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是漢武帝在秦代的一個舊苑址上擴建而成的宮苑,規(guī)模宏偉,宮室眾多,還有皇帝的羽林軍駐守,普通百姓難以踏足。然而,近日,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此發(fā)現(xiàn)的35座古墓中,有14座是漢代平民墓,平民墓緣何出現(xiàn)在上林苑呢?
秦人墓多為頭向西的屈肢葬
2012年,為配合三星電子項目建設(shè),考古人員對長安區(qū)西甘河村南進行了考古勘探,共發(fā)掘35座古墓葬及1座陶窯,出土文物200多件。其中東周墓葬3座,西漢墓14座,唐、宋、清墓5座,還有13個墓均未出土任何隨葬器物,考古專家無法斷定其年代。
3座東周墓中墓葬形制均為豎穴土壙墓,葬具葬式為單棺、仰身屈肢葬。其中一座墓坑底部中央有長方形的腰坑,坑內(nèi)殉動物,由于沒有進行檢測,考古專家推測可能是家畜。
考古專家推測,這3座東周墓為當時的秦人墓,具有秦人墓的特征,其頭部均向西或西北方向。在古代,以朝南為尊,墓葬以南北方向為多,而秦人墓則多為東西向,也即頭向西,這是為何呢?專家推測說,秦人是自西向東攻占土地,西方代表著家鄉(xiāng),也就是去世后,也要朝向回家的方向。除了朝向外,秦人墓的典型特征是“屈肢葬”:將身子蜷縮,一般雙腿下部彎曲,分為仰身屈肢和側(cè)身屈肢。緣何采取屈肢葬?目前有觀點認為,屈肢葬像嬰兒在母親體內(nèi),人去世時還像在母體之中一樣??脊艑<以谝磺厝四怪?,發(fā)現(xiàn)有隨葬品陶盂、陶罐、陶鬲(殘)、玉飾等,其余2座則未見陪葬品。
據(jù)歷史記載,秦人是華夏族的一支,早期主要在甘肅天水附近活動,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之后,秦在雍城(寶雞鳳翔附近)建都近300年,如今在陜西鳳翔、甘肅天水都有不少秦人墓發(fā)現(xiàn)。歷史上,秦人善戰(zhàn),在商鞅變法之后開始強大,并開始從西往東攻占土地,在秦始皇以前勢力已到達黃河邊。而在此處發(fā)現(xiàn)秦人墓,則證明在東周時期,秦人已在此活動過,這對研究秦人的歷史具有史料價值。
14座漢墓中三分之二未被盜
在此次發(fā)現(xiàn)的14座漢墓中,墓葬形制有豎穴土坑墓、豎穴墓道土洞墓和斜坡墓道洞室墓三類,葬具均為單棺,葬式為仰身或側(cè)身直肢葬,可能是平民墓。“雖然規(guī)模都很小,但是卻有很重要的價值,其中三分之二的墓葬沒有被盜,保存完好。”西安市考古專家介紹,由于這些墓葬地處偏遠,而且都在田地里,所有才躲過了盜墓賊,十分難得。
在這些墓葬中,出土了200余件器物(不含銅錢),質(zhì)地可分為陶、銅、鐵、玉石。其中以陶器數(shù)量最多,有仿銅陶禮器、也有陶罐、陶缶、陶倉、陶灶等日常生活明器,其中保存較好的帶有紅黑彩繪的陶鼎,比較珍貴??脊艑<医榻B,以前漢代的陶器帶有彩繪的大多保存很差,彩繪時有時無,這次發(fā)現(xiàn)時,他們立即進行了保護,使得彩繪色彩保存較好,十分難得。
“由于沒有被盜,這次器物大多都是成組出現(xiàn),還有一座漢代陶窯保存較好,這對研究當時人們的生活習(xí)俗具有重要價值,比如當時用什么樣的東西吃飯、做飯,什么器物比較珍貴等。”考古專家說。
平民一般不能進入上林苑
西甘河古墓葬群位于漢長安城的西南,距漢長安城21公里。在漢代,這里是上林苑,那么怎么會有平民墓出現(xiàn)呢?
據(jù)史書記載,上林苑始建于秦始皇時期。后來在漢武帝時期進行擴建,并達到鼎盛,上林苑既有優(yōu)美的自然景物,又有華美的宮室組群分布其中,是包羅多種多樣生活內(nèi)容的園林。上林苑也是漢武帝的尚武之地,還駐有皇帝的親兵羽林軍。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專家介紹,在漢武帝時,平民一般是不能進入上林苑的,而到了漢宣帝之后,到漢元帝、漢成帝時,由于國力大減,無法維持上林苑的正常運轉(zhuǎn),皇帝裁撤了管理上林苑的官員,同時把上林苑的苑地劃給了平民。由此,考古專家推測,這些漢代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生活在上林苑的居民,見證當時的歷史,也給專家研究秦漢時期歷史地理及物質(zhì)文化、手工業(yè)生產(chǎn)等提供了翔實的材料。 本報記者 周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