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陸:博格達山下孤獨的楊樹

時間:2014-08-25 10:52來源:大西北網(wǎng)-都市消費晨報 作者:的日木呷 點擊: 載入中...

卑陸國

 

    卑陸國,王治天山東乾當國,去長安八千六百八十里。戶二百二十七,口千三百八十七,勝兵四百二十二人。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譯長各一人。西南至都護治所千二百八十七里。


    卑陸后國,王治番渠類谷,去長安八千七百一十里。戶四百六十二,口千一百三十七,勝兵三百五十人。輔國侯、都尉、譯長各一人,將二人。東與郁立師、北與匈奴、西與劫國、南與車師接。


    ——《漢書·西域傳》


 

 

浪漫的故事和卑陸國

 


    卑陸與卑陸后國不過是一對相愛至深而不知如何相處的情人間的矛盾產(chǎn)物而已。


    原本是生息相關的兩棵樹,卻也經(jīng)受不住這風雨暗摧,智者說:“關心對方,同時要保持你自己。”智者又說:“把你的身體連同你的靈魂都融入吧,不再有你就是有你。”而如今,越博峰,涉瑤池,來到這天山北麓細長的白楊河邊,我只見一棵榆樹,烈風里孤獨地飄搖著。樹下的老人拍拍身邊干凈的石頭讓我坐下,聽他講述一個遙遠的故事。


    風依然肆虐,遠處的博格達依然圣潔而沉默……


    曾經(jīng)有兩個男人,他們的友情比親兄弟還要親,他們繼承了匈奴人的剽悍和強壯,縱馬揚鞭驅(qū)走外強,在白楊河邊建立了一個叫做卑陸的小國。國雖小,國民也不多,但他們每天對著圣潔的博格達峰祈禱,喝著瑤池里流下來的圣水放牧著他們的牛羊,開始嘗試著開墾一些荒地,播種些糧食,希望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他們不得不無奈地承認自己老了,他們把共同建立起來的國家,連同自己的夢想一起交給了他們的下一代,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這男孩和女孩青梅竹馬,長大后更是恩愛無比,他們繼承了父輩強壯的體魄,同時也繼承了父輩美好的夢想。


    他們帶著國人在白楊河兩邊種下越來越多的楊樹和莊稼,小小的卑陸國在他們的手中日益興盛平和。他們看著國人的幸福和越來越多的牛羊和糧食,心頭漾起無比甜蜜的滿足。博格達一天比一天圣潔,瑤池水一天比一天純凈。


    直到有一天,長大成人準備結(jié)婚的男孩和女孩起了爭執(zhí),他們?yōu)槌杉乙院髴摪鸭野苍诎讞詈訓|岸還是西岸苦苦爭執(zhí)相持不下,在東岸長大的女孩對自己身邊相伴了十幾年的一草一木有著深深的眷戀,并且認為,成家以后去男孩的西岸僅僅只是一河之隔,所以無論如何應該把他們共同的家建在東岸。而在西岸長大的男孩也有著充分的理由認為,他們未來的家應該安在西岸,他們?yōu)榇瞬煌5貭巿?zhí),相持,直到?jīng)Q裂。


    原本是一片葉子的晃動,卻終于也讓生息相關的兩棵樹終日隔河相望,黯然消魂逐漸凋零。終于有一天,相持不下的男人和女人中的一個拉了一幫國民在白楊河另一岸成立了自己的國家--卑陸后國。


    今天,我們已經(jīng)沒有必要去追究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最終負氣拉了部分國民創(chuàng)建了卑陸后國,說是后國,其實并無嚴格意義上的前后之分,從傳統(tǒng)歷史角度來說,一般后國的成立是在前國消亡的基礎上,而卑陸后國不然,卑陸與卑陸后國不過是一對相愛至深而不知如何相處的情人間的矛盾產(chǎn)物而已。


    它們同時被東土云游而來的張騫看見,于是,他們就在 《漢書》里同時留下了身影:“卑陸國,王治天山東乾當國……卑陸后國,王治番渠類谷。”


    沒有更多的懸念,分裂以后的卑陸和卑陸后國在相持不久以后就于三國時期被北上的車師人給滅了。歷史總也無情,不因為任何人的情緒與愿望改變他走路的姿勢,哪怕些微。原本是幸福的,原本是可能將這幸福保持得更為久遠的,可終究沒有經(jīng)受得住這風雨暗摧,即便是兩棵曾經(jīng)生息相關的樹。


    千年以后,我坐在白楊河邊孤獨的楊樹下聽老人講述風中的過往,千年以后,會不會有另一個我來到這里聽老人講述風中同樣的過往?千年以后,老人還會是同樣的老人么,楊樹還是同一棵楊樹么?


