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殘紙的五體書

時間:2018-10-25 14:11來源:大西北網(wǎng)-中國書法初始化 作者:石空 點擊: 載入中...
    樓蘭殘紙的五體書
 
 
    樓蘭書體繼承了篆隸書法的特色,筆法圓潤,結(jié)構(gòu)流暢,大量使用使轉(zhuǎn)的筆法并發(fā)揮到極致,往往有一種現(xiàn)象,同一作者的作品兩種不同的書體有迥然不同的表現(xiàn),如顏真卿的楷書和行書就是如此,顏楷多用折筆,平動提按明顯。唐時是提按筆法創(chuàng)新的時期,顏真卿不能不受這種潮流影響,顏楷多用平移加提按的技法,然而顏的行書卻多采用了使轉(zhuǎn)的筆法。比如他的《祭侄稿》、《爭座位帖》筆力勁道,圓潤暢達??搭伩皖佇?,筆法截然不同,為什么同時代的人在不同書體中使用了不同的筆法呢?這與顏的傳承有關。顏真卿很好地繼承了漢晉的使轉(zhuǎn)筆法,他更多地從漢晉吸取書法的營養(yǎng)。為何在唐和唐以后使轉(zhuǎn)的筆法漸漸勢弱呢?這與筆法的創(chuàng)新有關,有時流行趨勢決定時代的文化現(xiàn)象和文化價值,當創(chuàng)新派占上風的時候,對傳統(tǒng)就是一種遏制,流行的力量是巨大的,書法也不例外。在流行風的裹脅之下,任何個性的書者都會受到影響,形成跟風趨勢。
 
 
    其次,書法是以經(jīng)典為價值評判標準的,唐時的書法經(jīng)典是王羲之父子,這些經(jīng)典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又是在創(chuàng)新基礎上的繼承。事實上,王的書道在攝取魏晉的同時,也舍取了魏晉,這種對魏晉書道的攝取和舍取對后世影響極大,當然不再是唐代模仿的對象。使轉(zhuǎn)筆法和提按筆法相比,前者是舊,后者是新。?髴王羲之筆法中提按成分成為流行書風之后,使轉(zhuǎn)筆法當然不再成為流行的模仿對象。提按被王活學活用,并形成了影響后世的大師,同時他也是使轉(zhuǎn)筆法的大師??上в捎谑罐D(zhuǎn)的筆法源自篆隸,相比而言,使轉(zhuǎn)筆法要早于提按筆法,魏晉筆法和唐代筆法,最大的變化是更多地運用提按筆法,相對而言使轉(zhuǎn)筆法則不如魏晉使用的自如了。
 
 
    第三,古典作品真跡越來越少,使使轉(zhuǎn)的筆法漸漸淡化,甚至失傳,這不是聳人聽聞,我們品讀樓蘭殘紙會有這種感受。樓蘭殘紙中使轉(zhuǎn)筆法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樣的。使轉(zhuǎn)是中國書法最基本的筆法。是漢魏的主流筆法。唐之后,隨著魏晉時期書法真品的流失(有的被帶到墳墓里去),人們越來越少見到魏晉的原作,到后來根本就看不到了。世人看到的是大量的增加了不屬于魏晉筆法的臨摹品,這些臨摹品哪怕是現(xiàn)在的名作也摻進了根本不屬于魏晉時代的筆法,就像在20世紀50年代有手機使用一樣,這些筆法雖然增加了書法的豐富性和表現(xiàn)力,但它不屬于魏晉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指出,今天對魏晉書法存在著誤讀,因為當我們看到了樓蘭殘紙之后,就會感受到很多冒牌貨的存在。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萬歷十七年,34歲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董其昌工詩文,擅書畫和理論,是明代最杰出的書法大家,其書法追求傳統(tǒng)技法和清雅情趣,筆墨韻長,飄逸空靈,墨色濃淡各得其妙,后被清帝康熙、乾隆偏愛賞識,被滿清學子尊為法宗。以習董書作為仕途的敲門磚,董其昌論書的專著不多,但其書道卻幾乎影響了清代以后中國書法的審美意識和走向。董其昌云:“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這是首次使用“韻、法、意”來概括中國書法。在《畫禪室隨筆》中,董其昌寫到:“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然非多見古人真跡,不足以語此竅也。”董其昌指出了用筆和用墨的關系,寫字重在用筆用墨,墨色是字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字的靈魂,然非多見古人真跡,不足以語此竅者要絕也。此意有兩層意思,一是如果不多多臨摹古法真跡,就難以理解墨法的要訣。二是古法真跡已經(jīng)很難見到了,不見真跡就很難去觀察墨法。
 
