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村官的權力就過大,再加上“村改居”,導致民眾自治進一步弱化、行政主導進一步加強。可見,正是由于村民話語權的喪失,才使得腐敗“鐵三角”由此乘虛而入。
正是由于村民話語權的喪失,“高官庇護、村官出地、房企出資”的腐敗鐵三角才能乘虛而入。村民自治不彰,行政主導“村改居”不受遏制,恐怕類似的城中村改造黑幕將無休無止。
一個城中村改造工程,“絆倒”了廣州市副市長曹鑒燎,端掉了整個村干部班子,牽扯了一批開發(fā)商。在最近披露的廣州冼村舊城改造腐敗案中,“宗族大佬把控村務、地產(chǎn)集團低價拿地、政界高官權力庇護”的特點突出,已經(jīng)形成了“高官庇護、村官出地、房企出資的腐敗三角格局”。
這一案例中,城中村土地價值的巨額升值成了權力與資本的盛宴。“低價拿地剝奪原住民、高價出售掠奪最大化利潤”成為標準的操作模式,中間出現(xiàn)的巨額利潤則為內(nèi)部人所瓜分。這樣的腐敗“鐵三角”之所以能猖獗一時,主要是因為村民自治被架空。
新聞中提到,2001年曹鑒燎任天河區(qū)委書記時,借“村改居”把天河區(qū)城中村居民劃分為社區(qū)股東和社會股東,以至于4000多冼村居民有半數(shù)以上成員因在外務工、經(jīng)商變成了社會股東,沒有參與村中重要事項決策的權利。此外,在冼村,代表村民權利的“股東大會”“村民大會”,被“家庭會”取代。村內(nèi)一無正常選舉,二不開村民大會。
本來村官的權力就過大,再加上“村改居”,導致民眾自治進一步弱化、行政主導進一步加強??梢?,正是由于村民話語權的喪失,才使得腐敗“鐵三角”由此乘虛而入。村民自治不彰,行政主導“村改居”不受遏制,恐怕類似的城中村改造黑幕將無休無止。
還要看到的是,依托行政手段獲得公共資源,依托市場手段出讓公共資源,則是土地腐敗的根源。沒有權力為后盾的行政手段介入,這群人難以低價拿地;沒有市場化的出讓途徑,這群人難以高價出讓土地。因此,根源在于,公共資源在最初的出讓環(huán)節(jié)就存在“原罪”——權力介入公共資源配置有著巨大的操作空間。
因此,要消除土地腐敗三角,出路在于加快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進程,使公共資源按著公開、透明的原則,按著市場供求原則確定價格及其配置。需要強調(diào)的是,所有的公共資源,都需要通過這一途徑進行配置,在這方面,市場決定沒有例外。至于一些公益性的項目,既然為公益性,其補償就應當通過市場化配置后財政補助等方式予以體現(xiàn),而不能在配置的初始階段就人為確定公益性。比如,一塊土地市場估價為1000萬元,無論公益性還是營利性,都需要支付1000萬。但如果是公益性,則財政可以通過定向補助一定比例(比如50%,甚至100%)予以體現(xiàn)?,F(xiàn)行的做法,一旦被定為公益性,則價格就脫離了市場決定的范圍。坦率地說,這種做法極易淪為“名為公益性實為營利性”,也極易為各種腐敗打開特洛伊的后門。
轉型時期,我國各種制度尚未規(guī)范,客觀上為權力-掮客-商人三位一體的腐敗三角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間,這已成為影響全局的重大問題。對此,既需要加大查處力度,讓陽光照進這個領域;更需要加大市場化改革進程,鏟除腐敗三角的制度根源。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