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64年9月,突厥進犯幽州,入長城大掠而還。北齊調(diào)斛律金之子斛律羨為幽州刺史,斛律羨主持了對北京段長城的修建?!侗饼R書·斛律金傳附子羨傳》中記載:其間二百里中,凡有險要,或斬山筑城,或斷谷起障,并置立戍邏五十余所。
通過記載可以看出,北齊長城材質(zhì)與前代不同,建筑方法是奇特的。在我國幾千年的長城修筑歷史上,土長城為我國早期所筑的長城,即燕、秦、漢、晉長城,石條城磚砌筑長城是明長城,石壘長城則包括北齊、北周、隋長城。應(yīng)當說,石壘長城是北齊長城的首創(chuàng)。
北齊長城的建筑方法獨一無二,在修筑北京門頭溝、密云等地二百余里的長城時,有的甚至削掉山坡變成邊墻,有的用木頭做扦子壘起石墻,并建筑軍事?lián)c五十余處。
門頭溝區(qū)境內(nèi)目前發(fā)現(xiàn)的北齊長城現(xiàn)存僅7000米,但可以看到這兩種明顯的特征。
“斬山筑城”的建筑方式減省了人工搬運量。清水鎮(zhèn)江水河村東靈山長城的東南段和雁翅鎮(zhèn)房梁村長城,這兩段墻體原來是兩段自然山脊,用人工砍鑿削劈后得到的山石進行壘砌,以巨大的山巖進行連接。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那些如今已經(jīng)坍塌的墻體,全部是由大小基本相同的山石構(gòu)成,遠遠看去,好像是一道山脊被刀斧切成碎豆腐一般。東靈山長城墻長約1500米的山脊被分成9段,那些墻體的塊石一看就不是從別處運來的,而是山脊原來所有。
“斷谷起障”的建筑方式則增加了人工搬運石塊與夯筑壘砌的工序。“斷谷起障”通過人工壘砌墻體橫斷山谷形成屏障。通過實地考察,這種方式形成的墻體,做工要比“斬山筑城”的墻體形制精細些。一般先要夯平墻基,接著用碎石和土為墻芯,外面包以塊石進行壘砌。
凡斷谷起障均采用黃櫨木為城桿,其木材采自山西黃櫨嶺。宋末濟南人周密寫的《癸辛雜識》對此贊嘆道:“長城之房居人以積雨后,或得堅木于城土中,識者謂名黃櫨木,乃當時用以為城桿者,性極堅勁,不畏水濕而耐久,至今一兩千年,猶有如楹(柱)者,以之為城桿最佳,蓋筑城無以為桿不可。”
始建古北口、司馬臺長城 北齊修長城投入規(guī)模超秦朝
北齊長城給明長城北京段的修建打下了基礎(chǔ)。
北齊王朝雖然是個短命王朝,而修筑長城的里數(shù)之長,動員的人力之眾,修筑的次數(shù)之多,為歷代所罕見。
史料記載,北齊長城所用人力物力,大大超過之前各個朝代。秦始皇修筑出中國歷史上名頭最響的秦長城,不過派大將蒙恬率30萬人。北齊疆土、人口尚不及秦朝一半,派出的人數(shù)卻是秦朝的6倍,一下子派去這么多人修長城,相當于全國總?cè)丝诘?0%左右,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大大超過以往各朝代。
當時,北京地界修筑長城,都以夏口(今南口)為節(jié)點,有其軍事防御的深遠意義。今天的居庸關(guān),是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造而成。
密云司馬臺長城也是北齊長城的重要關(guān)口。明萬歷年間重修時將大部分北齊長城疊壓在明長城底下,現(xiàn)仍存一段偏離明長城的北齊長城,斷斷續(xù)續(xù)約六七里,起于司馬臺關(guān)門西山腳下,沿山脊在后川口與明代金山嶺長城連接。
古北口長城也是北齊年間出現(xiàn)的。羅哲文先生的《長城》一文中說, 古北口在早期并沒有長城,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的長城是從古北口以北很遠的地方經(jīng)過的。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所修自西河(今陜西榆林河)至山海關(guān)兩千多里的長城從這里經(jīng)過,古北口這一帶才有了長城。但是北齊長城比較低小,為土石所筑,現(xiàn)在遺跡已經(jīng)不多了。羅哲文先生認為,北齊修建的古北口長城規(guī)模還比較小,古北口真正成為雄關(guān),還是在明長城修建之后。
長城不僅是北齊的軍事屏障,還是北齊王朝斂財?shù)氖侄沃弧>佑龟P(guān)是最早實行納稅的關(guān)口,以至一度改名為“納款關(guān)”。無論從中原運往塞外的鐵器、綢緞等,還是從塞外運進中原的皮毛、馬匹等,統(tǒng)統(tǒng)都要納稅。
從高洋第一次修長城到高湛最后一次修長城,北齊王朝存在的27年間,幾乎有一多半的時間都在修長城。北齊的高氏帝王們,希望用高墻圈住一個永久的帝王夢,然而,北齊王朝還是很快覆滅了。長達數(shù)千里的長城,并不能確保高氏江山天長地久。
延伸閱讀
英國哈德良長城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