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嘉出生在海南文昌一個文人家庭。父親為當?shù)匾患倚W的校長,酷愛書畫,每每得到墨寶,便張貼于家中四壁,自然有潛移默化的功效??梢哉f,家學影響是祝嘉一生研究書法的關(guān)鍵。自幼與書法結(jié)下緣分之后,一生酷愛,八十余載不移初心,嘔心瀝血,成就卓著。畢生成就可以概括為四方面:一是撰寫了中國第一部《書學史》;二是率先提出中國書法高等教育問題,并設(shè)計教學框架;三是開創(chuàng)了書法比較學,開當代書法批評先河;四是力倡 “全身力到論”,一生付諸實踐。
祝嘉早年在新加坡與康有為弟子張叔仁結(jié)交,張勸祝多讀理論書,多研習六朝碑版及六朝以上篆隸。從那時起,祝嘉便開始關(guān)注碑版書法和碑學理論,并逐步構(gòu)建起以“全身力到”為核心的筆法體系。書法博涉多家,推崇“寧拙毋巧”的宗旨。篆書用功最勤,取法《毛公鼎》、《散氏盤》、《石鼓文》等,亦取法秦詔版、漢碑額、磚瓦等資源。隸書得力于《張遷碑》、《石門頌》、《郙閣頌》等??瑫缒甑昧τ凇洱堥T二十品》、《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等,及后取法《云峰山刻石》、《爨龍顏碑》,晚年則在《霍揚碑》、《瘞鶴銘》上傾盡心力。行草在篆、隸、楷的基礎(chǔ)上,汲取《蘭亭序》等法帖神韻。章草最具創(chuàng)意,特別是晚年,所見已廣,所學亦豐,融會貫通,結(jié)合漢魏諸碑開創(chuàng)新風。八十歲后,每天晨起以章草《月儀帖》和金文為晨課,致力于將多體糅合,以我為主,以意為法,往往筆畫是北碑的,拙崛老辣、古拙堅厚;字形是大篆的,不假安排,保持自然真趣,意氣充盈洞達,自成面貌。
書寫《陋室銘》者極多。對于這類大眾非常熟悉的內(nèi)容,好處在于可以非常流利,一氣呵成,難處在于出新意難,筆法、結(jié)體、章法等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容易因熟而生成套路,因套路而變得俗氣。
祝嘉八十七歲時所書《陋室銘》,總體上為章草風格,但又不僅僅是章草。章草是“解散隸體粗書之”,仍保存隸書的橫向取勢和局部的波磔形態(tài),然此篇中波磔并不多見,著眼于整體意境的含蓄古樸,妙處在兼容篆意、隸筆和碑趣,用筆豪蕩橫掃,神氣盈溢,無雕琢之習,無酸腐之氣,盡展融合之趣,具有強烈的視覺感染力和藝術(shù)生命力。書寫這種風格的書家,必定要嘗試多體,而且還能融會貫通。關(guān)鍵在于一個融,一個通,不能融,就會生硬雜湊,多種書體夾雜,格調(diào)不高;不能通,則氣息死板不順,全篇如一潭死水,遑論意境。
祝嘉此時已近九十高齡,無一懈筆,多參篆隸之法,筆墨雄健蒼潤,老辣蒼茫,內(nèi)蘊變化豐富,具有骨重神凝、厚拙率真之意態(tài),不追求靈動飄逸,側(cè)重蒼郁頓挫,因古拙蒼勁、風神超邁而獨標一格。“全身力到”的宗旨一覽無余。祝嘉書寫時十分重視“力”的感覺,反復強調(diào)筆抓緊、抓低,才能全身力到。他在教學時告訴學生,為了能讓全身的力度傳達到筆端,“第一步應(yīng)先安兩足,脊背挺直。懸臂,使筋骨通暢,力易達毫端。即使右手執(zhí)筆,左手也應(yīng)踞案出力,兩腳出力,肩背出力,使得全身之力聚集筆端。筆懸空,筆鋒容易中正。腕懸空,以逆勢入紙,自然能達到澀進的效果,能澀則步步停頓。筆畫既長而實短,以短畫連成長畫,則強弩到末力終不減。”應(yīng)該說,“全身力到”并非祝嘉首倡,但祝嘉在前人基礎(chǔ)上豐富和提升了,并在實踐中時時體現(xiàn)這一理論。在他看來,“就是說要全身總動員,也就是用全副精神去寫字,執(zhí)筆時,用力像武士舞刀劍,運筆用逆勢澀進,使筆毫與紙發(fā)生摩擦,發(fā)出像蠶食桑葉而作瑟瑟之聲”.
