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修復新疆和田策勒達瑪溝壁畫。
12月23日,國家文物局重點保護專項“新疆和田策勒達瑪溝壁畫保護修復項目”結項評審會議在新疆博物館召開。
和田地區(qū),古稱“于闐”,自古是西域佛國,而策勒達瑪溝為和田地區(qū)佛教遺址分布最為廣泛之地,其出土各類佛教遺址,無論是在數(shù)量上還是在規(guī)模上都首屈一指。2002—2010年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當?shù)仃懤m(xù)發(fā)掘了一號遺址(佛塔)、二號遺址(佛殿)和三號遺址(僧院)。此次在新疆博物館召開“新疆和田策勒達瑪溝壁畫修復保護項目”結項評審會,就是針對這些年陸續(xù)從該遺址群出土的壁畫珍品。
該遺址保存了中國乃至世界所發(fā)現(xiàn)的中古時期最小的佛塔,佛寺雖小,但保存之完整、壁畫之優(yōu)美、雕塑之精湛、佛堂之典雅都達到了嘆為觀止的境界。以達瑪溝佛寺為代表的和田地區(qū)各佛寺遺址中出土的壁畫、雕塑,即是于闐畫派的源頭作品,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于闐畫派的影子,使于闐畫派繪畫藝術沒有從厚厚的歷史長卷中真正消失。
這些壁畫因受保存環(huán)境、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起甲、龜裂、粉化、顏料層脫落、酥堿、斷裂、錯位等病害。在保護修復過程中,針對不同病害情況進行了現(xiàn)場試驗和研究探索,篩選出適宜的修復材料和修復工藝,對壁畫進行保護修復。2012年,敦煌研究院對該批壁畫塑像進行了病害現(xiàn)狀調(diào)查,根據(jù)病害調(diào)查結果做了《新疆和田地區(qū)策勒縣達瑪溝壁畫保護修復方案》。
2013年5月20日,國家文物局投入資金173萬元,從策勒文體局調(diào)運過來壁畫一百余幅,同時調(diào)動雄厚的師資力量,在新疆博物館展開修復工作。和田達瑪溝佛寺壁畫修復保護工作正式啟動。
自治區(qū)博物館和敦煌研究院共同承擔達瑪溝壁畫保護修復項目,2013年5月20日起啟動這項工作,工作人員將一塊塊加固好的壁畫編號,然后把它們放置在裝滿鋸末的木箱中運至烏魯木齊。
2015年10月,共計編號拍照壁畫98幅,其中完全修復完成62塊,并按照尺寸制作了囊匣,以便保護;剩余36塊殘塊,因無歷史依據(jù)無法進行拼接,對這樣的壁畫進行了表面除塵、顏料層加固、表面封護、地仗加強等保護措施。工作人員針對每幅壁畫的不同病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析出難點與重點,并對每一幅壁畫的修復過程都做了細致的文字記錄與圖片記錄,建立了詳實的壁畫檔案。
對這些珍貴壁畫文物實施必要的修復保護,不僅能使其蘊含的藝術價值與歷史信息得以再現(xiàn),而且能為西域佛教建筑、佛教文化史研究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
從佛寺中出現(xiàn)土的壁畫,線描都保存完好,清晰可見,為典型之鐵線描畫法,用筆蒼勁有力,可證畫史所記尉遲乙僧筆法不虛。從千姿百態(tài)的佛像、菩薩到栩栩如生的天神、伎樂像,從身負童子的鬼子母像再到衣著奢華的供養(yǎng)人像,把聚居在古代新疆于田的中華民族成員——于闐人、漢人、吐蕃人等各民族間親密友愛的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印證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文化一體多元的和諧大家庭。
自治區(qū)文物局副局長申文濤說,“策勒達瑪溝壁畫修復保護項目”是新疆博物館承擔的首個壁畫文物重點保護專項,它的順利結項標志著新疆博物館重點專項的執(zhí)行力得到不斷加強。日前,該項目部分修復成果已前往上海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作為專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