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葬湖畔、長眠湖山”,西湖這塊山靈水秀之地,自古就是文人雅客、佳人才子、英雄豪杰鐘愛的安息之地。如今,杭州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墓葬超過60個,每逢佳節(jié)香火點點。但是,埋骨杭城的名人何止此數(shù),他們的墳冢安在,是否安好?清明之際,浙江在線記者尋訪幾處被人遺忘的名人墓葬,重拾舊事,緬古惜今。
古來多少英雄墓,埋遍西湖南北山。清明將至,杭州西湖的名人墓前,擺放起花圈、果盤,祭拜的后人絡(luò)繹不絕,而清朝人魏源安眠的九曜山里略顯冷清。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他的著作《海國圖志》詳敘世界地理和各國歷史政治、風(fēng)土人情,主張學(xué)習(xí)西方科學(xué)技術(shù),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變革思想,堪稱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
資料顯示,魏源63歲時來到杭州,潛心佛學(xué),次年身故后葬在方家峪(就是闊石板路151號的屋后)。清明細雨還未落下,浙江在線記者循著“方家峪”這個地名踏上闊石板路,尋訪魏源之墓。
初到杭州便與西湖山水結(jié)緣 魏源歷經(jīng)人生坎坷潛心佛學(xué)
1828年夏,魏源在參加禮部會試前,游覽杭州。和其他文人一樣,他被西湖的山水美景陶醉,初識便已結(jié)緣。在杭州,他和好友龔自珍、錢林研習(xí)佛學(xué),相當(dāng)快意。
此后,時局動亂,魏源目睹民間起義,深感清朝政府腐敗不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了,外國人入侵造成的民族危機,更激發(fā)了他的愛國熱情。這時,他滿心想的是考取功名報效國家。無奈,他在科舉中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直至1845年,時年51歲的魏源才考中進士。
知天命后,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為官期間,魏源受清政府在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刺激,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他認(rèn)為,積弊多年的清政府,須徹底改革、向先進國家學(xué)習(xí),才可能富強。這些思想,在他的《海國圖志》中已有詳細的敘述??上У氖牵环陼r,清政府并不重視魏源的著述。
在經(jīng)歷了罷官、復(fù)職、辭官后,受盡人生坎坷的魏源身心俱疲,從研究經(jīng)世致用的學(xué)說,改為潛心佛學(xué)。1857年3月26日,在杭州東園僧舍鉆研佛典的他結(jié)束人生修行,享年64歲,死后葬于現(xiàn)在杭州闊石板后的九曜山方家峪。
附近居民大都不知魏源是誰 有人以為他是個清朝記者
從“闊石板”下車,步上青石板路,在狹長的小巷中穿行,記者期待著與魏源“會面”.史料記載,魏源墓就位于闊石板151號屋后九曜山方家峪的山坡上。
除了外圍道路夠一輛汽車通行外,闊石板居民區(qū)的巷子十分狹窄,蜿蜒延伸的坡道僅容兩個成年人并排行走,甩甩手就可能碰到指尖。
小巷沿著山勢向上抬升,盡頭就是九曜山山林深處。魏源的墓地究竟在哪?一路走一路問,當(dāng)?shù)厝说幕卮鸲际菗u頭,直到闊石板路151號門牌出現(xiàn)。
“你租房子嗎?”正在洗菜的女人聽見一陣狗叫,便知道有人進門了,抬起頭問完繼續(xù)干活。
“大姐,不好意思,我不租房子。請問您知道魏源墓在哪里嗎?”
“你找的是不是找那個記者的墓,第一個出國的中國記者?”大姐的丈夫姓周,他家至少有3代人住在這里,與魏源是“鄰居”.農(nóng)村婦女誤認(rèn)魏源是清朝記者,確實有點可笑,不過她叫得出魏源的名字,還是讓人感到欣慰。
在她的指揮下,穿過雜亂的灌木從,避開亂石枯枝,透過一大片茂密樟樹,記者終于看到了灰青色的石碑--魏源墓地紀(jì)念碑,壓在一棵撲倒的樟樹下。這一尋找過程確實費力,既沒有路標(biāo),也沒有標(biāo)志引導(dǎo),就算是經(jīng)常上山的當(dāng)?shù)厝?,不特別留意也會漏過。
在魏源墓前稍待片刻,天色就已經(jīng)暗了下來,記者在“魏源墓地紀(jì)念碑”前奠酒以示吊唁,轉(zhuǎn)身下山。一百多年前的魏源何等博學(xué),卻始終不得志;如今世人熟知他的作為,卻遺忘其陵墓,不免感慨。
魏源墓址由民間學(xué)者丁云川發(fā)現(xiàn) 遺憾的是墓址確認(rèn)后隨即被盜
魏源墓址的發(fā)現(xiàn),不得不提到一位民間學(xué)者,他就是杭州人丁云川。熱衷搜尋西湖名人墓葬的丁云川,在十幾年前隨意翻閱報紙時,看到“魏源墓已經(jīng)沒有了”的消息。他記得翻閱《西湖志》時有印象,魏源墓不是“沒了”,而是墓碑被毀、墓址難尋。
魏源墓究竟在哪里,史書上并沒有詳細的記載,只用只言片語說是在“南屏山方家峪”一帶。此后,丁云川開始查資料,尋找魏源墓。其實,方家峪就是闊石板附近一帶的山坡,只是當(dāng)?shù)厝艘呀?jīng)叫不出這個老地名。
丁云川花費兩三年時間找到“魏源墓在九曜山方家峪”的信息,還幸運地訪問到魏源墓的守墓人,也就是俗稱的“墳親”--沈連娣。
沈連娣告訴丁云川,上世紀(jì)50年代,魏源的后人從南京趕來杭州掃墓。那時,她還是小女孩,由祖父帶著去過魏源墓,彼時墓碑還在。沈連娣回憶,“文革”時墓碑被毀,大半塊碑石被村民搬回家,砌在了豬圈里……
丁云川說,他當(dāng)時問沈連娣,知道墓址在哪里嗎?沈連娣說能找到,不過九曜山封山育林幾十年,林深葉密,連路都沒有。他好說歹說,沈連娣才答應(yīng)陪同走一趟。
上山的路確實難走,灌木林里也辨不清方向,他們在荊棘叢中鉆進鉆出,費盡力氣終于找到了兩個墳包。經(jīng)歷過歲月洗禮,那兩個土包外形看起來一模一樣,沈連娣稱魏源墓就是其中之一,可到底哪一座,沒人分得清。
根據(jù)史料和沈連娣的確認(rèn),杭州市園文局2005年在兩個墳包前樹了“魏源墓地紀(jì)念碑”,確認(rèn)了魏源墓址。遺憾的是,之后魏源墓遭到盜賊破壞,盜洞現(xiàn)在還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