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金佛寺是"先有寺而后筑堡".這里的佛教寺院,大多興建于唐、宋時期。而到了明朝時,由于西部邊塞戰(zhàn)亂不息,為鞏固邊防,朝庭令肅州衛(wèi)在此爭戰(zhàn)要地修筑城堡,即以寺名稱之為金佛寺堡。至20世紀50年代初,金佛寺堡仍是一座建筑完備的古堡。
現(xiàn)在"百年古鎮(zhèn)"采訪組興沖沖趕去,訪謁這個久負盛名的佛教圣地,卻失望了。那個傳說中巍峨壯觀的金佛寺堡已不見蹤影了。
如今鎮(zhèn)政府所處的位置便是過去金佛寺的所在地 金佛寺鎮(zhèn)復(fù)建的魁星樓 "淘金客"捐錢修寺廟
2013年6月29日,我們從清水鎮(zhèn)途徑祁連山腳下的沿山路,來到金佛寺鎮(zhèn)。
據(jù)《新唐書·地理志》中記載,唐朝時,山內(nèi)已有多處金礦,酒泉地方官府亦向朝廷繳納黃金。
今年76歲的觀山口村老支書薛長恩,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對于金佛寺一帶的歷史變遷,薛長恩從父輩們那里有一些了解。他說,從金佛寺以南祁連山的觀音山口入山,沿觀山河谷,翻越祁連山,可進入青海。山谷中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橋,下面是縱深的河谷,而地面連接未被沖毀,可以供人畜行走通過,人們稱之為"天生橋".眾多商人經(jīng)觀音山口入山翻越祁連山,前往青海、西藏,或者更遠的地方。
大河谷中有黃金。每到春夏之際,農(nóng)民成群結(jié)隊進山淘金。官府鼓勵民間淘金并從中收取稅金,使得淘金業(yè)在這一帶逐年興旺。老人回憶,"我年輕的時候,為了生計經(jīng)常進山打柴,南山里有很多山洞,是淘金的人挖掘的!"
淘金人能從山里挖出大金塊,于是有人提出淘金客捐獻金銀修建佛寺,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yīng),人們紛紛捐金獻銀。
薛長恩老人講一個傳說:在佛寺籌建的時候,當?shù)匾晃焕先嗽绯砍鲩T時,忽然發(fā)現(xiàn)遠處一位身著黃衣的神人在慢慢走動,他覺得奇怪便悄悄跟蹤察看。走著走著,看到神人突然站住不動,老人細看發(fā)現(xiàn)是一尊金色的佛身,剎那間金光耀眼,瞬間即失。老人驚奇,告之別人,于是,準備修建佛寺的人們,就決定在神佛消失之處建寺塑佛像。
關(guān)于這個傳說,在《重修肅志新志》里也有記載:金佛從山口步至此處,見人而止,遂修寺。由于此處修建的寺院,將所塑釋迦牟尼大佛,用沙金鑄成佛心,又以泥金妝飾佛身,大佛金光閃閃,人們遂將此寺稱名為金佛寺。從此,淘金客和過往商人及周邊居民,絡(luò)繹不絕來寺叩拜金佛,使金佛寺香火鼎盛,聞名遐邇。金佛寺成了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經(jīng)往觀音山入山的重要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