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金鈺銘 蘭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
孫堅劇照 (資料圖片)
在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戰(zhàn)場上,孫堅無疑是位悲情英雄。無數(shù)讀者將他和諸葛亮列為“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典型。這幾天,熱播的電視連續(xù)劇《三國》,再次勾起了人們對那個英雄時代的向往。曹操、劉備、孫堅等人成為媒體和觀眾討論的熱門話題。
在1825年前,悲情英雄——孫堅卻在蘭州桑園峽兵敗而回。桑園峽是黃河東出蘭州后遇到的第一道峽谷,這里峭壁聳立,最窄處僅僅有7.5米。在漢代桑園峽名叫葵園峽。明肅王遷蘭州后,在葵園峽南岸開辟桑園,人們就把這里叫做桑園峽。也有一說,這一帶峽谷極其狹窄,如同人的“嗓眼子(咽喉)”,時間長了人們依其諧音,稱為桑園子峽。
公元185年11月,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zhàn)在苑川河谷下游到桑園峽一帶拉開帷幕。一方是周慎、孫堅率領的東漢政府軍,一方是韓遂、邊章率領的羌漢聯(lián)合起義軍。為擊敗韓遂孫堅想出一計,誰知漢軍沒有使用,卻被韓遂、邊章用上輕松擊敗周慎、孫堅率領的3萬漢軍。
孫堅想出了什么計謀呢?如此精彩大戰(zhàn),為何羅貫中沒有寫入《三國演義》中呢?且聽蘭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金鈺銘先生解開千年前的謎團。
周慎孫堅率部,沿阿干河而出,直逼苑川河谷
孫堅是江南吳郡人,為東漢末年的名將,曾被封為破虜將軍,故而人們稱孫破虜?!度龂?middot;吳書》第一篇就是《孫破虜傳》。千余年來,孫堅和他的兒子孫策、孫權的許多故事,隨著《三國話本》、《三國演義》的傳播,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了。但孫堅“兵敗桑園峽”卻鮮為人知。
孫堅為何會到蘭州來呢?這件事說來話長。184年,河北等地發(fā)生黃巾起義,波及到全國四分之三的地區(qū)。一時間,天下大亂,東漢政府派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硃俊率軍鎮(zhèn)壓,孫堅利用這個機會,四處招兵,最后聚攏千人,形成一股勢力,被硃俊推薦為佐軍司馬,在戰(zhàn)斗中孫堅嶄露頭角,引起了張溫等人的關注。
由于黃巾起義軍吸引了東漢政府軍主力,西北各族也乘機醞釀一場規(guī)模更大的起義。184年11月,隴山以西至河湟一帶發(fā)生了規(guī)??涨暗那紳h人民第五次反漢大起義。起義軍以北宮伯玉、李文侯為首,挾持金城豪強韓遂、邊章主持軍事。起義軍殺了護羌校尉、金城太守等人,并將金城郡治所搬遷到了易守難攻的榆中縣,勢力達到了10萬人。第二年,也就是185年3月,起義軍兵分兩路東進,一路進攻漢陽郡,一路進攻三輔(西安及其周圍)。而東漢政府則派皇甫嵩、張溫、袁滂、董卓等率10萬軍隊前來鎮(zhèn)壓。不久,皇甫嵩被調(diào)走,中郎將董卓則多次被起義軍擊敗。這時,朝廷令司空張溫以車騎將軍主持對義軍作戰(zhàn),張溫上奏,請朝廷任命孫堅“與參軍事”。雙方相持到11月,董卓等利用義軍軍心浮動的機會,擊破韓遂、邊章。張溫派周慎、孫堅率軍3萬,從美陽(今陜西法門寺)追擊北宮伯玉指揮的韓遂、邊章羌漢義軍。韓遂、邊章一路西撤,過隴山后,丟失隴右,一直退到黃河邊,最后撤入了榆中縣城(在今榆中苑川河下游一帶)。
周慎、孫堅則緊追不舍,一路追擊而來。據(jù)考證,當時周慎、孫堅率軍,沿阿干河谷北而來,直逼榆中縣。
孫堅獻計,在桑園峽截斷義軍糧道,卻被拒絕
韓遂、邊章無路可退,指揮義軍拼死抵抗,雙方僵持不下。此時,孫堅建議,韓遂、邊章軍無“宿谷”(意為存糧),主動要求帶兵截斷起義軍的糧道,迫使義軍向羌中撤退。然而周慎拒不采納孫堅的計謀,卻指揮軍隊從東面包圍榆中縣城。周慎的這一招,被韓遂、邊章識破,他們借用孫堅計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事先派軍隊在縣西面屯守葵園峽(今桑園峽)。其時,周慎所部的糧食從金城縣(在今西固一帶)運送。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漢軍的糧道被截后,很快就軍心不穩(wěn),陷入混亂。義軍乘勢攻擊,周慎、孫堅大敗而回。
孫堅兵敗桑園峽是個很精彩的故事,可惜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筆墨重點放在曹、劉兩家上,對孫堅的刻畫遠遠不夠,甚至在弱化孫堅,比如在后來“反董卓”大聯(lián)盟中,董卓部下驍將華雄,本為孫堅所殺,誰知羅老先生在《三國演義》中卻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寫成了關云長溫酒斬華雄。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