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舟曲境內的古城遺址

時間:2012-03-12 15:45來源:中國甘肅網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舟曲縣域古為羌戎居所,東臨隴南重鎮(zhèn)武都,西連甘南重地迭部,地域廣袤,資源富饒,是華夏始祖——羌族繁衍生息的區(qū)域之一。位于今舟曲縣東南白龍江南岸臺地的華陽城遺址,遺城周山環(huán)拱,依江憑險。



 

故址

 

 

黑峪寺

 

點擊瀏覽下一張

 

石門溝棧道遺址




  舟曲縣域古為羌戎居所,東臨隴南重鎮(zhèn)武都,西連甘南重地迭部,地域廣袤,資源富饒,是華夏始祖——羌族繁衍生息的區(qū)域之一。在遠古時期,舟曲縣域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白龍江谷底良好的土質為原始耕鋤農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除史料記載的“三苗北徙三危”、與洮河、白龍江流域土著民族融為羌族的記載之外,舟曲歷史散見于各朝史料。

  舟曲縣境自秦置羌道起,于邊陲高山、大河之咽喉筑城圍寨、漢至清,時有筑城設堡之舉。可以這樣說,在封建王朝漫長的變換更迭中,這些留在舟曲境內的一座座古城遺址讓我們看到的是一段段狼煙烽火、金戈鐵馬的歷史畫卷。

  坪定古城

  位于舟曲西北坪定鄉(xiāng)西2公里的西寨城,經有關專家考證為漢代前羌道治所。記者在舟曲采訪時曾聽聞過這樣的民謠:“西口子”、“石城″”及“先有坪定石頭城,后有萬里長城”。據《舟曲縣志》記載,西寨城的面積約30600平方米。東依山崖,西、南臨險溝,北靠山丘。城中有內城遺跡。西寨城先后出土粗泥質灰陶罐片及秦“半兩”銅幣。遺址東南角外墩臺遺址也曾發(fā)現繩紋灰陶殘片及秦“半兩”銅幣等。從出土文物及筑城時的部分歷史記載可以推斷,西寨城建筑時間大約在秦代,這也是舟曲迄今發(fā)現最早的古城。

  而作為西漢早期羌道治所的坪定城,其遺址在今天的坪定村西南高臺地,略呈長方形,東南隅幾處內殘墻有夾棍眼,高約10-12米。遺址面積約12400平方米,出土粗布紋瓦片,侈口圓腹繩紋灰陶罐、斂口缽殘片及漢小磚。據當地文化部門推定為漢代建筑。

  西固城遺址

  在甘南州很多志書及史料中記載的西固城就是今天的舟曲縣城。史料記載,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飛將軍李廣征西域匈奴,于原羌道新置武都郡,選治于今舟曲縣西關。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漢開西南夷,于洛峪另置武都郡。從此羌道歸隴西郡管轄。后武帝改道曰縣,始有羌縣。據清人丁謙《梁書·夷貊傳地理志考證》記載:宕昌故城當在階州(武都)西,西固所城也。據當地研究者考證,現在位于北城外一段12米長的外城墻,留存8孔夾棍眼,是典型的漢代筑城風格,另外在城內出土一件小型銅鼎,飾饕餮紋,鼎底鐫篆隸“漢世金鼎”文字,同時,還出土“貨布”銅幣。據文物部門考證,這些文物都屬于漢代遺存。

  隨著朝代更迭和屬地管轄的變遷,西固城在宋朝時為福津故城鎮(zhèn),屬階州所轄。宋高宗紹興二十年(1150),福津縣令張俊臣筑西固堡。據《階州續(xù)志》記載:明洪武十年四(1381)千戶姚福拓筑西固新城,原西固堡(舊城)為西關。

  解放后,原西固城大部分城墻被毀,目前僅殘存城北和東部一段墻跡。

  大峪城群遺址

  被稱為甘南第一勝景的大峪溝縱深20公里。峪口石峽鎖控,地勢險峻異常。自古以來,此地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至今依稀可見很多古城遺址。馬蓮坪城堡坐落在頂部,溪嶺城堡與附近陽面山站力城(堡)形成居高臨下的三角陣。另有半溝,年藏、站個咱、得力坎、多拉、陽坡、老地(1958年毀為耕地)、大峪坪上坪、閃坎、大崖、少下等10多處漢城遺址。近年來,從大峪上坪、年藏、陽坡、大崖等城地出土有脊雙翼式銅箭簇和其他銅兵器來看,古時此地為戍邊駐防的重地。

  據舟曲縣文化局工作人員介紹,大峪上坪古城外原存一處高約8米,底周約16米的骨灰塔堆。該塔在1958年墾地平時,當地群眾發(fā)現骨灰中有數以千計的有脊雙翼式銅箭簇及灰陶罐,并且發(fā)現蜀漢銅幣多枚??脊湃藛T據此推斷,這座遺址是古代軍事戰(zhàn)役后留下來的。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近年來當地文化部門先后在下坪東、西、南壁崖及村中地段,發(fā)現了多處貫通的地下平直甬道和多口崖洞工事。

