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樹
黒城一角
額濟納旗的胡楊林 資料圖
據(jù)《寧夏紀要》記載:“‘額濟納’蒙古語為‘幽隱與沙漠’之意,其語源一說為‘亦集乃’之音轉,以該旗境內有大海,漢人稱為居延?;蚓友訚?;故元代以前,史冊均稱居延?;蚓友訚?;所置縣郡,亦以‘居延’名之。”
怪樹林、黑水城,在這些遺跡被定格為額濟納旗最古老記憶的同時,我們把目光轉向了額濟納的歷史。
歷史上的額濟納旗是一個很熱鬧的的地方:從夏商到明清,在漢文史料點點滴滴的記載中,一個神秘的部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主宰著這里的一切。
很長一段時間里,在匈奴牧地的額濟納,土爾扈特部落始終堅守著這個民族最為古老也最為原始的信仰,留下了絢麗而多彩的文化與傳奇。
漫漫東歸之路,昭昭故園之心。
額濟納的文化景觀,向我們勾勒了一幅幅獨特的歷史畫卷
歷史印跡
額濟納的歷史源遠流長。距今35000年前,這里是東西新石器文化的連接點,遠古居民的遺址和遺物與東北、內蒙古、青海、寧夏、甘肅等地的遠古居民所使用的新石器具有共同特點,是中國新石器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遠在夏、商、周時屬烏孫;秦朝為大月氏領地;西漢初年為匈奴牧地。先秦時這兒稱“流沙”或“弱水流沙”,漢初易名為“居延”意即幽隱。
額濟納旗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弱水河西漢和東漢的300多年是居延地區(qū)的發(fā)展時期。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太初三0年(公元前102年)在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二都尉。
據(jù)史料記載,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8年),居延地區(qū)歸屬西夏,進入了又一個繁榮時期。到了元代,由于疆域的空前擴大,使較邊遠的居延地區(qū)變成中原通往西域、漠北的交通樞紐,其政治、經濟、文化均得到了發(fā)展。由于居延的特殊地理和軍事位置,歷朝政府均在此修筑了大量的峰天遂、關隘,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肩水金關、黑城子、紅城子、綠城子等。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清政府正式設置了“額濟納舊土爾扈特特別旗”建制,援扎薩克印,直屬理藩院。
1698年(康熙37年)土爾扈特汗國阿玉奇汗派阿拉布珠爾率部眾5000人,以禮佛之名,從伏爾加河流域啟程,前往西藏拜見達賴喇嘛。翌年,便派人進京謁見康熙皇帝。
1704年(康熙43年)清政府封阿拉布珠爾為固山貝子,賜牧于黨色爾騰。
1731年(雍正9年)獲準內徙,定牧于額濟納河流域。
1753年(乾?。保改辏┣逭畬⑵渚帪楠毩⑵臁?/p>
1949年9月27日,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扎薩克郡王,防守司令部司令塔旺嘉布致電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宣布接受中國人民政府領導,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獲得和平解放,由甘肅省額濟納酒泉專署代管,1951年1月,改稱額濟納旗自治區(qū)。
額濟納旗隸屬幾經變更,從1979年7月1日起額濟納旗復歸內蒙古自治區(qū)轄區(qū),1980年5月1日即屬阿拉善盟轄屬。
千年神樹
胡楊是額濟納旗的標志。
據(jù)額濟納旗林業(yè)局工作人員介紹,胡楊是最為古老的一種楊樹,是楊柳科屬中唯一能在極其干旱的沙漠上扎下根的樹種。額濟納的胡楊林是現(xiàn)今世界上僅存的三大原始胡楊林之一,也是世界上存活面積最大的一片綠洲。胡楊樹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其根部非常發(fā)達,可以根植于地下五十多米,充分吸取地下水,并將其儲存于自己體內。
額濟納的胡楊秋色,是人間美景。
在額濟納四十多萬畝天然胡楊林中,有一棵被當?shù)厝朔Q為“神樹”的胡楊,樹高達23米,主干直徑2.07米,胸圍6.5米,要6個人手拉手才能圍住。相傳,三百年前,土爾扈特人來到額濟納綠洲,這里胡楊密集,縱橫交錯,駱駝和馬匹這樣大的牲畜無法入內采食,土爾扈特人便分片放火燒林。幾年后,當他們游牧又來到這里時,發(fā)現(xiàn)許多胡楊樹已成為一片灰燼,周邊都是茂密的牧草。但唯有一棵胡楊樹依然枝蘩葉茂,豪無損傷的痕跡。土爾扈特人深信這是神靈在保佑,于是,他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將這棵胡楊供奉為“神樹”。
