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塊雄渾遼闊的邊陲寶地上,流傳著一種千年不衰的民間古老舞蹈——社火,以其美麗的傳說、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隆重熱烈的喜慶氣氛,不斷滋養(yǎng)、熏陶著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在這里的人們,成為中華民族瑰麗無比的民俗文化海洋里一朵光彩奪目的奇葩。
悠久美麗的起源
在遠古時期,人類的生產力極其低下,對自然界的一些現象無法解釋,而土地又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對土地極其珍視,于是人們就模仿動物的動作和聲音,來祈求上蒼的保佑,產生了最早的自然物圖騰崇拜。據《禮記·祭法》中載:“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為社。”民俗學家顧頡剛先生在《古史辨·第一冊首序》中的記述是:“社是土地之神,從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鄉(xiāng)村祭神的結合,迎神送崇的廟會,朝頂進香的香會,都是社會的變相。”隨著歲月的流失,這種圖騰崇拜,逐漸演變?yōu)橐环N民間慶賀重要節(jié)日的舞蹈——社火。社為土地神,則社火即為祭祀土地的儀式。酒泉社火,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千百年來一直保持著它原始、淳樸的古老風貌。
據《酒泉史話》記載,酒泉社火的起源有著兩種很久遠的民間傳說:
“護清官”。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清官叫莊王。由于奸臣的陷害,皇上降旨要將莊王滿門抄斬,百姓聞訊后,便將莊王全家化裝,混雜在社火隊伍中逃出城外,莊王一家才得以幸免。其時正值正月十五鬧元宵,因而留下了每年春節(jié)辦社火的風俗。
火化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原屬酒泉)。有一年,東海龍王的三太子化作人形來到居延城游玩,在街上看到一位美麗的姑娘,想霸占她,被百姓們揍了一頓。三太子回到龍宮向父王告惡狀,龍王十分生氣,請求玉帝懲處居延百姓,玉帝降旨火化居延。關帝圣君得信后,決意拯救居延百姓,于是變作老嫗來到一戶人家求食,臨走時留詩一首:“正月十五月渾黃,預防災星起南方。紅燈高懸庭堂外,夜過子時兇化禪。”這家人不解其意,請老學者破解。老學者說:“詩中說正月十五,月色渾黃不明,南方者丙丁火也,有火災。要你在門前掛個紅燈,這樣可以化兇為吉。”這家人把掛燈避災的消息告訴了親友,一傳十,十傳百,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城里家家掛起紅燈。關帝圣君向玉帝稟報說:“居延已經火化。”玉帝站立云端,見居延一帶一片火海,信以為真,遂作罷論。
傳說歸傳說,但據《肅州史話》記載:“漢代移民屯田,開發(fā)肅州,不僅增強了邊防實力,而且促進了酒泉乃至河西生產力的發(fā)展。”同樣,這種移民屯田的治國措施,使大江南北不同的人們匯聚于此,使得本地的文化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酒泉社火自然也體現出一種多民族文化共通融合的大局面,歷經兩千多年,歷久彌新。
豐富多彩的內容
酒泉社火的豐富性是毋庸置疑的。它種類繁多,有20多種,僅目前沒有失傳的就有踩高蹺、游旱船、地蹦子、舞龍燈、舞獅子、竹馬子、頂燈舞、桶子舞、大頭和尚、太平車、太平鼓、二鬼打架、鐵芯子、單杠橋、打節(jié)鞭、皮褂子(野火會)、耍牦牛、打熊舞、跑驢、喇嘛舞等。其中踩高蹺、游旱船、地蹦子等在酒泉市肅州區(qū)一帶很常見,也很特別,深受群眾喜愛。
首先是高蹺,所有參加表演的人員都必須依照戲劇臉譜扮相,濃妝艷抹,身著戲服登場,腳上綁著1米多高的木棍,隨著鏗鏹有力的鑼鼓聲有節(jié)奏地變換著不同的隊形和花樣,人物內容豐富,有《鍘美案》、《蘇三起解》、《楊家將》、《三國演義》、《西游記》、《八仙過海》,還有工人、農民、學生、商人等角色。
游旱船的旱船道具通常為長2.5米,寬0.6米的船形木架,上有船樓裝置,下用白布或紗綢圍裹,船中坐花姑,小旦打扮,手扶船樓柱以步行代船前駛;趕船人為一老艄公,老生打扮,手持木槳,頭戴涼帽,表演時做劃槳動作,與花姑配合,邊行邊舞,表演傳說中尼姑陳妙常追趕書生潘安的故事。
