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中國的文字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標識和信息傳播手斷,影響極為深遠,凝聚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聰明才智。從結繩記事到現(xiàn)代的漢字演變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文字留存于巖畫和龜甲、牛骨上,這些文字最早以畫的形式出現(xiàn),到象形文字、再到大篆、小篆、隸書、行草、楷書、宋體等的字體演變,載體和傳播途徑上從畫、刻、銘、書寫、印刷、到今天的數(shù)字化的變遷。由這些文字衍生的書法藝術,長盛不衰,今天,書法已經(jīng)失去了實用功能,但作為書法藝術本身卻充滿著無限的魅力仍然不斷的被傳承和發(fā)揚廣大。
那么,現(xiàn)在我們回到自然、回到中國文字形成的源頭,去探究中國古老的文字是怎么形成演變的。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史忠平教授通過圖文比對從文字的創(chuàng)造、形成、發(fā)展、演變作了專門的演究和梳理,厘清中國文字的的歷史脈絡,讓人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國文字和書法藝術,將為我們傳承、研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供理論參考依據(jù)。
從今日起鑫報\大 西 北 網(wǎng)將連載史忠平教授的研究成果《書法與自然》。請廣大讀者觀注。
觀物取象(二)
上一期我們通過個別典型字例說明了漢字對自然描摹的第一類情況——字形像人的整體形象或局部形象。
本期我們來講漢字對自然描摹的第二類情況,那就是在象形字中,有一部分字形像動物正面、頂面、側面的整體形象,或動物的頭部正面形象。
如甲骨文中的“鹿”字雖有不同的寫法,但都是表現(xiàn)一個長著大角,呈側面站在地上的鹿的形象(圖1-1、1-2、1-3)。再如“鳥”字,有時寫的簡約,有時寫的復雜,但也都像長著羽毛,有鋒利的喙的鳥的樣子(圖2-1、2-2、2-3)。
在甲骨文中,類似的描摹動物側面的字還有很多。如“馬”字像側面馬頭、鬃尾、四足之形(圖3-1、3-2);“虎”字像側面的虎頭、四足、虎尾、斑紋之形(圖4-1、4-2);“犬”字也是如孔子所說:“視犬之字如畫狗也”(圖5-1、5-2)。有意思的是,這些字都沒有像“鹿”字那樣,表現(xiàn)動物的正常站立姿態(tài),而是描繪了一個頭朝上,尾向下,四足朝向左邊的動物形象。
還有些字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分別對同一類動物的多種角度進行了描摹。如“龜”字的寫法中,既有以俯視角度描繪的背部形象,也有以平視角度描繪的側面形象,并且都準確的表現(xiàn)了龜?shù)奶卣鳎f是一幅四肢帶著重殼的烏龜?shù)木€描圖也不為過(圖6-1、6-2、6-3、6-4)。
除了表現(xiàn)動物全身側面、頂部形象之外,還有一些字是表現(xiàn)動物頭部正面形象的。如“牛”字,不僅像牛頭的正面,而且突出了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字形狀,以及向兩側弧形伸出的一對尖角(圖7-1、7-2)。再如“羊”字,描摹了羊面部短小,兩角向下盤曲的形象(圖8-1、8-2)。
總之,從這些與動物名稱有關的漢字中,不僅能看到先民們對自然物象細致入微的觀察,而且反映了他們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表現(xiàn)能力,當然,這更是他們智慧的體現(xiàn)。
?。ㄗⅲ号鋱D來自百度圖片)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