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4月18日訊 據亞心網報道 (記者 任春香)“古跡使人留戀之處,在于它歷經滄桑直至如今。”今日(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主題為“紀念性遺產”,記者從烏市文物局了解到,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首府新發(fā)現了135處不可移動文物,使得烏魯木齊的不可移動文物增至288處。
據介紹,這288處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巖畫石人碑刻及近現代代表性建筑五大類。相比1988年的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烏市的文物點新增了135處,其中,新發(fā)現的古墓葬為86處,占到多半,其次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有34處。
工作人員介紹說,烏市文物點最多的是古墓葬,約占一半以上。但在全疆來講,烏魯木齊最典型的文物類別還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烏魯木齊現存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是解放初期開發(fā)建設新疆的歷史見證。
達坂城區(qū)是烏魯木齊的文物大區(qū),該區(qū)134處文物點約占文物點總數的一半。在烏魯木齊的文物點中,古墓葬、古遺址大多數分布于博格達山、南山的山前地帶,而古建筑、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則遍布市區(qū),以天山區(qū)和沙區(qū)較為集中。
“近些年,市政府加大了對文博事業(yè)的支持和經費投入力度,對烏拉泊古城、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舊址、毛澤民烈士辦公室及宿舍故址、中國工農紅軍總支隊干部大隊舊址紀念館、盛世才西山住所、文廟、老坊寺等進行維修,對烏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20處準文物保護單位都劃定出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對保護標志說明牌進行了統(tǒng)一,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文化遺跡。但保護工作仍然有困難和難點。”工作人員說,令人遺憾的是,有的不可移動文物已經消失。
烏魯木齊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原總工程師蔡美權說:“一方面,一些文物單位的保護意識不強,另一方面,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和保留的確難度很大。具有文物保護意義和價值的老建筑與城市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在國內很多城市普遍存在,但也有文物遺跡做到了保護和發(fā)展雙贏,如南門大銀行,2002年大銀行改造后,既保留了原有的獨特建筑風格和厚重莊嚴的形象,又融入了現代金融因子和人文情懷,展示了文化品位,成為新疆傳統(tǒng)金融文化與現代金融文化有機結合的典范。”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4-04/18/content_4559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