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黑手伸向漢晉“綿竹城” 基層文物保護面臨尷尬

時間:2016-02-25 08:01來源:大西北網-華西都市報 作者:唐金龍 點擊: 載入中...

    2月15日,一條關于“德陽市旌陽區(qū)黃許鎮(zhèn)新龍村農田里古墓被盜,旁邊就是漢晉綿竹城遺址,或威脅文物保護單位”的微博,讓本來在田間地頭默默無聞了多年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綿竹城遺址”一下子火遍網絡。


    德陽市旌陽區(qū)文管所相關負責人會同黃許鎮(zhèn)負責人前往實地查看,確定新龍村農田里有盜洞,但不在綿竹城遺址保護區(qū)范圍內,“打了幾個洞,估計是沒有挖到什么東西就走了”.


    華西都市報記者調查發(fā)現,雖然這些盜洞不在“保護范圍”,卻在“建設控制地帶”,目標直指綿竹城遺址。而負責綿竹城保護的旌陽區(qū)文管所,四名工作人員要管護轄區(qū)內兩三百處文物古跡。資金不足和缺少專門人員,讓基層文保工作陷入有心無力的窘境。漢晉綿竹城


    諸葛亮兒孫陣亡地


    漢晉“綿竹城”位于德陽市旌陽區(qū)黃許鎮(zhèn)北3公里綿遠河西岸臺地。相傳,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及長孫諸葛尚即戰(zhàn)死于此。


    2007年6月,該遺址被確立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直擊


    農田現盜洞,土堆殘留漢磚和陶片


    “盜掘的時間應該是在臘月至春節(jié)期間,估計沒有挖到什么東西就走了”


    2月15日,網友“xiao濰”發(fā)微博稱:在位于旌陽區(qū)黃許鎮(zhèn)新龍村農田里發(fā)現古墓被盜,旁邊就是漢晉綿竹城遺址,或威脅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漢晉綿竹城遺址是1986年文物普查時被發(fā)現的,2007年6月被確立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網友所發(fā)現的這個被盜古墓,位于新龍村一塊沒有種糧食的農田,有兩個明顯的洞,其中一個洞口大約有1平方米,深約1米左右,四處散落的泥土里有不少的磚塊,上面有菱形圖案。


    日前,記者來到事發(fā)地。這是一塊高臺地,一邊是公路,一邊是池塘。


    新龍村村主任尹華波介紹說,池塘是很多年前磚廠取土后形成的,沒有回填,就成了水塘。


    在發(fā)現盜洞的沒有栽種的農田里,盜洞已經回填。尹華波從土堆里用手扒拉兩下,便撿出小的磚塊和陶片,“這個磚塊是漢磚上的,但是這個陶片專家說是現代的。”


    記者看到,盜洞不僅出現在空地里,還出現在一旁的麥田中。


    麥田里的盜洞距離綿竹城遺址的界樁大約五六十米,也已經回填,新翻的黃土在一片綠色中顯得格外刺眼。


    尹華波介紹說,這些盜洞出現的時間應該是在去年臘月至今年春節(jié)期間,盜挖者都是晚上來,“打了幾個洞,估計是沒有挖到什么東西就走了。”


    尹華波說,在這個地方出現漢磚很常見,“當年的磚廠取土的時候,把土里的磚塊挑出來要么在不遠處挖個洞埋了,要么就堆在不取土的地方。”


    記者跟隨他走進盜洞旁的一片小樹林,果然這里到處都扔著漢磚,就連林中小道的路基都是用漢磚砌起來的,“以前這個林子里還有一條排水溝,三面都是石板石條子,很漂亮,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被填了。”尹華波的記憶里,還有很多關于綿竹城遺址的印象,但都只存在他的記憶里。


    調查


    不在保護區(qū)內,但在“建筑控制帶”


    “對于古文化遺址,不論是保護范圍還是建筑控制地帶都應屬于文物范疇”


    旌陽區(qū)文管所的相關負責人在收到綿竹城遺址區(qū)出現盜洞的消息后,也第一時間趕往事發(fā)現場。


    經現場查看,該負責人表示,有菱形圖文的磚屬于漢磚,盜洞不在遺址保護區(qū)內,“這里以前有個磚廠,在沒有發(fā)現綿竹城遺址的時候,磚廠取土,挖出不少漢磚,就在取土區(qū)較遠的地方挖個坑埋了。”


    黃許鎮(zhèn)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綿竹城遺址范圍比較大,“東北至綿遠河,西至獐子堰,南至尹家梁子、上店子梁子一線,向外延伸20米”,覆蓋了好幾個村子,監(jiān)管起來有一定難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記者注意到,雖然這些盜洞出現的地方距離界樁最近的也有五六十米,不在外延的20米范圍內,但是卻在“建設控制地帶”.


    在《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四川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的通知》中關于綿竹城遺址除了保護范圍外,還明確了建設控制地帶,“東北與保護范圍重合,西至保護范圍西緣外延100米,南至保護范圍南緣外延100米”.