 

 

滋泥泉子留下歷史征戰(zhàn)的傷痕

 


    最近的建筑遺址在十幾公里外的滋泥泉子,那里有一座古城遺址,北莊子古城遺址。


    阜康舊名 “特納格爾”,源于縣西南的水磨溝,溝中河原名“特納格爾”.東距烏魯木齊55公里,處在準噶爾盆地南緣東天山北麓,可考究的歷史從漢卑陸國開始到后來的車師后國,唐時屬庭州金滿縣,并置有北庭大都護府下六城守捉之一耶勒城。元屬別失八里(昌吉),明為瓦剌游牧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設阜康堡。


    站在阜康街頭,可以望見南山頂上那座神圣飄渺的峰博格達,若日出之日,遠遠望去似群山之上一男神身披白紗安然入定,不由你不收心靜性,虔誠起來。


    自博格達峰上融化的水一路北下,沿水磨溝、白楊溝、大黃溝進入準噶爾南緣,澆灌出阜康這一片綠洲。而自古西域荒涼,人們不得不逐水草而居,使得千百年以后我們總能在尚存或者已消逝的河道綠洲之上尋見他們的足跡。而阜康的古人遺跡多在白楊溝、大黃溝一帶。


    一路風塵來到白楊溝上游約莫10公里處,只見河兩岸山梁緩坡上一座座石堆隆起,山風呼嘯,白云悠悠,石堆懷抱過往的秘密不言不語。隨行的阜康市文管所高所長看似纖弱的身體在石堆中間增了些許凝重,些許嫵媚。


    “目前這里還沒有進行有規(guī)模的文物挖掘,所以也無從考證它的年代,只是在這一帶山溝里曾經(jīng)出土過戰(zhàn)國前后的文物。”高所長這樣介紹,“類似的石堆墓在這一片分布很廣,無論從區(qū)域還是數(shù)量上來說都超過想像,你看光是這里,方圓幾公里都分布著這樣的石堆墓,只是在這一片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有任何建筑遺址,最近的建筑遺址在十幾公里外的滋泥泉子,那里有一座古城遺址,北莊子古城遺址。”


    滋泥泉子,以泉得名,在阜康縣東40公里處,白楊河、黃山河在這里滲入地下匯合然后冒出許多泉眼使這里形成一片綠洲。所以滋泥泉子水草豐茂土地肥沃,盛產(chǎn)小麥玉米等。清嘉慶年間,洪亮吉遣戍伊犁路過滋泥泉子時,曾留下“洶洶南溝頭,牛羊尚奔放。沿村拾新麥,打鼓雜俚唱”的詩句。


    同時,盛產(chǎn)牛羊和糧食的滋泥泉子也留下了許多歷史征戰(zhàn)的傷痕,且不說兩千年前卑陸國人在這片綠洲上經(jīng)過怎樣的征發(fā)建立起國家,又經(jīng)過怎樣的抗戰(zhàn)最終不可避免地消亡,也不說唐北庭將士們經(jīng)過怎樣的征戰(zhàn)終于在這里建立了耶勒守捉城;元兵又是在怎樣的戰(zhàn)火里使這座堅固的城堡毀于一旦;更不說光緒二年(1876年),清軍怎樣經(jīng)過這里并且一步步推進最終消滅阿古柏殘部。


    1933年6月,馬仲英部與盛世才政府軍激戰(zhàn)于滋泥泉子,時值盛夏,鏖戰(zhàn)正酣,天氣突變,西風驟雨,氣溫大降。馬部士兵迎面風雨,只得敗退吉木薩爾三臺,凍死饑傷無數(shù)。至今,民間還流傳著 “馬攮滋泥泉”的故事。


    來到滋泥泉子鎮(zhèn)北莊子村,星羅棋布的農(nóng)舍與莊稼地中間迎面橫了一座水塘,搖一湖水草,風從草尖跌落墜入水中,便有一圈圈的漣漪施施然漾了開去,驚起水鳥三兩只,撲棱著翅膀越過水塘落在西岸,西岸就是古城。