據(jù)當?shù)厥妨嫌涊d,這棵近900年的神樹,在周圍30多米的范圍內,從它發(fā)達的根系中,又蘗生出五棵茁壯的胡楊。“神樹”的家族茁壯茂盛,巍然聳立在沙丘紅柳間。遠遠望去,這棵威嚴高大的“神樹”,猶如是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在向來人們敘說著額濟納古老的歷史,敘說著土爾扈特人三百年滄桑的往事。
黑城遺址
黑城位于額濟納旗達來呼不鎮(zhèn)東南35公里處黑水河下游北岸的荒漠中。是古絲綢之路上現(xiàn)存最完整、規(guī)格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恶R可·波羅游記》稱黑水城為“赤集乃城”,源于西夏語“黑水”,今譯“額濟納”。黑城(也稱哈日浩特)在西夏時稱為“威福軍司”,管轄額濟納。這座古城垣每邊長240米,元朝時城垣擴展到南北284米,東西433米,東西各有一門,墻高10米,總面積有167萬平方米。
據(jù)史料記載,黑城始建于西夏時期,當時西夏王朝在此設置“黑水鎮(zhèn)燕軍司”。公元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擴建此城,并設“亦集乃路總管府”。雖歷經700多年,黑城仍不失當年的高大宏偉。傳說中的藏寶井為后人留下了無盡遐想,黑將軍突圍時的城墻掘洞像一張永遠無法閉合的嘴巴,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這座古城的興衰成敗和人世滄桑。
黑城是“古絲綢之路”以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這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西夏時期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彩繪雙頭佛和元代紙幣等舉世無雙。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納入居延遺址保護區(qū)。
在中國考古學史上,有四大發(fā)現(xiàn)對中國古典文獻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即1900年敦煌發(fā)現(xiàn)敦煌文書;1901年在樓蘭、尼雅兩地發(fā)現(xiàn)漢晉十六國木簡殘紙;1909年在額濟納旗河下游黑城遺址發(fā)現(xiàn)西夏及宋元文書;1931年居延海發(fā)現(xiàn)居延漢簡。這四大發(fā)現(xiàn)之中有兩大發(fā)現(xiàn),都是在額濟納旗發(fā)現(xiàn)的。
內蒙古文物研究所有關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出土的西夏文物,有90%來自黑城。”
甲渠塞
居延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的修建,應該是分階段進行的。從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起,開始修筑大量的烽燧。漢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至漢宣帝末年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的這37年里,居延地區(qū)的屯戍活動開始興盛。據(jù)漢簡記載,有時“用徙積四萬四千”,可見當時的工程浩繁。
甲渠塞得名于兩漢時期,因戍邊屯田者在這里開挖了若干條渠道,從事農田灌溉。推測這座塞鄣是建筑在第一條渠道附近,便起名為甲渠塞?,F(xiàn)在的人們因這座古城十分破舊,也就叫它破城子。甲渠塞是漢代居延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塞鄣。在居延地區(qū)的軍事防御體系中,共設置了2個都尉府和7個侯官塞。它們由西南向東北一次排列有肩水塞、橐他塞、廣地塞、卅井塞、甲渠塞、居延塞和殄北塞。甲渠塞就是居延都尉府西部防線甲渠塞之長——甲渠侯官的治所。
甲渠侯官治所是一座構筑堅固的軍事防御性城堡。城堡由鄣和塢院兩部分組成。
據(jù)史料記載,甲渠侯官治所的焚毀,大約是在東漢王莽末期地皇四年(公元23年),后來改建成供瞭望和燃烽的處所。到西晉末年便完全廢棄了。
經過兩千多年的歲月浮沉,歷史又一次揭開了甲渠塞的神秘面紗。據(jù)了解,居延漢簡先后出土發(fā)現(xiàn)三次:1930年,西北科學考察團首次在此發(fā)現(xiàn)了5216枚漢簡,一舉轟動世界,人們把殷墟、甲骨文、敦煌遺書和居延漢簡并稱為二十世紀東方文明的四大發(fā)現(xiàn);第二次是從1972年至1974年,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此進行了集中考察,出土漢簡20000多枚。其中,最珍貴的《塞上烽火品約》、《相利善劍刀》、《甲渠侯請罪》和建武初年彈劾違法士吏的《劾狀》等完整的簡冊,就是在這間甲渠侯住室發(fā)現(xiàn)的;第三次是1998年至2002年,由內蒙古文物所連續(xù)六次考察,獲得漢簡500余枚,被稱之為世紀之交居延漢簡的重大發(fā)現(xiàn)。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