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昆明巖泉寺。
很難想象,一座建于AAA級旅游景區(qū)的寺廟,一年的承包費竟高達720萬。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寺中那些為游客解簽占卜的出家人幾乎全是“冒牌貨”。
廣西游客歐朋知道真相后,頗為吃驚,盡管他與寺中“大師”曾“短兵相接”,甚至被“大師”強迫捐出23400元的功德錢,但他還是不敢相信,佛門內還會有假和尚。
像歐朋一樣,那些懷揣虔誠的游客跨入這些寺院的門檻的瞬間,就成為待宰的羔羊,少則數(shù)百,多則幾萬。在“大師”語言暴力的恐嚇之下,佛門威嚴的氣場和心誠則靈的心理暗示自然戰(zhàn)勝理性,而那源源不斷的功德錢最終落入了承包者的口袋。
寺廟承包大約起于1990年代中后期,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處于風景名勝區(qū)內的寺院便成了“香餑餑”,私人向寺廟主管部門交納一定費用后,采取入股或承包的方式經營寺廟,再請來僧侶,通過功德錢和香火錢賺取利益。然而,這一國家明令禁止的行為,在利益驅動之下不斷發(fā)展壯大,承包費用逐年攀高,經營者開始聘用社會閑雜人員通過欺騙和訛詐的方式盈利。
歐朋去的昆明巖泉寺便是其中之一。
刷卡燒高香
2011年10月12日,到昆明出差的歐朋帶著妻子和兩位親友報了去石林的一日游的旅游團,每人160元。大約上午11點左右,在逛了幾個購物點后,歐朋們被拉到了昆明市宜良縣巖泉寺,這里距昆明市區(qū)60公里,是去石林的必經之地。
巖泉寺位于宜良縣縣城,倚靠伏獅山,因巖中涌泉而得名,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間,期間多次被毀,數(shù)次修復擴建,特別是文革中損毀殆盡。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重建,1995年12月,宜良縣政府批準其為宗教活動場所并對外開放;1999年,昆明世博會和云南省旅游局將其定為旅游定點接待單位。2008年12月,巖泉寺晉升為AAA級景區(qū)。
導游告訴歐朋,巖泉寺求簽頗為靈驗,當年名妓陳圓圓在此求簽,大師言其必皈依佛門,最終一語成讖,故此地也有“滇南第一簽”之譽,游客到此都會求簽請大師釋疑。
下車之后,導游換成了巖泉寺的工作人員,并給每個人一個胸貼——免門票和用餐的標識。歐朋跟著導游進了寺廟,在“滇南第一簽”牌匾下,每位游客跪著在簽桶里抽了一根竹簽。與其他地方不同,這里的簽只有編號。歐朋的噩夢便由此開始。
2011年10月28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隨團體驗了整個過程。記者抽到了14簽,在一旁登記后,工作人員給了一張寫有14號字樣的紙條。隨后,導游帶著本團游客來到不遠處的風水轉運堂,也就是解簽房。每位游客將紙條和10元解簽費交予工作人員后,會得到一張與簽號對應的解簽單。但這項工作進行得極不嚴謹,記者的簽轉眼間就由14號變成了40號。
手拿解簽單的游客在簽房外排除等候,“大師”一對一解簽答疑。記者看到,在簽房正中,有一尊菩薩像,一位身披袈裟的長者正襟危坐,八位身著居士服的“大師”在簽房四周落座,每位“大師”身旁一個方桌,地上擺著數(shù)柱一人多高的香。
“大師”看完解簽單后說,記者陰陽五行不調,身后有家災和風水災,而這是一個轉運簽,若把握不好后果不堪設想。隨后,他指著碗口粗,一米多長的香說,燒此香便可轉危為安,600元一支,并要求記者把名字留下以便其在大雄寶殿誦經百天。記者說沒有這么多現(xiàn)金。“大師”沉吟片刻,低聲問道:“帶信用卡了嗎?”
記者說沒帶卡,“大師”便推薦另一款200元的香,記者說,也沒有現(xiàn)金。這惹惱了“大師”,他突然瞪著眼,指著菩薩像大叫:“你燒不燒?在菩薩面前說假話,你給我出去。”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