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關關中通往東南之路的一把“鎖子”

時間:2011-12-27 19:43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武關不似潼關那樣蒼勁雄渾,它身處青山碧水之間,雋永而精致。我們的祖先,在秦嶺深處,通往河南和湖北的山谷間設下一卡,如果想來往于豫、鄂、陜之間,就必須通過它。如今,武關隱于崇山峻嶺之間,它低調(diào)和模糊的早期歷史,更為這處千年古關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自古秦地“南大門”

  8月6日的清晨,我們出發(fā)前往武關。穿行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之間,腦海中開始勾勒武關的模樣。

  武關自古被稱為秦地的“南大門”,位于陜南商洛丹鳳縣東約40公里處。東去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85公里,北至西安245公里。

  秦嶺將長安和南部省市阻隔,自古便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典故。關,離不開路,武關的重要,也離不開武關古道。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之中,由河水沖出的谷地間,逐漸形成村鎮(zhèn),連接村落和山外的路,也從這一條條溝谷中穿過。秦嶺中,自古就有幾條由這些溝谷連接起來的溝通關中和南方的道路。武關道就是秦嶺中諸多利用谷口而建的交通要道之一。武關道由長安東南行,經(jīng)藍田,越秦嶺,通到商洛,再東南行經(jīng)武關,進入河南的南陽和湖北襄陽。

  設想從關中到楚地的路途中,只要在武關道蜿蜒漫長的山谷間設下一卡,這條道路就會完全被封死,想要入楚,怕只能從更靠西邊的山路繞行,或者通過潼關,繞到中原再從河南南下,然而無論是這兩條道路中的哪一個,都會大大增加時間和成本。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尤為如此。而卡住武關道的那把鎖子,就是武關。

  如今,西藍-滬陜高速打通了曾經(jīng)的天塹,一條條隧道大大減少了從西安到陜南所用的時間。藍田,自古就是從西安到陜南、楚、豫的必經(jīng)之地。我們從藍田一路向東南而行,穿過一條條隧道,突然會發(fā)現(xiàn)青山碧水之間的民居已與關中大為不同,無論新舊房屋,一律的白墻、青瓦、挑檐屋脊,與關中的民居相比,這樣的民居風格與南方的更為接近。

  同行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曹龍先生說,商洛屬于秦楚文化的交匯地帶,這從許多考古發(fā)現(xiàn)便可以看出。在關中文化和楚文化的共同影響下,形成了商洛地區(qū)獨特的民風民俗,這里富有南方氣息的民居,就是長期以來楚文化影響的結果。而比商洛更靠南的武關,受楚文化的影響則更深。

  古時武關道的運輸全靠騾馬

  從西安去武關,須先經(jīng)商洛市,再過丹鳳縣。我們的第一站便是商洛市。商洛古時也稱商邑,曾是商鞅的封邑。在商洛,我們見到了商洛市博物館館長王昌富先生,他曾到武關實地考察過多次,對武關的歷史掌故如數(shù)家珍。

  行至丹江和老君河之間,便到了丹鳳縣,這里曾是連接秦嶺南北的水路、陸路交通樞紐。沿丹江而上的南來船只,到了丹鳳縣由于丹江水量變小,不能繼續(xù)北行,于是在丹鳳卸貨,轉為陸路運輸。如果說,從丹鳳沿丹江向南是一條通往南方的水路交通線,那么,丹鳳-武關一路,便是南行的陸路交通要道。

  從丹鳳繼續(xù)向西南而行,走312國道。王昌富說,今天溝通陜、鄂的312國道,就是曾經(jīng)的武關古道。由于剛剛發(fā)生的洪水的損毀,隨著山勢、水勢蜿蜒的312國道,路面多處被沖壞,來往車輛無不小心翼翼。當我們終于到達武關隧道時,這里卻在堵車,旁邊一條小路,已被沖毀,不能通車,我們只好徒步前進。在著名的武關隧道打通之前,我們走的這條小路,就是曾經(jīng)的老國道、武關道。

  只有徒步在沒有柏油馬路的大山之間,才能切身體會到古人的不易。武關道通車,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在過去的幾千年里,我們的祖先往來于大山之間,運輸著南北的貨物,而他們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雙腳,或是幾匹騾馬,因為山路崎嶇,馬車無法通行。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藍田縣的進山口、耕地緊缺的地方,卻曾產(chǎn)生過屋占半個村的富戶,他們飼養(yǎng)騾馬,穿梭于武關道中,專為進山南去的主顧提供貨運服務,這些行商由此發(fā)家。

  曾經(jīng)也是商貿(mào)興盛的繁華之地

  沿武關河而行,徒步一個小時之后,河床逐漸開闊起來,本來向南流的河水,被前面的山谷阻擋,折向東邊而去,王昌富告訴我們,武關鎮(zhèn)快到了。古代重要的關卡,往往設在河流大的轉折、拐彎處,依靠險要的地勢,便于設卡。

  王昌富突然問我們:“依你們的想法,武關的關城,應該設在武關河拐彎處的外側還是內(nèi)側?”

  “如果關城在內(nèi),肯定不利于防御,而在外側,才能起到更好的防御作用。”曹龍說。

  “理論上是這樣,可是武關關城,卻設在河道拐彎的內(nèi)側。”這又是為什么呢?

