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金鑰匙
記得前段時間到烏魯木齊市第44小學采訪,以最高票數當選“民族團結小模范”的馬俊杰與自己的結對子好友艾科熱木·艾則孜緊緊擁抱在一起,臉上綻放著快樂的笑容。看到這樣各民族孩子共處共學共成長的場景,不由讓人很欣慰。在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心中,民族團結的種子早已悄然生根發(fā)芽。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基礎。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將雙語教育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近年來,我區(qū)雙語教育投入力度大,發(fā)展迅速。如今,全疆普及的雙語學校、農村學前兩年雙語教育全覆蓋,讓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牧場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雙語教育,在雙語教育的環(huán)境中快樂成長。而掌握“雙語”,讓少數民族孩子進入社會后也更具有競爭力。
當然,雙語教育的意義絕不僅限于此,它更深遠地意義在于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雙語,不光是少數民族學習漢語,漢族也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2014年春,我區(qū)開展“訪惠聚”活動,20萬名機關干部下基層住村,面對淳樸的少數民族群眾,無數漢族干部開始努力學習維吾爾等少數民族語言。語言的互通,讓他們聽到了基層的民聲,訪到了真實的民情,也由此將各民族群眾的心凝聚在一起。如今,這種“學雙語、用雙語”的工作機制,在我區(qū)各單位各部門已蔚然成風。它不僅拉近了各族干部之間的距離,更拉近了干部與各族群眾之間的距離。
近年來,我區(qū)民族團結模范層出不窮,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懂雙語、會雙語、講雙語。自治區(qū)民族團結模范、家喻戶曉的伊寧縣胡地亞于孜鄉(xiāng)蓋買村黨支部書記李元敏,會地道的維吾爾語,這讓她與維吾爾族鄉(xiāng)親們融為一體,帶領鄉(xiāng)親們共同致富。還有很多民族團結的草根宣講員,他們用非母語講述的一個個民族團結故事,別有一番說服力。
各類雙語大賽的舉辦,同樣極大地激發(fā)了社會各界學雙語、用雙語、比雙語的熱情和積極性。日前,我區(qū)民族團結進步年青少年學生雙語大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而就在不久前,自治區(qū)第二屆基層干部雙語口語大賽剛剛落下帷幕。
今年是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年,做好民族團結,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推進各民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實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這一融情的前提就是語言交流。如今,生活在新疆的每一個人,越來越迫切地感受到學習雙語的重要性,越來越體會到語言不僅是學習工具,是交流工具,還是一扇扇窗口,一座座橋梁,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金鑰匙。不同民族的人通過互相學習語言,走進彼此的心靈,相互欣賞,相互包容,情感交融,凝心聚力,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