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韻,向有十大名曲一說。據專家考證,這些名曲的原始樂譜大都失傳,今天流傳的不少譜本都是后人偽托之作。這些樂曲被歷代樂師冠以十大古典名曲,以歷史典故為旁襯,從而借古人之舊事以壯聲勢。大多數人并非行家,雖偶爾聆聽古曲,覺得好聽,卻不知其深刻內涵。其實每首古曲背后都有著一段軼事。
《平沙落雁》 此曲描寫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盤旋顧盼的情景。據說明朝飽受內憂外患困擾,天下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此曲“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此曲包涵了對懷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勵志,和對因言獲罪而退隱山林者的慰藉。
《夕陽蕭鼓》 是琵琶文曲,有人認為此曲的立意,來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事實上歷史上更多人認為它的音樂意境,來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詩。此曲所描述的那種畫韻詩境盡現于眼前,使人有如夢回唐朝,進而無限感懷大唐盛世之萬千氣象。
《漢宮秋月》 秋風習習,月亮高掛,宮墻內多少眼淚,無盡的等待和期盼,只落的滿頭百發(fā)。據載,《漢宮秋月》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人生遭遇的同情。
《十面埋伏》 公元前202前,楚漢雙方會戰(zhàn)于垓下,后人根據這場戰(zhàn)爭作了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在此曲高昂的曲調中,傳來的不僅僅是勝利者的歡快的號角,還有失敗者非凡的氣概。
《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楚襄王問宋玉,先生有什么隱藏的德行么?為何士民眾庶不怎么稱譽你???宋玉說,有歌者客于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國中和者有數千人。“陽春白雪”是當時楚國一種高級歌曲,能唱和的人自然很少。那些平凡的人,怎能了解我們的作為呢?
《高山流水》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嘆道:“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于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后來在《呂氏春秋》中還記載著: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漁樵問答》 《三國演義》開篇詞中的幾句“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可做古曲《漁樵問答》的妙解。塵世間萬般滯重,在《漁樵問答》飄逸瀟灑的旋律中煙消云散。此境界令人嘆服。
《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潔,歷來是文人墨客詠嘆的對象。“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復演奏三次。樂曲通過歌頌梅花不畏寒霜的頑強性格,來贊譽具有高尚情操之人。它的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事。
《胡笳十八拍》 郭沫若稱它是一首自《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曹操得知好友蔡邕之女蔡文姬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將她贖回,而兩個年幼的兒子卻不得不留在匈奴,后人稱這段史實為“文姬歸漢”.文姬歸漢后,悲嘆母子天各一方,畢生不得相見,便寫下了此曲。
《廣陵散》 此曲是一首曲調較為激昂的古琴曲,它的背后,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此曲最早出現在東漢蔡邕的《琴操》里,這個故事被蔡邕取名為“聶政刺韓王”.聶政時代大約六百多年后,西晉一位才智超絕的人物,使《廣陵散》成為千古絕響。此人就是“竹林七賢”中最有影響力的嵇康。嵇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殺害,臨上刑場時彈奏了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