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我國是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它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每個人對國家、民族的義務和責任,對激發(fā)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喚起人們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和100多年前相比,我國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真的是“換了人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今天,我們肩負著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任務。面對這一偉大歷史任務,同樣也是“匹夫有責”。如果說“天下”“匹夫”都是古代的文字表述,那么,今天我們可以把這句名言表述為“民族復興,人人有責”。
民族復興,人人有責,這是非常樸素而簡單的道理。從根本上說,每個中國人的個人利益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是一致的。“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只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才能幸福安寧;同理,只有人民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奮發(fā)進取,國家才能富強、民族才能振興。我們?nèi)〉妹褡濯毩⒌臍v史性勝利,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長期浴血奮戰(zhàn)的結果。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也是全體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辛勤勞動、各盡所能、奮力拼搏的結果。今天的輝煌是中國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今后更大的輝煌同樣要靠全體中國人民去創(chuàng)造。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有責主要表現(xiàn)為人人盡責。人生活于社會,總是有責任的。梁啟超說得好,“人生于天地之間,各有責任。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自放棄其責任,則是自放棄其所以為人之具也。”固然,由于社會角色、職業(yè)分工、所在崗位不同,每個人責任的性質(zhì)、大小、輕重是有區(qū)別的。但是,不論所居何職、所事何業(yè),都有其責任,這是共同的。如果人人都盡到自己的責任,為社會、他人提供合格的、優(yōu)質(zhì)的服務或產(chǎn)品,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愛國與敬業(yè)緊緊相連,這是十分深刻的。因為愛國作為國民的基本道德,必然要求國民人人敬業(yè),做好本職工作,盡到自己的責任。離開敬業(yè),愛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民族復興,人人有責,雖是十分樸素的道理,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未必人人都能身體力行。對從政者而言,與之相悖的表現(xiàn)是怠政和避責。一些官員的不作為便是典型的怠政。這種行為古人稱為“尸位素餐”,歷來受到人們的譴責,早在先秦即有“仕而廢其事,罪也”之說。為官從政者應謹記這句古訓。上下左右互相推諉則是避責。這種使亟待解決的問題久拖不決的行為,同樣屬于“仕而廢其事”。對于普通群眾而言,責任感的缺失則表現(xiàn)為置身于局外,使自己成為旁觀者。這種消極的“看客”心態(tài),無疑會妨礙正能量最大程度的發(fā)揮,也是不可取的。
強化全民的社會責任意識,使人們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是一項值得重視的工作。應讓人們自覺認識到,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要靠人人去營造,不良的社會風氣要靠人人去抵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人都應是參與者,人人肩上都須擔負責任。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家國情懷,優(yōu)秀士人則有一種先憂后樂、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責任感。這是中華民族歷經(jīng)內(nèi)憂外患而百折不撓、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支柱。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永遠值得我們珍視、發(fā)揚。(作者為黑龍江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