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出土于12號墓葬的用于火祭儀式的容器以及陶器。(圖片均由喀什地區(qū)博物館葛曉提供)
大西北網6月18日訊 6月17日,位于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āng)臨近塔什庫爾干河谷的黑白石條古墓群前期發(fā)掘工作結束,考古工作者發(fā)掘了六座古墓,出土近百件文物。在墓葬發(fā)掘中,考古工作者找到了拜火教文化遺存的證據。
參與發(fā)掘的喀什地區(qū)博物館工作人員葛曉說,7月還將對古墓葬群進行第二次發(fā)掘。
古墓葬發(fā)掘出土的文物中,既有來自中國南方的竹制品、絲綢,也有來自伊朗、伊拉克區(qū)域的玻璃或瑪瑙的料珠,墓地中還出土了絲綢、氈片和毛織物的碎片。除此之外,還有陶器、木器、銅器等百件文物。
主持本次考古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隊長巫新華認為,黑白石條古墓群為拜火教或起源于中亞提供了一個實證。
巫新華說,古墓群從三個方面論證是拜火教遺跡,一是地表黑白石條,象征著光明與黑暗的對立;二是墓葬所在臺地位置高爽,符合拜火教中選擇高潔葬地的要求;三是墓葬中出土人的頭骨、肢骨擺放散亂,均是二次下葬,符合拜火教葬俗。
本次發(fā)掘被編號為12號的墓是較為完整的一處墓葬,墓底有原木搭成的尸床,尸床上為一具男尸,其肢體西側則有一用于火祭儀式的容器。容器中間鑿出圓坑,出土時中間有15枚石子,坑的內壁被灼發(fā)黑。
內壁灼黑是將燒得炙熱的石子置于圓木的圓坑之中一起明火入葬,圓坑內壁被灼燒,入葬后火滅,內壁被灼成炭發(fā)黑。15是半月之數,明暗交界。這些都是拜火教的葬俗儀軌。
考古學家們希望,通過對這六座墓葬的發(fā)掘,能對拜火教文化遺存的墓葬有一個全面揭秘。
保存較為完整的12號墓葬。
鏈接
拜火教,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漢語文獻中稱祆教或火祆教,創(chuàng)立者瑣羅亞斯德,因此又叫瑣羅亞斯德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也是中亞等地的宗教。該教認為阿胡拉·馬茲達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chuàng)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創(chuàng)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馬茲達創(chuàng)造了物質世界,也創(chuàng)造了火,因此瑣羅亞斯德教把拜火作為他們的神圣職責。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