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鹿石
青河縣文物局局長伊永紅每次前往該縣查干郭勒鄉(xiāng)三道海子夏牧場時,內心都會被震撼。那些散落在草原上的鹿石,多少年來一直那樣站立著,它們究竟隱藏著什么秘密呢?
2007年10月30日,記者在青河縣采訪時,伊永紅對鹿石的解說讓人浮想聯(lián)翩。
鹿石,顧名思義就是刻著鹿的石頭,然而這個稱謂還只是一個統(tǒng)稱。有很多鹿石上既沒有鹿的圖案,也沒有任何與鹿有關的標識,但也叫鹿石。青河雖然地域偏遠,但卻擁有如此多的鹿石,有近60通。
“通”,為什么要用這個字來計量野外的一塊塊鹿石呢?伊永紅也未能給出確切的答案,只說,自古以來,當?shù)鼐褪沁@樣稱謂鹿石的。
據伊永紅介紹,鹿石在新疆境內,主要分布于青河縣和富蘊縣,阿勒泰市、吉木乃縣、昭蘇縣、溫泉縣、吉木薩爾縣等地也有少量遺存。它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具圖案化鹿形象的,二是具寫實性靜態(tài)動物形象的,三是上部僅刻圓圈及點線紋、下部有兵器圖案的。其中第一種通常被認為是青銅時代晚期的遺存,另外兩類則被推斷為鐵器時代的遺存。鹿石的形狀分為方石柱形、刀形和不規(guī)則形等。
伊永紅說,從世界范圍內來看,鹿石的分布極其廣泛,幾乎遍及整個歐亞草原?,F(xiàn)已發(fā)現(xiàn)可稱作鹿石的碑狀石刻有近600通之多,尤以蒙古國最為集中。它歷史悠久,可追溯至3000年以前。
青河縣曾是西域游牧民族活動的區(qū)域之一,也是成吉思汗大軍的所經之地,文物資源十分豐富,遺留下眾多諸如草原石人、鹿石、巖畫、石堆墓等文物古跡,其中,三道海子古墓群及鹿石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里的草原鹿石大小不一,有人形或石面淺刻動物形等類別,占全疆鹿石總數(shù)的2/3以上。
從伊永紅提供的圖片來看,青河縣境內的草原鹿石年代久遠,制作粗糙,好像屬于墓石一類的石頭。我想,青河縣曾是古戰(zhàn)場,成吉思汗西征時在此屯兵,當年肯定有不少叱咤風云的將士永眠此地,鹿石是不是為他們設立的紀念碑呢?
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曾去過三道海子古墓群的青河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楊彪也對鹿石隱藏的秘密頗感興趣。當?shù)噩F(xiàn)存的19通鹿石在他眼里,是早期草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表明三道海子夏牧場一帶是古代游牧民族活動的重要場所,是歐亞草原文化交流的匯聚地。
在青河縣什巴爾庫勒湖畔,仔細觀看12通鹿石,它們的質地多選用花崗巖等較的硬石材打磨而成,呈長方形石碑狀。其中最大的一通為長方體,高300厘米,寬23厘米;還有一通鹿石,一面刻了6只鹿,一面刻了5只鹿;另外幾通鹿石上還刻有馬、野豬、劍等圖案。
在青河縣烏魯肯達巴特墓地、塔斯特薩依墓地、托也勒薩依墓地、巴斯克阿克喀仁墓地,一通通高矮寬窄、圖案不一的鹿石,任由風吹雨淋,緘默不語千年。它們究竟代表著怎樣的含義呢?
有人說青河縣境內的鹿石是圖騰柱、始祖祭祀柱和神人拴馬樁,有人則認為它代表著男性生殖器。還有一種說法:在古代游牧民族的心目中,鹿是地球上追隨太陽跑得最快的動物,所以把它們敬獻給太陽神就會五谷豐登。如果真是這樣,那還有很多鹿石上雕刻著馬等動物,這又表明什么呢?
記者又采訪了青河縣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認為“鹿角通天”,向天神敬獻鹿能祈求福祉,是古人用來崇拜、紀念、信仰上天的一種方式。也許,隱藏在青河縣境內眾多鹿石身上的秘密,還不止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