地蹦子。酒泉肅州區(qū)分為泉水片(肅州區(qū)泉湖鄉(xiāng)、銀達鎮(zhèn)、三墩鎮(zhèn)、鏵尖鄉(xiāng),即用泉水澆灌田地的地區(qū))和洪水片(肅州區(qū)金佛寺鎮(zhèn)、東洞鄉(xiāng)、清水鎮(zhèn),即用山上雪水澆灌田地的地區(qū))兩大類。泉水片的“地蹦子”裝扮比較簡單:由四個鼓子(青年男子)、四個拉花(青年女子)、四個和尚(少年兒童)、一個膏藥匠(老者)、一個傻公子、一個丑婆子、一個大頭和尚、一個柳翠18人組成。洪水片的“地蹦子”除泉水片的“地蹦子”裝扮的人物外,再加一個春官,兩個皂隸,兩個中軍官,四個棒槌娃,四個竹馬子,還有裝扮八仙過海的人物,角色少時26人,多時達40余人。
“地蹦子”花樣比較繁多,有20多種。可以考證和目前還在表演的有一字長蛇、二龍戲珠、三環(huán)套月、四門焚香、四門斗地、四門擰鉆、太子游四門、拜四門、王福梅花、八卦篡丁、九連環(huán)、十枝梅、蛇抱九蛋、黑虎掏心、八角茴香、九千葫蘆、盤腸兒、蒜瓣子、龍擺尾、蛇脫皮、剪子股、目扎墻、虎豹頭、云轉子、卷心子、白馬分鬃、霸王觀陣等。
此外,還有音樂器材的選擇和表演時間的長短。酒泉社火的主要樂器是大鼓、銅鑼、銅叉、小鐃和花鑼(拉花手中的小鑼)。這幾種簡單的樂器演奏出了西北人民豪放、剛健、勤勞、勇敢、睿智的精神風貌。社火隊的表演時間由各自不同的花樣搭配和組合來決定時間的長短,最短的有20分鐘,最長的有1至3個小時不等。
“地蹦子”中的傻公子、丑婆子和大頭和尚,這三個人物常常帶來一些詼諧、幽默的逗笑。當表演開始時,傻公子衣衫不整,相公帽歪戴,一手執(zhí)紙扇,故作文雅;一手卻斜提半邊衣襟,斜腰裂胯扭動著,帶著一幅癡笑隨著鑼鼓聲不停地向觀眾擠眉弄眼。一旁的丑婆子滿臉白粉、雙眼凹陷,一張干癟的大嘴涂得鮮紅,嘴角邊醒目的黑痣一笑仿佛就要爬上面頰,耳邊還插著一朵大紅花,左手拿著紅絲帕,右手拿著約有2尺長的大煙斗,不時扭捏做態(tài)。隨行其后的大頭和尚,手執(zhí)浮塵不時輕輕向周圍的觀眾掃打著。當鑼鼓聲急促時,他們三個人似乎在不停地問詢、爭吵著,鼓聲一停,大頭和尚很大度地一揚浮塵而去,他們之間的矛盾似乎即刻煙消云散,人群中頓時爆發(fā)出歡快的笑聲。
表演的程序
酒泉社火表演有十分嚴密的程序,幾乎決定演出的成敗。
首先是表演前的請神。這種儀式,通常都由會首(舊時民間各種叫做會的組織的發(fā)起人,也叫“會頭”)和他的助手(妻子或嫡傳徒弟)很虔誠地秘密進行,絕對不允許外人知道,否則,在表演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據老藝人透露,有時在排練過程中,有的演員出現動作不到位,經多次反復努力訓練都達不到要求的效果。眼看演出時間一天天迫近,所有人都很著急,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當天夜晚或者清晨,會首就悄悄帶供品、蚊香三柱、表三份和神位祭拜一下。第二天,那個演員就會莫名其妙地輕松掌握要領。這是一種很神奇的現象,就連會首自己也說不出其中的奧妙,但他堅信是神在暗中保佑他們,這位神秘的神仙叫“莊王爺”,他只是一位小神,專門掌管人世間的戲劇類工作。
其次是迎社火。正月初三,由會首帶隊,在太陽升起時一路鑼鼓喧天來到邀請社火的村莊。等待表演的人家全家人都早早起床,洗瀨完畢,將每個房間收拾得整整齊齊,在堂屋擺好供品和香柱,穿戴一新,按長幼站好,恭敬地迎接社火。在鞭炮聲中,會首在主人家的堂屋拜過三拜,講一些吉慶的話,然后根據主人要求畫表、驅邪、給孩子畫臉、涂紅。同時院中鑼鼓聲震天,社火表演一派繁忙景象,院內外也擠滿了圍觀的群眾,熱鬧非凡。
接著是送社火。當社火在一家表演完畢后,主人要上前答謝大家,并將準備好的糖果、瓜子、香煙、燒酒以及紅包一齊交給會首,相互表達謝意。主人全家送社火出門,到另一家繼續(xù)表演。就這樣全村人總是看不夠地把社火迎送到最后一家,直到送出村口很遠,似乎還祈盼明年的今天,心中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最后是送神。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人們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的一年,熱熱鬧鬧的社火表演接近尾聲。“請神容易,送神難”,會首又秘密拜謝“莊王爺”,感謝他對演員們的保佑,對老百姓的保佑。社火便卸了家伙,等待來年的又一個正月正。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