  后來,我們才明白,武關在歷史上的作用,越到后期,商貿(mào)、交通樞紐的作用越突出。關城設在彎道的內(nèi)側,更便于往來交通和貿(mào)易。

  走過武關河橋,橋上的泥沙證明了洪水曾從橋面上沖過。站在橋上,只見連綿的崇山峻嶺,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武關河流經(jīng)之處一彎山谷,武關鎮(zhèn)正卡在武關河與崇山峻嶺的相遇處,扼要道,“一夫守壘,千夫沉滯”。

  山腳下的武關新鎮(zhèn)里一派新式建筑,武關古鎮(zhèn)則在新鎮(zhèn)的東南,更靠近武關河的地方。雖然關城的古城墻已保存不多,不過如今的古鎮(zhèn),仍然完整保存著一條老街,而且老街兩邊的傳統(tǒng)民居大部分仍然完好。

  提到武關,我們也許更多地會想到金戈鐵馬和戰(zhàn)爭硝煙。然而,在歷史上的和平時期,武關則多作為關中與東南地區(qū)商貿(mào)的中轉站,以及往來旅人的驛所。從明代開始,南北貿(mào)易交流日漸繁榮,給武關這個大山中的古鎮(zhèn)帶來了生機。清末民初,武關道上的商業(yè)運輸更是繁榮一時。東南地區(qū)生產(chǎn)的香皂一類的生活日化品,經(jīng)過武關道運往商洛、關中。同時,藍田、商洛等地的山貨,則向東南運出去。武關正處于連接南北的重要一站,許多貨物在此中轉、交易,來往商賈也必定要在這里歇腳整頓。所以,武關曾是秦嶺山中,難得的繁華熱鬧之地,商貿(mào)也很興盛。

  因此,曾經(jīng)的武關鎮(zhèn)并不缺乏富商和財東。古鎮(zhèn)老街旁的一戶人家,仍居住在過去的老房子里,主人姓常,他告訴我們,他的爺爺從前在這里開著一間大店鋪,專門鍛造金銀首飾。他很謙虛地說:“過去,我家并不是這兒最富有的人家。武關的大姓田、段兩家,才是當?shù)氐呢敄|。”田家的老院子,仍在老街上,五進深的大院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分給了好幾家居住,一位現(xiàn)在的主人告訴我,田家當時很富有,“八大件、四小件、二十八件勻勻貨”都齊全。

  武關古鎮(zhèn)隨處可見“城”字磚

  武關古鎮(zhèn)的歷史,要比它的商貿(mào)史長許多。王昌富說,在武關隨手拾起一塊瓦片,就有可能是漢代的遺物。然而可惜的是,有關部門至今還沒能對武關進行全面細致的考古鉆探,從而無法確定武關鎮(zhèn)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同時,隋唐之前的武關究竟在哪兒?現(xiàn)在學術界還存在爭議。也許武關的具體關址曾經(jīng)發(fā)生過變動,不過一個關隘的選址一定離不開山、水、谷。曹龍告訴記者,在古代,許多關的設卡處,其實都會不停地變動,因為整個一條河流沖擊的谷地地勢都很險要,都可以設關。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武關關城,主要是明清兩代修建的。武關古鎮(zhèn)老街的東盡頭,有一段黃色的夯土墻,大約長10米,寬1米,高2-3米。墻外沒有包磚,夯土層很厚。一塊刻著“武關遺址”石碑,佇立一旁。這就是曾經(jīng)的武關關城城墻。古鎮(zhèn)老街的西頭,還有一節(jié)被遮掩在房屋中的黃土城垣。大約在十幾年前,武關的城墻還是比較完整的,近些年,由于破壞嚴重,城墻遺跡已所剩不多。

  由于武關城東、西兩側分別是陡峭的山坡和滔滔的武關河,所以,只要在關城的南、北各設一道城墻,就徹底阻斷了南北相通的道路。城墻遺址不遠處,就是武關城的城門遺址,據(jù)當?shù)厥分居涊d,武關城門朝開夕閉,往來商旅常常需要在城中歇息一晚再趕路。

  武關關城的城墻從前是包磚的,然而后來這些磚逐漸被鎮(zhèn)里的人拆下,如今散落在各處。在一戶人家的田園旁,我們翻起一塊大青磚,上面赫然刻著一個“城”字。這樣的“城”字磚,在武關古鎮(zhèn)隨處可見,它們是武關城墻曾經(jīng)輝煌的見證。

  東城墻外,可以看見已經(jīng)轉過了彎的武關河從腳下流走。河床的東面,新312國道和開往上海方向的西南鐵路并肩而行,河床東面則是老312國道。歷史上一些很重要的關卡,現(xiàn)在往往也是交通要道所經(jīng)之處。312國道上奔馳的貨車,不少來自湖北,今天的武關,仍是溝通關中與河南、湖北的咽喉。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走進三江源丨“飛閱”三江源:壯美通天河
  • 位于大通縣橋頭鎮(zhèn)西側的娘娘山
  • 娘娘山與老爺山對峙
  • 袁家村游不盡的關中風情
  • 富平文廟風景
  • 西安交大校園風光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