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莫斯科
焦淑滿撰文/攝影
秋日的莫斯科很美,猶如俄羅斯巡回畫派筆下的油畫:金色的夕陽余暉作背景,大片的白樺林、紅色的克里姆林宮、斯大林式建筑的尖頂及東正教大教堂的洋蔥頂夾雜在一起。在藍天白云綠草地的映襯下,似乎每處景象都在低聲吟唱。它們在唱些什么?你不禁會為此而心馳神往。
對莫斯科的向往,也許源于那首動聽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美妙的音符在莫斯科的夜空閃爍,莫斯科人的矜持給這座城市賦予了一種特殊的美。
森林中的城市
飛臨莫斯科上空,代表團的成員都為機窗外那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色而驚喜。茂密的森林,廣闊的湖面,蔥蘢的山丘,擁抱著這座城市。足跡所至,親身感受到莫斯科是一座“森林城市”。莫斯科位于奧卡河與伏爾加河之間,城區(qū)散布在7個山丘上。目前,每人平均擁有綠地3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占全市面積的33%,有11片自然森林,近100座占地約2000公頃的風(fēng)格各異的公園、800多個街心花園。
在列寧山上遠眺,莫斯科城的主色調(diào)是綠色。最為常見的綠化樹種是椴樹、白樺、歐洲赤松、橡樹等非常普通的鄉(xiāng)土樹種。高大的喬木構(gòu)成了城市綠色的主體,整個城市掩映在樹木之中。
莫斯科城市森林空間的均勻分布,為整個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了堅實的保證。由于城市綠化工作進展迅速,綠化面積不斷增加,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又有了棲身之地。在莫斯科,飛鳥成群,和平鴿比比皆是。可以想見,這些大自然的貴客光顧這座城市十分頻繁。
俄羅斯對城市森林的管理近乎自然,極少人為雕琢。管理人員主要的職責(zé)是對靠近路邊的地帶進行低強度的修剪和管護,他們把落葉掃進林地,使樹木處于自然生長狀態(tài)。
一位俄羅斯朋友告訴我們,“莫斯科”來源于卡巴爾達語,意為“密林”,古代莫斯科河岸原是茂密的樹林,近代莫斯科曾經(jīng)缺少綠色,一度被稱為“沙漠城市”。十月革命勝利后,該市加強綠化工作,即使在饑寒交迫的1918年,列寧仍下令嚴禁濫砍盜伐,市區(qū)的空地都種上樹木花草,長期的科學(xué)綠化,使今天的莫斯科重返森林懷抱。
據(jù)悉,到2020年前,莫斯科自然區(qū),即自然綜合體和備用自然區(qū)的綠化面積將達到城市總面積的40%。大型公園和森林公園的公用綠化面積將不低于10%。莫斯科的冬季很快就要到來,但莫斯科人并沒有因為冬季漫長而放棄栽種樹木。他們知道,綠色永遠是這座城市最美麗的風(fēng)景。雪去春來,烈日下、寒風(fēng)里,唯有綠色能讓人心怡神爽,把人引向希望與生機。
城市地標
莫斯科像極了北京,克里姆林宮和紅場,就像紫禁城和天安門廣場一樣不能不去。在俄語中,“紅色的”含有“美麗”之意,“紅場”的意思就是“美麗的廣場”。
我們走進慕名已久的莫斯科紅場。紅場位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西南與克里姆林宮相毗連,是莫斯科的著名廣場,也是莫斯科的象征之一,17世紀中葉起稱“紅場”。俄語的“紅”有“美麗”之意,故“紅場”亦即“美麗的廣場”。十月革命勝利后,莫斯科成為首都,紅場成為前蘇聯(lián)人民舉行慶?;顒印⒓瘯烷啽牡胤?。在漫長的歲月里,紅場雖經(jīng)過多次改建和修建,但它仍保持原樣,當(dāng)年由條石鋪就的地面,青光發(fā)亮,周圍襯以古老俄羅斯民族特色的建筑藝術(shù)群,顯得古樸、莊嚴、整潔。 (責(zé)任編輯:鑫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