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5月14日電 南極海冰大幅減少的消息近年屢有報告,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參與的一項新研究為此說法找到了新證據,研究人員認為這將引起海水鹽分濃度降低,有可能給全球洋流和氣候帶來影響。
來自國立極地研究所和澳大利亞南極氣候和生態(tài)系統(tǒng)聯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英國在線科學雜志《自然·通訊》新一期上報告說,他們對默茨冰川附近海域的觀測和分析表明,南極大陸周邊海冰生成量近兩年大幅減少。
默茨冰川位于南極大陸東部沿岸,由于有該冰川存在,其周邊海域大量產生海冰,這種活躍的海冰生成運動又使南極底層水產生。南極底層水是一種低溫高密度的水體,由于密度很大,它一般沿深海底部流動。南極底層水是全球規(guī)模的海洋大循環(huán)的驅動力,也是影響全球氣候系統(tǒng)的關鍵因素。
研究小組利用衛(wèi)星觀測數據,將默茨冰川周邊海域2010年和2011年的海冰生成量與2000年至2009年的平均值進行了比較。他們發(fā)現,2011年海冰生成量為134立方公里,比168立方公里的平均值減少了20%,而2010年海冰產生量為144立方公里,也比平均值少14%。如果換算成水量,相當于每年約減少一個琵琶湖的水量。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湖,面積670平方公里,儲水量27.5立方公里。
研究小組認為,2010年2月,由于默茨冰川的大規(guī)模崩塌,使海冰的生成量大幅減少。在這個海域,由于有大量海冰生成,相對來說提高了周圍海水的鹽分。而海冰減少將直接影響南極底層水的鹽分和重量。
預計默茨冰川周邊海域產生的南極底層水今后數十年都會持續(xù)低鹽狀態(tài),這不僅會改變海洋深層大循環(huán),今后還可能進一步影響全球規(guī)模的海洋大循環(huán)和氣候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