 
    墨法又稱血法。古人云:水墨者自知學也。觀墨法必須要看真跡,不看真跡無法得知墨色濃、淡、干、濕、渴等五種表現(xiàn)形式,我引董其昌書論的本意是,由于真跡不存,所以造成中國書法對墨法及特殊筆法的無感覺。特別是魏晉的真跡蕩然無存,我們還在談論魏晉。從這個意義上,樓蘭殘紙顯得極為珍貴,它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濃之黑亮如睛,淡之月色朦朧,干之枯燥相濟,濕之豐典渾厚,渴之飛白流韻的墨色奇觀。感知了墨法的魅力,晉人使轉(zhuǎn)的筆法大多表現(xiàn)在墨法上,墨為形,水為氣,墨水交融,形神合作才使筆如行云流水,艷若彩虹。樓蘭殘紙方顯出魏晉筆法的玄妙之處,若董其昌在世時,一睹樓蘭殘紙就一定會對墨法有新的解釋。
 
 
    唐初晉人使轉(zhuǎn)的筆意被大量地繼承下來,同時楷書也成為流行的官方文體。虞世南(558-538)?髴,唐太宗稱其為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其書法圓潤遒麗,剛?cè)嵯嚅g,代表作《孔子廟堂碑》,兼方圓于一體,筆力溢出,結(jié)體寬舒,轉(zhuǎn)折處多用扭轉(zhuǎn),字形高雅古典。而他同時代的歐陽詢(557-641),則和虞世南有所不同。歐體的折角有棱有角,骨氣勁峭,在轉(zhuǎn)折處使用如刀似切的折筆。虞歐兩人都是以王羲之為楷模,但兩人對書道各有悟性,自成一家。有趣的是,把虞歐兩人和樓蘭殘紙相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虞更多更好地繼承了樓蘭殘紙的筆法,其中使轉(zhuǎn)之道和樓蘭殘紙如出一轍。而后世將歐陽詢列為四大楷書名家,卻沒有虞的份呢?后人臨帖更多的是臨歐帖,而少臨虞帖,這與書法繼承過程中螺旋式的發(fā)展有關。往往前世流行的東西在后世并不流行,甚至被新的流行代替。如時裝在流行幾年后就被新款式代替,而若干年后,通常是三十年左右就會又轉(zhuǎn)回去,時裝就是這樣,在反反復復中螺旋式地刮起流行風,每一次新流行必定會有前一次的影子。書法也是如此,書法的繼承不是照搬,而是改良后的推陳出新,只不過是舊的元素的多寡而已,在書法傳承中,也一樣有繼承前朝成分多寡的問題。初唐時期,除樓蘭殘紙所大量使用的使轉(zhuǎn)等筆法被作為舊的元素繼承下來,有的書者繼承的多一點,有的書者繼承的少一點??瑫霈F(xiàn)之后,隨著提按筆法的流行,由于它富有更好的表現(xiàn)力,卻讓書者冷漠了對使轉(zhuǎn)筆法的使用。所謂魏晉的筆法的古意,大多表現(xiàn)在使轉(zhuǎn)和平動等轉(zhuǎn)隸的筆法特色上。唐離魏晉尚去不遠,魏晉的書法在唐時還有許多真跡尚存,初唐在繼承魏晉書法上是一個支點,也是一個節(jié)點。支點者,唐人對魏晉書法崇尚備至,繼承魏晉書法的精髓積極性很高;節(jié)點者,初唐對魏晉書法的繼承是非全面的、非理性的。在某種意義上,更多的是以統(tǒng)治者的意志來決定書法的取舍,如唐太宗喜歡王羲之,因此王派就成了正宗書法。而在王的同時,還有從魏晉以來的馬羲之、于羲之、張羲之等各種書派。唐在繼承問題上,采用了實用主義的做法,對魏晉書法各取所需,是部分的而非全面的繼承。因此,初唐在繼承魏晉書法方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值得反思的一面。初唐諸如提按筆法等的出現(xiàn)和盛行,對中國書法具有突破性的貢獻,同時,也阻隔了中國書法與魏晉相傳的脈絡。翁方綱在辛丑《顏真卿爭座位帖》題跋中道:“蘭亭千古是真行之祖也,正書嫡傳則華度九成,行書則保母甎再嗣而為顏之爭座位,祭侄稿”,落款辛丑十一月十一日?髴?髵。翁公的觀點是唐以來的主流觀點,蘭亭的傳承關系及楷書傳歐陽詢《九成宮》,行書則傳顏真卿。暫且不論《蘭亭序》是否是魏晉書法的精髓,就《蘭亭序》和歐陽詢、虞世南書道相比,我認為虞在繼承蘭亭筆法方面要優(yōu)于歐陽詢。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