    此次盜洞出現的農田,正是在南緣外延的100米內。


    旌陽區(qū)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盜洞基本肯定是盜墓人員將以前磚廠填埋磚塊的地方挖開了,“挖了一米深,發(fā)現里面是凌亂堆放的漢磚,又換地方,最后發(fā)現還是這樣。連續(xù)四次后,放棄了。”


    對于一些破碎的陶片,文管所專家認為實際價值并不大,但這些盜洞已經屬于違法犯罪,已經向當地派出所報案。


    四川省文化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負責人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論是在保護范圍還是控制范圍,這種盜掘行為都屬于違法行為,他說,“對于古文化遺址,不像建筑物那樣以圍墻為界,它不論是保護范圍還是建筑控制地帶都應該屬于文物范疇。”


    他認為,公安機關應該根據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立案調查。


    難題


    “綿竹城”保護范圍600多畝


    委托一位大爺巡查,每年補貼600元


    為何盜洞是被網友發(fā)現?“當地村民認為盜洞沒有出現在保護范圍,沒有重視”


    出現盜洞的高臺,距離馬路還隔著幾塊農田,那么盜墓者為什么會盯上這個地方呢?


    新龍村村主任尹華波告訴記者,磚廠以前在取土的時候挖出過青銅劍等文物,估計是這些盜墓者聽說了這些消息,盯上了這里,“這個地方平日里除了干農活的老百姓,一般有誰會走到這里來嘛。”


    關于這個地方出土過青銅劍等文物的說法,記者也在旌陽區(qū)文管所得到了證實。


    在這里,記者還了解到了綿竹城遺址的由來。該負責人介紹說,以前這個地方叫“土將臺遺址”,因為有一個很高的土點將臺而得名。后來發(fā)現了帶有“綿竹城”字樣的漢磚,而且不止一塊,于是便把這里改稱為“綿竹城遺址”.


    這片遺址的保護范圍有600多畝,上面生活著200多戶農家,“我們在綿竹城遺址確立為市級文保單位后,便來到村里,召集村民代表,向他們宣傳文物保護工作。”旌陽區(qū)文管所負責人稱,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任何與該文物主體無關的建設工程項目,盡量對遺址保持原狀。


    該負責人說,每年他們也會到村里走訪,向村民講解,“這是我到文管所工作十年來,第一次出現這樣的事情。”


    據介紹,旌陽區(qū)文管所也委托一位邱姓大爺對遺址區(qū)展開定時的巡查,每年給他發(fā)600元的補貼。


    對于為什么出現盜洞差不多半個月后才被網友發(fā)現并通過微博傳播,該負責人說,通過了解,當地老百姓認為盜洞沒有出現在保護范圍,也就是界樁范圍,因此才沒有重視。


    “我們就在這個盜洞出現的田里,召集了鎮(zhèn)村干部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向他們現場講解,告知他們今后即便是出現在界樁外附近的地方,也要及時上報。”該負責人說,因為遺址雖然目前有這樣一個保護范圍的確認,但不能保證今后不會擴大。


    據介紹,發(fā)現盜洞的網友是一位漢文化愛好者,梳著發(fā)髻,經常走進村里山間去尋訪漢文化古跡。“我們也把這位網友請到了現場,向他表示感謝的同時,也與他交流了關于這些盜洞的情況。”旌陽區(qū)文管所負責人介紹,呼吁全社會一起來關注文物保護工作。


    窘境


    文管所4名工作人員負責兩三百處古跡


    “經費和人員的不足,是基層文保工作的一個普遍現象”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類似于綿竹城遺址這樣的文物保護單位,在旌陽、德陽乃至全省,還有很多,但大多都沒有專人負責看管和維護。


    “我們鎮(zhèn)上主要是加強對老百姓的宣講,同時組織村干部和民兵以及部分群眾加強對文保區(qū)域的巡查力度。”黃許鎮(zhèn)相關負責人介紹,鎮(zhèn)上每年也會拿出一部分資金來進行補貼,但都比較少。


    而旌陽區(qū)文管所,轄區(qū)內有兩三百處文物古跡需要保護,負責該項工作的區(qū)文管所只有四名人員。


    雖然旌陽區(qū)每年也給文管所撥付一定的資金用來進行文保工作,但是具體到綿竹城這樣一個文保單位,資金相對就很少了。據了解,文管所委托的看護人每年可以領到600元的補貼。如果村民發(fā)現盜挖等行為進行舉報的話,可以得到一百至兩百不等的獎勵。


    區(qū)級財政的文保資金,不會劃撥到鄉(xiāng)鎮(zhèn)一級,鄉(xiāng)鎮(zhèn)只能自己想辦法列專項資金。


    資金的不足和缺少專門人員,或許是基層文保工作的一個現實問題。


    四川省文化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負責人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七條規(guī)定,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物的義務,而且規(guī)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yè)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希望地方政府部門引起重視,加大文物保護機構人員的組織建設,增加經費的投入,“經費和人員的不足,是基層文保工作的一個普遍現象。”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德陽農田現多處盜洞 直逼漢晉“綿竹城遺址”
  • 湖南張家界發(fā)現漢晉時期煉鐵遺址
  • 西藏首次出土漢晉時期絲織品 距今1800多年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