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空調(diào)建筑",民用稱為"自涼亭子",又稱"雨亭".當時,地位較高的大臣家里都建有這樣的"空調(diào)房",時長安市市長(京兆尹)王鉷家,便建有自涼亭子。自涼亭子的降溫效果可謂"當夏處之,凜若高秋".
現(xiàn)代學者考證,這種含有機械原理的制冷空調(diào)技術,并非是中國人發(fā)明和最早使用的,它源于拂菻國(東羅馬帝國),當時拂菻國的宮殿就帶有這種"空調(diào)".如果這個考證屬實的話,這種裝置當是中國最早的"進口空調(diào)".
明代用"空調(diào)井"降溫的"土室"
上述古代制冷設備,對一般有錢人來說仍屬消費不起的奢侈品,至于普通老百姓就更別說了。老百姓夏天怎么避暑?民間用不了"電風扇"、用不起"進口空調(diào)",但有土辦法。
比較常見的,有像曹操當年在鄴城建造大冷庫"冰井臺",挖深井采集冷氣,即在廳內(nèi)或是需要的房間挖一深井,上面用蓋子蓋妥,蓋子上鑿孔,夏天便有冷氣從下面出來,而冬天則有暖氣上來,保證廳堂溫度相對穩(wěn)定、宜人。
在保存下來的明清古民居中,常能看到這種 "土制空調(diào)".如在安徽皖南古民居中,大戶人家的廳室里就有這樣的"空調(diào)井".而且,其妙處多多,除了可以給房間降溫,還可作為地下"冰箱",將食品放進井內(nèi)保鮮、冷藏。
還有一種方法,在廳室內(nèi)埋置陶缸,形成陶井,夏天將冰塊放置其中,以降溫。這種陶井,更像不可移動的冷柜。這種降溫辦法,1950年考古發(fā)掘秦漢宮廷遺址時已有發(fā)現(xiàn),可見歷史很悠久,古人用得很早。
挖"空調(diào)井",僅是一種局部降溫辦法,最直接的是建低溫"空調(diào)房",古代民間比較流行的辦法是,建造類似于先秦時"窟室"一樣的地下室。這種房間在明代叫"土室",有點像窯洞,但又不完全是,"土室"類似于地道式建筑,各家的土室通過地道相連。
從明人謝肇淛《五雜俎·地部》所記分析,"土室"冬夏兩用,屬多功能房,還有防盜防匪功能,"至城近邊一帶,常作土室以避虜其中,若大廈,盡室處其中,封其隧道,固不啻金湯矣。"
"土室",又稱"土窖",實際上是原始人遺留下來的穴居風俗,至今尚存。除人用之避暑外,也可儲物儲糧等。
最后要說的是,古代無論貴賤,通常的夏季降溫用具是扇子,即便住在"空調(diào)房",也會搖扇子。遺憾的是,如今扇子似乎已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