區(qū),且大抵以“溝”和“臺”相稱,早先有廟爾溝、羊圈溝和菊花臺,當下有鷹溝、沙溝和苜蓿臺等,照壁山就是眾多景區(qū)的一個縮影,地處同樣的“溝”之中,溝口就在板房溝鄉(xiāng)燈草溝。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