祝嘉理論與實踐兼善,言行合一,《陋室銘》中細節(jié)耐得反復品咂。如第一列“高”字造型敦實,第二行“名”字“夕”部夸張,“口”部簡省,對比強烈,“在”字橫畫粗重奔放,第三行“有”字緊湊,“龍”字開張灑脫,形成極大的反差對比,第四行“是”字上大下小,“惟”字的欹側(cè),以上開篇五行整體上字距較緊湊,還沒有完全放開,而后漸入佳境,心態(tài)更加從容,進入了極其平和的狀態(tài),字距拉大,變得尤為疏朗,結(jié)體隨意多變,如第八行“無”字的處理,橫畫拉長放縱,疏密對比強烈,行末“調(diào)”字的寬舒極為大膽,又很隨意,第九行“素”字的放縱,“琴”字的瘦高,夸張到一種極致,此處連續(xù)三行共有三個“無”字,各不相同,應(yīng)變能力由此可見一斑。至此時,用筆更加自然,結(jié)體也相應(yīng)地隨機生變,如“案牘”和“葛廬西”等字多見生趣,到最末一行“何陋之有”,筆勢戛然而止,此時沒有蘸墨,而是以枯筆寫好簽名,別見趣味,三字明顯從黃庭堅書風化出,充滿跌宕之意。
朱文印內(nèi)容為“祝嘉”二字。白文印內(nèi)容為“龜甲出生吾墮地”,祝嘉出生的同年,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甲骨文,自鐫以示與文字、書法的緣分。整體上書印氣息統(tǒng)一。章法無心經(jīng)營,呈現(xiàn)出自然天成的妙境。結(jié)合祝嘉一生的經(jīng)歷來看,可謂“字如其人”.祝嘉是一個性格坦率,不會巧言的人,雖一生坎坷,始終熱情耿直。熱情使祝嘉對書法教育事業(yè)全身心投入,耿直使他得以在書寫中直抒胸臆,天機勃發(fā)。因為對書壇亂象針砭時弊,得罪了不少人,自己也吃過不少虧,但他始終堅守書法倫理,一生淡泊名利,清貧自居。
祝嘉于書法諸體皆能,因其生前淡泊明志,孤清自守,去世后逐漸淡出書壇的視野。如今懷念這位名低實高的老書家,應(yīng)當很有必要。賞讀其所書《陋室銘》,不禁想到梅墨生所言:“那是一個有持久生命力的老人的生命信息的流露。其中有平實和誠懇,有質(zhì)拙和綿密,當然也有孤寂和蒼涼。在看慣了時尚中的搔首弄姿之后,這一份‘拙’和‘笨',便覺得有些難得。……若是將祝先生的書作與書法修養(yǎng)置諸時人之中,那當然是可親可敬的,那里邊有一種難得的質(zhì)素叫’平常心‘.”
祝嘉(1899-1995),字燕秋,海南文昌人。當代著名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和書法教育家。為人耿直質(zhì)樸、隨和真誠,不求聞達,孤清自守,卻胸羅萬卷,筆有千秋。畢生致力于碑學理論研究。1935年出版了首部著作《書學》,1941年完成中國第一部《書學史》,此后筆耕不輟,一生共撰寫書學專著七十種計360余萬字,是繼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為之后,二十世紀碑學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時也是碑學實踐大家,諸體皆能。曾任江蘇省書協(xié)顧問、祝嘉書學院名譽院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