    古城呈不規(guī)則正方形,長寬約莫在200米,城垣殘高四五米,墻基寬約十到十五米,城四角四個高大的土堆,應該是角樓遺跡,城址中央不見更多明顯的建筑痕跡。荒灘地貌上散布著陶片,間雜三兩處灰坑,灰坑內(nèi)殘留有麥粒、獸骨、陶片等。古城開東門,東門外是水塘。


    據(jù)高所長介紹,古城曾出土過戰(zhàn)刀、銅鏡、紅陶罐、石磨盤、三彩陶片、鐵火盆、灰陶器、獸骨等文物。通過專家鑒定,推測出古城應該是毀于元代一場戰(zhàn)火,從那之后,古城就成了一片廢墟,在北莊子村中央一躺就是數(shù)百年,一直到今天。我的感觸只是,數(shù)百年,數(shù)千年以后我們的后人是不是也只能在這樣的廢墟上尋找我們今天的文明?


 

 

黃山溝石堆墓是戰(zhàn)國遺址

 


    你曾經(jīng)的名字叫做東乾當國或者番渠類谷,你今天的名字叫做大黃山,你未來的名字會叫什么呢?


    67歲的張繼武坐在大黃山山口他滄桑的房子門前,他腳邊的路是惟一一條通往山里的路。山里有風景,風景里有古人安息。沿著張繼武的房子門口這條路,進山約莫十公里就有一個村莊,村莊名叫黃山老大隊,村莊與黃山臺子交匯處有一條河名叫黃山河,河西北山梁上起伏的低矮丘陵上長滿同樣矮小的雜草,雜草叢中散布著灰暗的礫石,礫石堆積的地方有古人安靜地躺著。


    黃山溝石堆墓經(jīng)過考古專家鑒定,確認是戰(zhàn)國時期的遺址。上個世紀60年代末,從河南扶溝縣當兵轉(zhuǎn)業(yè)來到這里放牧的張繼武發(fā)現(xiàn)這塊臺地上竟然有煉鐵的痕跡,并在周圍找到了為數(shù)不多的鐵礦石和為數(shù)眾多的人獸骨頭,只是他們并沒有找到原始墳墓。那時候,他們在石堆間轉(zhuǎn)悠,卻并不知道石堆下面就安葬著古人的尸體。“那時候,這里沒有房子,我們就住在一個蒙古包里,白天給公社放羊,晚上看著天空數(shù)星星”.依然健壯的張繼武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來到當時的白楊河公社的,文革期間,他被調(diào)到大黃山牧業(yè)大隊放牧和建設牧區(qū),“那時候啊,沿著河壩走到現(xiàn)在這個山口,路就沒有了,我們就用駱駝、毛驢子馱著吃的和穿的繼續(xù)沿著河壩往山里面走,現(xiàn)在這條路就是我們走出來的。”


    今天的大黃山煤礦區(qū)年產(chǎn)煤60萬噸,有上百戶居民定居的鎮(zhèn)子一派現(xiàn)代化景象,樓房、商鋪、飯店、網(wǎng)吧……誰能想像幾十年前這里的荒涼呢,一如幾十年前的張繼武沒有想到幾千年前這里的繁華一樣。


    “1968年開始修路,我們在山彎子挖玉礦石的時候挖出一塊一米長的鐵,樣子很怪,像是一把劍,只是生銹生得厲害,那時候,我們就覺得這個地方不一般了”,張繼武頓了頓,“可惜那時候我們并沒有認識到那是很有價值的文物,所以看過以后就扔在一邊不管了,后來就慢慢地也不知道去哪兒了,找不見了。”


    67歲的張繼武習慣了生活在回憶里,即便是已經(jīng)兒孫滿堂的今天,他在滋泥泉子開了一個磚廠,在那里建了房子,老伴和五個子女都搬過去住了,而他不去,“這是我的老地方,我在這里放的羊,挖的煤礦,這里周圍的老人都是當年一起下煤礦的……”張繼武深深嘆了一口氣再沒說下去,這時候我聽見屋外雨聲淅淅瀝瀝又一次降臨,在這條古老的山溝里。


    卑陸曾經(jīng)的名字叫做東乾當國或者番渠類谷,今天的名字叫做大黃山,未來的名字會叫什么呢?等一切消失以后,等名字也隨一切消失以后,它還是它么?


    盛了衰了,謝了開了,歷史究竟是一條怎樣的河?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