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在煤山自盡,大明滅亡。在這18年逐鹿鼎革的亂世之中,曾經(jīng)涌現(xiàn)出一位太監(jiān)界的奇人——此人姓龐,名天壽,崇禎在位的時候是內(nèi)廷御馬太監(jiān)。不過他除了太監(jiān)這個身份以外,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身份,他是個天主教信徒。
龐天壽信教以后,表現(xiàn)得相當(dāng)虔誠,跟京城以及南方的教會人士一直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
李自成進北京,龐天壽轉(zhuǎn)投在福州稱帝的唐王朱聿鍵。一上任,龐天壽就接了一個重要任務(wù):和傳教士畢方濟前往澳門,向葡萄牙人求助。在澳門,龐天壽的天主教徒背景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澳門葡人組建了一支雇傭軍,擁有300名火槍兵和6門大炮。
可惜隊伍剛組織好,福州也陷落了。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登基,改元永歷。龐天壽趕緊帶著這支雇傭軍趕去支援。葡萄牙火槍兵為了保衛(wèi)明朝皇帝,在桂林與清軍大戰(zhàn)。結(jié)果數(shù)場大戰(zhàn),清軍李成棟、尚可喜所部先后被打得大敗,讓永歷小朝廷得以茍延殘喘。
桂林大捷之后,龐天壽開始了宮廷傳教活動。人在絕望之際,最易投身信仰。永歷皇帝和親眷一路顛沛流離,早已如驚弓之鳥,再聽龐天壽的勸教之言,如聞綸音,只盼天主降下慈悲,拯救信民于水火。
于是,中國宮廷高層第一次出現(xiàn)了皈依天主的熱潮。在龐天壽的引導(dǎo)下,皇太后馬氏和蕭氏,分別改教名為瑪利亞和烈納;正宮皇后王氏,改教名為亞納,在宮中對圣母像日夜叩拜。就連永歷帝的太子,都受洗改了個教名叫康斯坦丁,后來嫌太拗口,簡稱當(dāng)定。
龐天壽甚至還代表皇帝,給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世、耶穌會會長和威尼斯共和國寫了三封信,懇求派遣援軍,以保大明平安。如今這些信箋還保留在梵蒂岡。羅馬教皇得信以后,特意回書慰勉。可惜還沒等這封信送回來,永歷小朝廷便已覆亡。中國歷史上最接近天主教信仰的皇室,就此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