  瓜咱古城

  西晉末年,地方豪強割據勢力日烈。以白龍江流域為活動中心的參狼羌支宕昌羌豪勤自稱為王。西晉懷帝嘉元年(307)劃地稱宕昌國,至周武帝天和元年(566)間,今舟曲縣境皆屬宕昌國管轄。東晉、十六國時,舟曲縣域為雍秦二州武都郡,南秦州武都郡、仇池郡。北魏時為南秦州,東益州武都郡。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六年滅宕昌后,以宕昌置宕州,設宕州總管府,并轄宕昌郡,舟曲地屬甘松(治懷道)、宕昌兩郡。

  瓜咱古城遺址坐落在白龍江南岸一階地峰迭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瓜咱村。舊時人們稱之為蓮花城。因城形似蓮花(民間又稱之為梅花城)而得名。城周地勢險峻。其東武都山(疑古宕昌山)高聳入云。古城遺址現在還保存著南、北、東墻跡,長三百多米。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瓜咱古城先后發(fā)掘出了泥質侈口一刺紋雙耳陶罐、細頸灰陶瓶,斂口缽綠瓷及粗褐、白釉瓷片,銅質殘兵器等。據舟曲縣文化局工作人員介紹,瓜咱古城中出土的陶器表光滑,腹飾曲線紋。由此可見當時流傳到這個地方的制陶器皿已較為先進了。

  瓜咱古城的有關考古發(fā)掘,也給后來宕昌的地名考證提供了一個佐證,據《甘肅地理沿革圖表.仇池楊氐》:今舟曲西北瓜咱地帶有宕昌一名。另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羌道縣羌水出塞外,東南流經宕昌城東,又東南流經婆川城(大川梁家壩)東南。

  《階州直隸州續(xù)志》:“后秦仇池增宕昌、在白龍江之上。”據相關資料記載表明,始筑于漢代的瓜咱古城,應該是宕昌早期的王城。

  位于瓜咱城東南咀村文化遺址附近的牛頭城遺址被認為是瓜咱古城的衛(wèi)城。牛頭城,舊時被稱作牛頭關。其東、南、北臨險坡。地勢險峻,被當地人稱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過去公路未通時,行人進出瓜咱須經此關。

  宕州古城

  唐初廢郡置州,以州領縣。高祖武德元年(618)設隴右道宕州、階州(武州)。宕州轄懷道、良恭、和戎,舟曲地屬懷道縣和福津縣。伍德二年,宕州歸秦州總管府轄。后又屬岷州總管府。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宕州與懷道移治今舟曲西。三年(629),撤和戎,入懷道縣。唐玄宗開元二年(714),置隴右節(jié)度使,今舟曲屬隴右宕州。天寶元年(742),宕州改為懷道郡,治所懷道縣。安史之亂后肅宗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懷道郡改為宕州。自唐肅宗上元二年宕州懷道縣具陷于吐蕃一直到五代,舟曲全境仍為吐蕃所控制。

  峰迭城距舟曲縣峰迭鄉(xiāng)西北3.5公里的白龍江南岸洪積灘,長方形,面積約42500平方米,城跡猶存。據近年來考古發(fā)現曾出土陶筒、布紋瓦片和排列整齊的方磚。1975年版《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注唐懷道位舟曲峰迭。另據唐人李志甫撰《元和郡縣志》:懷道縣(宕州、懷道治所易地巴藏),東距宕昌故城五十二里。按舊程計,峰迭曾為宕昌故城。

  位于今舟曲縣東南白龍江南岸臺地的華陽城遺址,遺城周山環(huán)拱,依江憑險。東南峰脊和城地墩臺、廢城墻、石筑墻殘跡猶存。城址面積約23500平方米,地表有泥質灰陶罐腹殘片和褐、灰白殘瓷片、大板瓦、粗布紋瓦、有脊雙翼式銅箭簇。另出土一枚“當司馬”銅質印章。

  據史料記載,北宋初年,舟曲還在吐蕃地方政權控制之下。直到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王韶收岷、宕、洮、疊四城,舟曲全境才重新歸中央政權管轄,宋設秦風路階州福津縣。后元朝時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廢福津縣,并入階州,屬陜西行省鞏昌總帥府,舟曲境為階州轄地。

  據唐人李志甫撰《元和郡縣志》記載:“宕州,東南至武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迭州二百五十里”。“宕昌故城今為交和戌,縣東五十二里……”按照這個記載來推斷,宕州(懷道)古城的位置很可能在現在舟曲縣的巴藏鄉(xiāng)境內。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甘肅清水:從軒轅故里尋覓華夏文明源頭
  • 甘肅文物普查:舟曲發(fā)現北宋茶馬古道遺址
  • 合水宋代墓葬與磚雕藝術
  • 甘肅金塔境內沙漠新發(fā)現漢長城24公里
  • 甘肅境內發(fā)現31平方公里平頂冰川遺跡
  • 錯鄂湖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